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树品种变温胁迫试验及抗冻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自然界冬季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用不同的低温和变温条件对不同杨树品种1年生休眠苗木和离体材料进行胁迫,旨在研究低温和变温对杨树发生冻害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结果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的抗冻性作出初步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持续的低温对不同杨树具有一定的伤害,但高温和低温的变温对不同杨树伤害更大,而且变化幅度越剧烈,造成伤害越严重;从参试品种(种)试验结果分析得出,马氏杨、小叶杨、小黑杨、辽胡杨、小美旱杨、青山杨抗性较好,中绥12杨、辽宁杨、荷兰3016杨、沙兰杨抗性中等,欧美108杨、丹红杨抗性最差,与生产应用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短周期桉树无性系苗木低温胁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共测定了54个短周期桉树无性系在人工气候培养室中的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和死亡率。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对无性系伤害差异极其显著;苗木不同培育年份对低温伤害指数的影响明显,但对苗木死亡率的作用不大。苗木在低温胁迫处理后1~3 d内观察评分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由于受测试的不同树种和无性系苗木的低温伤害或致死低温范围窄,而直接影响林分的野外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外界环境的极低温限制应是制约桉树往偏寒地区扩大种植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低温胁迫伤害指数在无性系间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育种可以适度提高无性系抗低温胁迫能力,而结合耐寒桉树树种选育和改进环境与养分条件应可以获得更好的抗性效益。苗木或林木的生长状态对受低温伤害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渗透剂对杨树幼苗进行了根际渗透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杨树苗体内水势、POD活性、膜相对透性及MDA含量对渗透胁迫做出了不同生理反应。3种胁迫强度可划分类型:10%处理轻度胁迫型,15%处理中度胁迫型,20%处理严重胁迫型。杨树苗在15%处理下就出现伤害,超过此胁迫强度则出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4.
针对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差异,雌雄异株的模式植物杨树雄性和雌性的差异已被深入研究。该文重点综述了干旱、盐、营养缺乏、温度、重金属和紫外线等胁迫条件下杨树在形态、生理、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性别响应差异。在大多数研究中,雄性树木对上述胁迫条件更具适应性,并表现出比雌性更少的损伤,更好地生长,更高的光合能力和抗氧化活性;但近期也有部分研究表明,一些杨树种类没有发现雄性和雌性树木的非生殖性状的差异。研究杨树在环境胁迫下性别响应差异对于深入了解其物种的基础和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赤峰36号杨1 a生幼苗为材料,采用渗透胁迫处理的方法,研究杨树幼苗生理指标对水分不同强度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3种水分强度胁迫下,杨树幼苗各生理指响应不同,当PEG体积分数为10%时,苗木水势和POD活性较对照变化明显,但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变化不显著,说明该强度的水分协迫未对杨树幼苗造成生理伤害;当PEG质量分数为15%时,虽然MDA含量较对照变化不显著,但苗木水势、POD活性和质膜相对透性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尤以质膜相对透性变化明显,说明该强度的水分协迫已对细胞造成了伤害;当PEG质量分数达到20%时,4种生理指标较对照均出现显著变化,说明该强度的水分胁迫对幼苗造成了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低温胁迫对细胞膜伤害的研究结果表明,随低温持续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受害指数增加、电解质外渗率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增高,对细胞膜的伤害也增大;在5天之内的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可逆,表明尾巨桉幼苗有一定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7.
化学试剂处理对麻疯树幼苗抗寒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化学试剂处理对麻疯树幼苗低温前后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前对麻疯树幼苗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NaCl、SA和PP。溶液,POD和SOD活性及相对电导率均发生变化。低温胁迫前,喷施0.1mmol/LSA和0.1mmol/LPP。溶液的麻疯树幼苗叶片POD和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亦高于对照;低温胁迫后,两处理相对电导率和MDA值上升幅度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落叶时间推迟。表明对麻疯树幼苗喷施0.1mmol/LSA和0.1mmol/LPP。溶液能减缓低温胁迫下细胞膜的损伤;试验还发现,喷施NaCl溶液后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不同化学试剂处理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而喷施化学试剂的抗寒效果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锌胁迫下杨树生长以及生物量参数方面的变化,特选择了7种不同浓度的锌处理在1年生杨树盆栽苗上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各种锌浓度处理下,以10μmol/L的杨树株高、地径、根长为最大,根茎叶生物量干质量为最大,在缺锌胁迫下(0μmol/L)和高浓度的锌胁迫(100μmol/L以上)均可抑制杨树的生长,降低生物量干质量。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苗期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湖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阳新米茶202、阳新桐茶208、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40号、谷城大红果8号共7个油茶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 ℃和-4 ℃的低温对其形态与生理的影响情况,并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7个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4 ℃的低温对7个品种植株中下部的成熟叶片均未造成明显伤害,而对其嫩叶与嫩茎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4 ℃的低温对7个品种植株的嫩叶、嫩茎和成熟叶均造成了明显的伤害。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7个品种植株叶片各气体交换参数(P_n、G_s、T_r)值,提高了其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7个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均表明:阳新米茶202、阳新桐茶208和长林23号均为较能抗寒的品种,而长林4号和长林40号均为不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种源(BLG、XS、LJD、JB)的蒙古莸种子培育出的实生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温度的处理(3、7、11、15℃),探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各种源蒙古莸在不同光强度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旨在阐明其对光照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其PSⅡ反应中心功能下降,更易失活,对光合器官造成伤害;蒙古莸主要通过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并降低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的方式降低光能捕捉效率,减少过剩光能的积累,并以此减弱光抑制带来的伤害;低温胁迫后对光破坏防御能力最差的是LJD种源。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花期常常遇低温和霜冻,使雌雄花受冻,从而影响种子结实量。文章研究了不同低温对长白落叶松花粉生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3~0℃是花粉的最佳保存温度;在相同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花粉生命力降低;撒粉前不同时期用低温处理对花粉生命力影响显著,愈靠近撒粉期的低温处理危害愈大;不同无性系在温度及储藏时间相同条件下,花粉的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杨树溃疡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溃疡病(Dothiorella gregaria)是杨树重要枝干病害,可在定植后的幼树主干上形成大型溃疡斑,常导致幼树死亡。1987年辽宁省康平、法库、昌图三县因此病损失的幼树近200万株,仅苗木费一项经济损失达70万元左右。1988年铁岭市发病面积近5万亩,损失幼树132万余株,经济损失达42万余元。为尽早控制此病危害,我们于1988~1989年在昌图县红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见的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3个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下对其枝条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高于抗寒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3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  相似文献   

14.
对3种桉树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下,各桉树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总的来说,邓桉柳桉巨桉。自然低温(日最低气温-3.6℃)对柳桉和巨桉造成较大损害。另外,低温使桉树SOD活性上升,这与其MDA含量增加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了果翅、温度、盐分和干旱胁迫等因素对白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种翅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无翅种子比有翅种子萌发速率快(P<0.05),提早1 d达最高萌发率。变温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白梭梭种了萌发率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在0.9 mol.L-1的浓度中仍有2%的种子萌发;将未萌发的种子移至蒸馏水中后,部分种子可以萌发,在较低浓度盐溶液(0.05~0.6 mol.L-1)中培养的种子其萌发恢复率低,而高浓度(0.7~1.0 mol.L-1)中培养的种子其萌发恢复率高。在较低程度的干旱胁迫下,白梭梭种子迅速萌发,而较高程度的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受抑制,在PEG浓度50%时不萌发;同等干旱胁迫程度下,无翅种子比有翅种子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6.
杨树对镉胁迫的响应及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镉(Cd)污染已经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将杨树作为重金属Cd植物修复物种的研究越来越多。文中从杨树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等方面综述了杨树受到Cd胁迫后的生理生化响应;阐述了杨树对土壤Cd的吸收及污染土壤中Cd在杨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和杨树对Cd的抗性机制;指出杨树对土壤中重金属Cd具有较强的抗性,且这种抗性与杨树品种、树龄、土壤类型、土壤中Cd质量分数等有关;展望了对杨树Cd胁迫的深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关于杨树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海南红豆和南五味子的1年生实生容器苗进行3℃的低温胁迫处理后,研究其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后,海南红豆和南五味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均下降,而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Ci)上升。低温胁迫6 d后的海南红豆各项光合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比南五味子大,说明后者比前者更耐寒。  相似文献   

18.
几个杨树新品系抗寒性测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近年在各地试验林内表现较好的8个杨树新品系进行人工低温冷冻试验和冷冻后生长恢复试验,检验它们的抗寒性。以不同温度为主处理,设置-25℃、-30℃、-35℃、-40℃等4个温度梯度,设置3个大区(3次重复),以不同品种为副处理,安排8个杨树品种(品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品系间电解质渗出率差异都极显著,当受到低温影响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参试品系的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系增大的程度较小,抗寒性较弱的品系增大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邓恩桉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按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上升、MDA含量增加,光合特性参数Pn、Gs和Tr下降,Ls值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导致两种按树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 h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低温处理对两种按树的影响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4年生京二杨进行涂白对比试验,比较4个涂白药剂配方效果的持久性、对树体的保护作用和涂白单株成本,结果表明,树木越冬涂白对树体保护效果明显,最优配方为内墙涂料加石硫合剂,其持续时间长,成本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