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0平均值0.1115±0.0485mg·L-1为标准的敏感性基线。在所测定的菌株当中,84.51%的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表现敏感,15.49%的菌株对戊唑醇已产生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现状,建立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腐霉利对供试的10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在0.327 0~3.322 8 mg·L-1,平均EC50为(1.289 1±0.060 0)mg·L-1,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其中,陕西省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程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河南省,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山东省的EC50平均值是陕西省2.63倍。【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水平较高,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所测得的EC50平均值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我国6个省份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值介于0.814 5~10.700 8 mg·L~(-1),平均为(3.357 9±0.16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仍然较为敏感。克菌丹的EC50值介于1.672 2~38.487 3 mg·L~(-1),呈不连续单峰曲线,有敏感性下降的菌株XY7(采自河南信阳,EC50为38.487 3 mg·L~(-1))出现。剔除该菌株后,剩余105个菌株对克菌丹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0.268 1±0.460 0)mg·L~(-1),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的敏感基线。代森联的EC50值介于1.276 3~32.132 4 mg·L~(-1),平均为(15.511 9±0.71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代森联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代森联、克菌丹和代森联之间的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但甲基硫菌灵和克菌丹的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EC50平均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性水平相对较高,并建立了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多菌灵表现敏感,建立了以敏感性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平均值(0.2582±0.1208)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11.11%的菌株已产生2~4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2009年和2018年采集的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每个年份采集的50株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0.681 3±0.554 9)mg/L,2018年采集的50株菌株EC50平均值为(1.286 4±0.946 6)mg/L。随着时间的变化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开始降低,部分菌株产生了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7年8-10月从山东主要苹果产区轮纹病果上分离获得83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菌灵对83个菌株的EC50值呈单峰频次分布,分布在0.0196~0.4867mg·L-1,均值为0.1080±0.0152mg·L-1;在83个菌株中选择对多菌灵最敏感的泰山海棠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0.0428mg·L-1确定为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通过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都处在较高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7.
<正>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1株采自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通过紫外线诱变野生敏感菌株获得抗药性突变体,然后进一步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对其他一些交菌剂的交互抗性,并比较其与敏感菌株之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1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EC50值分布于0.011~  相似文献   

8.
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对多抗霉素的抗药性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对多抗霉素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o平均值(18.0206±10.2356)mg/L为准的敏感性基线.结果表明,90.48%的苹果斑点落叶病病菌菌株对多抗霉素表现敏感,9.52%的菌株对多抗霉素已产生3~6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济宁、潍坊、烟台、淄博等6个市.  相似文献   

9.
从萝芙木的果实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真菌:LG-A、LG-B、LG-C、LG-D与LG-E,以5株内生真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滤纸片法,研究了5株内生真菌发酵乙醇粗提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与苹果果实链格孢菌的抑菌活性,以期筛选出具有农用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一步测定了菌株LG-B与LG-D乙醇粗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菌株LG-B与LG-D对3种苹果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G-B与LG-D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较好,菌株LG-B对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仅为16.2mg·L~(-1),LG-D对苹果腐烂病菌与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分别为21.0mg·L~(-1)和52.8mg·L~(-1)。  相似文献   

10.
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苹果主产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和咪唑类杀菌剂敏感性的现状,旨为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以及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抗药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于我国苹果主产区的117个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并对随机抽测的28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17个供试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100%,均为高水平抗性菌株(HR)。随机抽测24个菌株的β-tubulin基因,其中23个菌株的β-tubulin蛋白第198位氨基酸从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另外1个菌株ZG4-7的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成酪氨酸(Tyr)。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_(50)值(ρ,后同)为0~0.843 0 mg·L~(-1),平均EC_(50)值为0.155 5 mg·L~(-1),75.21%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药性,设置质量浓度为5 mg·L~(-1)时,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2.7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_(50)值为0.011 9 mg·L~(-1),设置质量浓度为0.5 mg·L~(-1)时,咪鲜胺对供试群体的平均抑制率为95.02%。【结论】苹果炭疽叶枯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表现出高抗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表现出低水平抗性,但已产生高水平抗性菌株;对咪唑类药剂咪鲜胺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杨华  刘志  石强 《北方园艺》2010,(4):160-163
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的育种园、优质果园及树木园采集土壤,用稀释法分离纯化并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了对苹果轮纹病菌(B.berengerianaf.sp.piricola)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离体果菌株控果试验表明:先喷菌液后刺伤接种轮纹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3.5%,相对较好;田间试验表明:菌剂100倍与1∶3∶240波尔多液交替使用采收期与贮藏期防治果实轮纹病效果均较好;套袋果实轮纹病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2.
苹果种质资源果实轮纹病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5个不同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株,对279份苹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抗病性进行室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在果实的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一种质资源分别接种5种轮纹病菌,在发病率、潜伏期和病斑大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抗病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多数菌株的各个抗病指标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综合抗性筛选,发现‘珍宝’、‘金沙依拉姆’和‘红玉’为高抗材料;‘詹姆斯格里斯’、‘红夏’‘耍红’、‘伊朗桃苹’‘超等蔷薇’和‘极早红’为高感材料。  相似文献   

13.
化学药剂敌力脱与拮抗细菌协同作用防治梨轮纹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连云港、高邮三地的梨园采样,分离得到梨轮纹病病原菌25株及871个细菌分离物,25株病原菌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菌株N-BG-L5的致病力最强;871细菌分离物拮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sf628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性,抑菌圈直径达45mm。常见26种化学药剂对梨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敌力脱能有效抑制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EC50值为0.1522mg·L-1。将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进行复配,结果表明配比为1∶3、1∶2、1∶1、2∶1时增效比均大于1.5,2种单剂复配后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3时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强,增效比为2.942。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配比为3∶1时,增效比为1.071,2种单剂复配后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梨轮纹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南京、连云港、高邮3地梨园病叶、病果、健叶、健果、病枝、健枝和土壤样本90份,分离纯化后得到871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拮抗性能最好的细菌sf 628抑菌圈直径达45 mm,抑制率达59.21%。梨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1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5株拮抗细菌对梨轮纹病菌引起的病斑扩展抑制率大于50%,其中菌株sf 628抑制率达60.61%。进一步的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f 628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  相似文献   

15.
孙天骅  李佳  王涛  牛宁  徐继忠 《园艺学报》2018,45(3):409-420
从‘鸡冠’与‘富士’苹果的杂交后代中选择对轮纹病抗病的材料1-1-24和感病材料1-2-34的叶片为试材,在叶片正面主脉两侧各针刺一处,分别接种长有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菌丝和蘸有无菌蒸馏水的PDA培养基饼。通过对接菌前和接菌后24 h的叶片总蛋白进行2-DE分离筛选和质谱检测鉴定,共获得27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为胁迫应答蛋白,1个与防御反应相关,17个参与叶绿体光合作用、细胞代谢、核糖体、羧酸等相关合成或未知反应。对β–1,3–葡聚糖酶、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和AP15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和酸性内切几丁质酶是苹果叶片应答轮纹病胁迫的关键蛋白,抗病和感病的苹果叶片在接菌前关键蛋白含量的显著差异可能是导致抗病性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W10及其抗菌蛋白对苹果贮藏期重要病害的防治作用,进行了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的抑制以及对轮纹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W10菌液、培养滤液、抗菌蛋白对2种病菌的形态、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破坏或抑制作用,其中抗菌蛋白的作用最强,5倍稀释液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20倍液对病菌产孢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100%。菌液、培养滤液与抗菌蛋白对病菌菌丝形态的破坏作用相似,都可以使菌丝细胞原生质收缩、肿大呈泡囊状、细胞壁破损导致原生质外泄,甚至菌丝断裂。W10细菌液或抗菌蛋白能够明显抑制果实病斑的扩展,用其浸果后接种病菌,贮藏90 d时,抗菌蛋白对轮纹病的防效仍达到50.0%,与多菌灵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苹果轮纹病枝条侵染时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时期人工接种苹果轮纹病菌菌丝,观察其对苹果当年生新梢和多年生枝条的侵染。结果表明5-8月份是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当年新梢的时期,其中5-7月份是侵染的高峰期,8月处于低谷,9月以后病菌不再侵染。同时看出5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能侵染,并且枝龄越小越易侵染;7月病菌对1~2年生枝条能够侵染,但对3年生以及多于3年生枝条难以侵染;9月病菌对各种枝龄枝条均不能侵染。  相似文献   

18.
梨轮纹病菌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梨轮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病原菌菌株间的致病力、菌丝日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生长速率最大的菌株为P-16,生长速率最小的菌株为P-10,差异较大。菌株P-16致病力最强,菌株P-10致病力最弱。菌株P-7、P-13、P-16产孢量较大,P-4、P-10、P-19无分生孢子器产生;病原菌菌丝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佳产孢温度为25℃,分生孢子最佳萌发温度28℃;在日光灯、黑光灯条件下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黑暗条件下病原菌生长较慢;病原菌产孢在黑光灯条件下最好;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大;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7~9,产孢最适pH值为6~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9;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2℃(10min)或57℃(15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0℃(10min)或55℃(15min)。  相似文献   

19.
苹果品种对轮纹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富士、金冠、红星、嘎拉、华冠和GS4354、GS4772等17个品种(系)进行了枝干轮纹病田间发病状况调查,通过对其1年生枝的田间和温室接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同时研究了枝条皮孔密度和大小与轮纹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冠、北之幸、GS43543品种(系)对枝干轮纹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富士、华冠、金冠、红星等品种易感病;1年生枝条皮孔密度和皮孔大小与抗病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皮孔密度与其直径之积可作为1个形态指标,用于对枝干轮纹病抗性的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