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1980年3月,广东省光明华侨农场从新西兰进口一千余头奶牛.根据原农业部畜牧总局的指示,我们承担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检疫任务.在检疫过程中,我们于四月首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其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匈牙利Bartha Nu/67 IBR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五月,周泰冲等同志也从新西兰进口牛中分离到了IBR病毒.本文就IBR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结荷兰进口的,临诊上表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奶牛的22份眼、鼻分泌物作 IBR 病毒分离,获得了4株病毒。通过血清学、病毒学、理化特性、病毒核酸型和电镜观察证实,分离到的病毒均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bovine infectious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es,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IBRV具有较广的组织嗜性.  相似文献   

5.
早先带有牛粘膜病复症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现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病毒病,该病毒是属于癌疹病毒群.除最早的分离毒是呼吸道病的病原体外(Madin等人1956年),现在这种病毒认为是阴道炎和流产的根源.有时脑膜炎、结膜炎以及龟头包皮炎临床症状也和该病毒有关.从实验来看IBR病毒直接接种于乳牛的乳腺管内可引起乳腺炎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是牛的一种疱疹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以气管炎、鼻炎和发热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IBR在牛呼吸道疾病和流产的病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差别.此病毒也引起结膜炎,传染性脓疱性阴户阴道炎,龟头包皮炎;引起脑炎则罕见.此病极易传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些牛可以发生无反应的隐性感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牛的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195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西部的肉牛群,后来出现于奶牛群。1956年,分离出病毒,经鉴定为牛的疱疹病毒,在临床上易和牛流行热、流感、恶性卡他热及黏膜病综合症相混淆。IBR临床特征是,  相似文献   

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和野生牛引起的一种病毒性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所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IBR的早期准确诊断,对该病的防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IBR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具有特异和敏感及准确等特点,而血清学诊断具有敏感、快速、方便和价廉等特点。为了实施IBR的净化和根除计划,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采用IBR基因缺失疫苗,配套使用鉴别诊断方法来鉴别IBR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常用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Bovine Rhinotracheitis,简称IBR)是由疱疹病毒属IBR病毒引起牛的一种以上部呼吸道炎症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生鼻气管炎、眼结膜炎、高热、流产、传染性脓疱性阴户阴道炎,传染性龟头包皮炎以及乳房炎为特征,在犊牛则可引起脑膜脑炎.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本病在美洲、欧洲、非洲与亚洲都有一些国家流行。我国1981年周泰冲等,1982年仰惠芬等报道了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分离出IBR病毒。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现状及防控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或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病型,如上呼吸道黏膜炎症、结膜炎、乳房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或龟头包皮炎、幼牛脑膜脑炎和流产等,可以认为是由同一种病原引起多种病症的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IBR列为B类动物疫病。IBR于195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被报道,其后引起了全球重视[1]。IBRV又称为牛疱疹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3.
在108群衣阿华州猪的血清样品中进行了一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抗体的血清学调查.1220头猪中,139头(11.33%)有1:4或更高的抗体滴度.IBR病毒经静脉和鼻内接种到猪,产生无症状感染.IBR病毒通过脑内接种到猪,则出现运动失调,感觉过敏,高温和厌食.通过生殖道和脑内接种途径给毒的猪中有2头可看到脓性阴道和包皮脱出.出现有意义的抗体,但未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隐性感染牛的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Snowdow证明试验牛感染IBR病毒后会间歇复发,排泄病毒达578天。有些报告关于IBR的天然感染和试验感染牛只在不适宜环境下饲养、运输、分娩也会使疾病复发。以皮质类固醇(Cort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由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是牛的一种呼吸器官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对本病的诊断历来多用中和(NT)试验,有时用间接红血球凝集(IHB)试验。最近笔者根据KRYUKOV等和TREPANIER等关于IBR病毒有凝集小白鼠红血球的特异性的报导,试用小白鼠红血球作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取得如下结  相似文献   

16.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1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18.
福尔马林灭活多价苗是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和付流感—3(PI—3)病毒制备的.这种苗和一种同样制作的用褐藻酸钠作佐剂的苗及三种病毒的每一种用同样佐剂制作的单价苗都被用于牛的免疫.在接种一次不含佐剂的多价苗的反应中产生的对IBR,BVD和PI—3的全身抗体的中和指数(NI)分别是2.5,1.1和3.2.两次接种同一种苗的NI是2.8,2.9和3.5.但是接种混有性剂的这种苗1次和2次以后可见到NI有极大提高.接种2次(间隔38天)含有佐剂的单价苗的牛的血清NI和给予2次佐剂多价苗的牛一样,抗体持续在整个120天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19.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感染已有充分研究。该病对养牛业具有严重的经济危害性。但该病发生于水牛,在许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尚未见有报道,因此,其经济危害仍是不清楚的。从马来西亚各个州的水牛感染 IBR的血清学研究表明,对 IBR 有中和抗体的水牛的百分数很高。给4头水牛每天静脉注射40毫克地塞米松连续7天,结果是,所分离的病毒能与 IBR 抗血清起中和反应。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该病毒,其形态学及大小均类似于疱  相似文献   

2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是牛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气管炎、鼻炎,其次为结膜炎,传染性脓癌性阴道炎,龟头包皮炎等,此外,有些牛还可发生隐性感染。本病极易传播,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为了摸清IBR对我省牛群的感染情况,1987年,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一、方法:IBR病毒——血清中和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