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增加棉农的经济收入,农二师三十四团在棉花行间套种小茴香,小茴香产量8.5kg/666.7m2,增加净效益100元/666.7m2以上,全团套种面积1.2万亩,经济效益达120万元。该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棉花套种小茴香成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矮秆玉米3种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瓜-矮秆玉米套种模式经济效益好,每667m2收益为3356元,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套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淮山套种蔬菜是桂东(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农民习惯的种植模式,以淮山为主茬作物,其产量一般在2000 kg/667 m2以上,加上套种茄子、苦瓜、节瓜、葫芦瓜或豆角等,产量4000 kg/667m2以上,产值可达6000~8000元/667 m2,高的超过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介绍了桑园套种平菇、木耳的方法,并用多重比较法比较分析了桑树行距分别为1.2m、1.5m、1.8m、2.1m、2.4m 5种栽植形式下的桑叶、平菇、木耳的产量和产值,从而初步得出了适合桑园套种平菇、木耳的适宜桑树行距范围为1.5~2.1m。桑树行距为2.1m时桑园产值最高,桑树行距为2.1m和1.8m桑园产值差异不大,是比较适宜推广的套种形式,而1.2m以下和2.4m以上的桑树行距,桑园套种的经济效益较差,不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小麦-菠菜-棉花-绿豆
  小麦畦宽1.7m,播种6行小麦,预留0.7m宽的空行。10月中下旬套种菠菜,次年3-4月份陆续收获上市。4月20日左右播种2行棉花,其管理同大田一样。小麦收获后种植60d的小绿豆。这种模式经济效益一般在28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生产中浪费严重的状况,以当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向日葵为对象,以节水和高产为目标,研究不同灌溉时期及灌溉量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总产量、经济效益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较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耗水量为5 000~6 000m3/hm2,全生育期灌3水是小麦套种向日葵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向日葵开花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900 m3/hm2,可实现套种小麦经济产量7 000kg/hm2、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2 800kg/hm2以上,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0kg/m3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 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 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快速发展,鄯善县种植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鄯善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经济效益、研究分析以及更好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对套种模式进行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同时改善了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内木薯间作套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相适应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探索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会东县充分利用金沙江沿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光热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种植,推广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立体种植模式,解决粮桑争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大行桑套种的冬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2500kg,能抢在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显著。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采用“6215”种植模式,保证宽行2m栽种2厢冬马铃薯,窄行67cm栽种2行桑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小稻地村韭菜生产基地多年栽培经验,笔者总结出"小拱棚韭菜套种菜花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每667 m2韭菜套种菜花年产量可达5500kg,年产值为1.35万元,667m2效益为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和穿心莲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区玉米品种因子为A共3个水平,副区穿心莲套种密度因子为B共5个水平,探讨玉米与穿心莲套种时玉米品种与穿心莲密度对玉米和穿心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品种对穿心莲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穿心莲套种密度对穿心莲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桂单0810和迪卡007以套种穿心莲密度为1.2万株/667m2时穿心莲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兆丰788则在1.1万株/667m2时穿心莲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同时改善了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内木薯间作套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相适应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探索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扩大粮、棉、瓜、菜复种指数,最大限度发挥作物生长优势,充分利用地力、光能,从而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推出以下六种麦棉套种、麦棉菜套种、麦棉瓜套种、麦棉瓜菜间作套种、棉瓜菜间作套种、麦棉菜套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供各地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韭菜间作套种在集约化庭院经济生产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产业模式。介绍了几种韭菜间作套种模式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以克服单一种植韭菜中的连作障碍,提高光能利用率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地区瓜棉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长江中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及西瓜、棉花两者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瓜棉套种,研究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以西瓜行株距4.5 m×0.65 m,棉花行株距1.5m×0.45 m的种植密度为最佳,西瓜与棉花之间互颉作用最小,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晚稻-油菜轮作套种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收割前7 d播种油菜的产量最高,为168.5 kg/667 m2,比收割前15 d播种的油菜增产29.1 kg/667 m2,比收割前1 d播种的油菜增产22 kg/667 m2。因此,晚稻-油菜套种以水稻收割前7 d播种油菜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偃师市佃庄镇农技站推广了地膜小拱棚西瓜套种鲜食糯玉米间作蒜苗的立体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优点如下:一是经济效益高,667m2产值最高可达7000元以上;二是共生期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西峡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间作套种试验研究。经过6年来对10多种套种模式研究分析、比较总结,探索出了以猕猴桃果园间作韭菜的最佳模式,其综合效益最好。一、套种试验以标准猕猴桃果园株行距4m×4m设计,在行中间套种2m宽韭菜带,韭菜株行距为0.33m×0.1m,种植6行。以每667m2猕猴桃果园套种335m2韭菜面积计算,套种667m2韭菜,以年收割6刀鲜韭菜为例,平均每667m2年产量6000kg,平均每667m2年纯收入5  相似文献   

20.
在桑园内合理套种甘蓝,充分利用土地,提高桑园经济效益。系统地阐述了其技术,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