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槐北  董平祥 《家畜生态》1996,17(4):28-29,32
区域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畜产经济的探讨张槐北,董平祥(陕西省榆林地区畜牧兽医中心站719000)1基地概况榆林区域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位于榆林地区西北部风沙滩区,包括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6县(市)的59个乡(镇)。项目从1991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马肠积沙的确诊率和治愈率,以出现四肢刨地、打滚的临床症状为特直肠检查,在肠道中触诊到明显的沙状沉积物来进行诊断,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取出积沙,进行良好的术后护理,经15d治疗,成功治愈本病。说明外科手术是治疗马肠积沙的一种有效方法,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通过本病例的诊治,为马肠积沙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榆林专区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包括绥德、榆林、定边、靖边、米脂和神木六个县。土地总面积约6,825万亩。丘陵区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3.95%。全区海拔高度是700—1,500公尺,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零下40℃;年雨量259—484公厘,春冬少雨,70%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区无霜期130天(5月中旬到9月下旬)。春季最大的风达10级,西北部风灾重,东南部较轻。  相似文献   

4.
一、自然概况陕西省榆林地区辖12个县,贯称榆林、神木、府谷、横山,定边、靖边为北六县,佳县、米脂、绥德、吴堡、清涧、子洲为南六县。全区以古长城为界,南部属陕北黄土高原北缘,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北部属毛乌素沙漠南缘,为风沙滩地区。全区气候干旱,年降雨350~500毫米,日照强烈(2600~3000小时),风大  相似文献   

5.
马属动物的结症病在春、冬、晚秋季节易发,具有发病急、发展快和腹痛等特征。此类疾病包括急性肠阻塞、肠结石症、肠积沙、胃、肠机能紊乱等一系列疾病的综合症。笔者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临床治疗了马属动物结症病40余次,效果显著,马完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猪的肠道积沙病在兽医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1988年9月2日遇到一起由异食癖引起的猪肠积沙病共45例,经用自拟“榆皮豆油合剂”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养猪专业户共饲养猪90头,其中50头分别圈在沙滩地面的7个圈舍内,40头圈在3个水泥地面的圈舍内。前者全部发生肠积沙病,后者均未发病,病猪在3天内死亡5头。  相似文献   

7.
1982年以来,笔者用自拟润肠散治疗肠积沙110例,治愈96例,死亡14例,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病畜及病状 110例病畜均为临床收集的自然病例,其中马34例,驴18例,骡58例。本病病程可分为三期。 1.初期:体温、呼吸、脉搏无明显变化。食欲减退,肠音减弱,粪干,喜卧;偶尔可见粪中混有细沙;直肠检查多数盲肠部  相似文献   

8.
肠积沙是河北省坝上及内蒙古地区冬末春初马的常见病。患肠积沙的主要原因是,入冬以后,马群在草滩上放牧,天天啃食枯短的牧草,尤其是春初,青草芽刚刚长出之际,细沙随嫩草不断被采食,日久,不能排出,使肠内积沙增多,刺激胃肠粘膜而引发结沙症。 一、诊断 患肠积沙的病畜,病初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加重,出现间歇性腹痛;前肢向前,后肢向后或四肢集于腹下,回顾腹部。  相似文献   

9.
荞麦是陕北榆林地区秋季的主要蜜源,也是本地区大宗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它以北六县(定边、靖边、横山、榆林、神木、府谷)分布最广,流蜜最好。荞麦花期是本地区蜂群产浆、取蜜和繁殖蜂群的重要时期,但此期间雨水较多,气温变化大,流蜜差异大,蜂群多,场地拥挤,容易起盗蜂,因此  相似文献   

10.
肠积沙(沙结)。本病是沙石积淀于肠内,不能排出,久则积多致病。多发生在沙沼放牧区的马、骡、驴。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区域性,发病又多集中在4—5月份。 1.病因:冬春季在沙沼草牧场放牧,牧草矮小,牲畜采食时把沙土裹入草里同时吞入腹中,日久积于肠内所致。  相似文献   

11.
沙疝又称肠积沙,是马骡真性疝痛之一,本病在半荒漠草原地区多群发,具有明显地区性。据记载某马场在1966年春死于沙疝达600多匹。在我国西北部,如山西雁北、内蒙伊盟等地本病常年不断,全国各地城镇郊区均有零星散发。本病发生原因患异食癖而啃舔泥土,有因居风沙地区或因水草不洁使饲料或饮水混有多量泥沙的环境条件。当使役过  相似文献   

12.
肠积沙是在沙漠地区放牧的马属动物的一种常见多发病。1982年,杭锦四十里梁兽医站门诊收治各种疝痛病畜252例,其中肠积沙就有174例,占疝痛总数的69%。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74例中药物治愈的168例,治愈率达96.5%,手术治愈3例,死亡3例,总治愈率达98.3%。现据十几年临床实践,对肠积沙的病因与治疗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山羊新品种,主产区在陕西省榆林市的横山、靖边、神木、榆阳、定边等县(区)以及延安市的甘泉、宝塔、等县(区),陕北的其他地方亦有分布.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品质良好,绒色洁白,手感柔软,纤维细长.  相似文献   

14.
<正>马属动物的结症病是兽医学中称之为"姜牙穴位病(结症病)"、"痉挛疝"、"起卧症"、"马疝痛"、"便秘疝"等病的综合征。本类疾病以春、冬、晚秋季节易发生,具有发病急、发展快和明显腹痛等特征。此类疾病包括急性胃痉挛、胃扩张、胃肠炎、肠阻塞、肠痉挛、肠鼓气、肠结石症、肠积沙、肠变位和肠系膜动脉栓塞、胃、肠机能紊乱等一系列疾病的综合征。本人在实际工作实践过程中临床治疗了马属动物结症病280余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犍为县铜高农场马骡在半个月内陆续发生腹痛病18匹。抢救无效死亡2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确诊为肠积沙。  相似文献   

16.
据当地哈萨克牧民谈,过去放牧在半荒漠草原上的牲畜,每年都有因肠积沙发病和死亡现象,是极个别的。1966年3月,我县某公社马队,牧放在半荒漠草原上的马群,因肠积沙死亡的马达600余匹,现将马群发病和防治经过报告如下: 一、马群放牧管理情况该社以牧为主,共有十个牧业队,其中有二个马队,共有马  相似文献   

17.
自从马立克(Marek)氏于1907年发现马立克氏病(MD)以来,已有70多年历史。本病广泛分布于各养禽国家。我国于1973年在上海、北京等地区证实了鸡马立克氏病。近年来,黑龙江、广东、河南等地也有关于本病的报告,1982年4月,我们在宁夏青铜峡县,以血清学诊断和病理学检验,在临床症状不甚明显的成年鸡群中确诊了鸡马立克氏病。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肠积沙是马属动物因误食或异嗜沙石,导致肠内逐渐积聚大量泥沙而引起腹痛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疾病临床以长期消化障碍、食欲下降、消瘦、粪便带沙和反复腹痛等为特征。该病例报道是一匹来自上海的矮马,经临床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肠积沙。后对其进行口服石蜡油、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该马的肠积沙排出,康复。本文对该典型案例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临床同类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肠积沙的报道较少。1989年4月我室收治2匹由于采食鸡饲料引起的肠积沙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史畜主系长春市英俊乡居民,家养4匹马,2匹骡。1989年4月10日从某粮油加工厂买回廉价鸡饲料500 kg,用作马料。4月30日11时左右发现4匹马排水样粪便,2匹骡排稀粥样粪便。病马有时卧地打滚。经当地兽医站诊治无效,当晚2匹症状较重的病马死亡,其它2匹马仍不见好转,次日晨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0.
肠积沙在我区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草场的逐年退化,此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1982年以来,笔者共收治肠积沙病畜21例,治愈19例,其中马16例,骡2例,猪1例;盲肠积沙7例,胃状膨大部的6例,左上大结肠的3例,部位不明显的2例,左大结肠全阻塞1例;服药后5小时开始排沙的5例,8小时后开始排沙的14例。一般排沙持续时间都在24~72小时之间,现报告如下。 (一)治疗方法根据患畜体格大小和体质强弱,一次灌服生麻子(捣碎)1500~4500克,以后每日灌服小米粥2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