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泗阳298为母本,以泗阳7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多年的系统选育,育成了常规棉花新品种泗阳493。在2014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015年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3411.7和1380.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分别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4.2%和4.1%;在2016年江苏省生产试验中,泗阳493的籽棉产量达3391.5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对照(泗抗1号)增产5.5%,皮棉产量为1320.0 kg/hm2,比CK增产4.1%。泗阳493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28.9 mm,断裂比强度为33.1 c N/tex,马克隆值为4.7;该品种耐枯萎病和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2.
'泗棉6821'是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中熟转基因常规抗虫棉花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5 d,株型紧凑,株高107 cm,果枝短、较平展,茎干粗壮,绒毛多,叶片大小中等,叶色较浅,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31.8个,单铃重6.2 g,衣分39.1%,子指12.2 g。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 636.0 kg/hm~2和1 494.0 kg/hm~2,比CK('泗抗1号')分别增产3.3%和4.4%;2013年通过江苏省生产试验,籽棉产量4 203.0 kg/hm~2,比CK('泗抗1号')增产13.4%,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皮棉产量1 650.0 kg/hm~2,比CK增产10.4%。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4 mm,断裂比强度32.9 cN/tex,马克隆值5.1。该品种耐枯萎病、黄萎病,抗棉铃虫。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苏棉29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大铃、高衣分、熟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高抗棉铃虫,兼抗棉花枯黄萎病;纤维品质优,达国家Ⅲ级以上标准。在2010—2011年江苏省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4 185、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2012年生产试验,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1 744.5 kg/hm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打顶、适度化控、加强病虫草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泗阳棉花原种场采用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试验鉴定表现1.高产稳产.泗棉3号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9.74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超过对照品种泗棉2号.1992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流域各试点平均,泗棉3号亩产皮棉90.61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泗棉2号增产9.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是1984年以来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185和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达1745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苏彩杂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彩色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特征特性:纤维品质优:2006-2007年2年区试结果平均,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断裂比强度30.4 cN/tex,马克隆值4.3,达优质棉Ⅱ型标准.籽棉、皮棉产量较高:2006-2007年区试结果平均,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 108.0、1 063.5 kg/hm~2,分别为Ⅲ型白棉对照泗抗1号的104.1%、86%.2008年生产试验结果:籽棉、皮棉产量3 436.5 kg/hm~2、1 183.5 kg/hm~2,分别为Ⅲ型杂交棉对照泗杂3号的100.5%、86.3%.抗病性较差,宜在枯萎病、黄萎病轻发地区种植.2008年与顶呱呱彩棉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苏彩杂1号皮棉纯纺生产60支彩棉线衫获得成功,开高档纯纺彩棉服装产品之先河,产品的环保性、独特性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审定编号苏审棉200507来源与类型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由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和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泗阳269/国抗22杂交选育,于2000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除徐州地区)黄萎病轻病区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籽棉亩产量254.2公斤,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17.2%,皮棉亩  相似文献   

9.
苏棉23号是徐州市种子站培育的棉花杂交新品种。2001~2003年连续3年参加江苏省杂种棉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超标优势。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苏棉23号。2003~2005年连续3年在丰县组织该品种的品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就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与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作一全面介绍。1苏棉23号产量表现2003~2004年连续两年在丰县组织生产试验,以泗棉3号为对照,苏棉23号两年平均籽棉产量3264.9 kg/hm2,较对照泗棉3号增产15.4%。皮棉产量1 386.3 kg/hm2,较对照增产9.1%。单株成铃21.6…  相似文献   

10.
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和中熟杂交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丰产性和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棉CG11(华644)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均居第1位,产量分别达3 385.8 kg/hm2和1 381.35kg/hm2,增产极显著,霜前籽棉总产和霜前皮棉总产表现也较好;CG3、CG13产量表现也较高。杂交棉中以ZJ3(岱杂2号)籽棉总产量最高,达3 622.8 kg/hm2,比对照增产4.2%,表现较好的有ZJ3、ZJ13、ZJ14、ZJ18、ZJ2;皮棉总产量ZJ13最高,达1 448.7 kg/hm2,比对照增产8.5%,增产显著,较好的有ZJ14、ZJ3、ZJ2、ZJ4等。调查显示,所有参试品种均高抗枯萎病,抗或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2.
丰产抗虫常规棉花新品种sGK中30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GK中301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35为母本,以sGK9708优系为父本,通过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棉花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79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6.2%。2013年在河南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皮棉平均产量1486.5kg/hm2,比对照鲁棉研28号增产10.9%。枯萎病和黄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5.2和22.0,抗棉铃虫。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705.5kg/hm2,皮棉产量为87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595.0kg/hm2,皮棉产量为130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356.5kg/hm2,皮棉产量为114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458.5kg/hm2,皮棉产量为121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O%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350.0kg/hm2,皮棉产量为67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285.5kg/hm2,皮棉产量为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苏棉16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棉 16号属早熟型棉花新品种 ,其高抗枯萎病 ,年产籽棉 3 3 0 4.8~ 3 4 96.5kg/hm2 ,皮棉 13 75 .65~ 15 67.0 5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5 .99%~ 7.91%和 11.49%~ 14 .5 1%。  相似文献   

15.
刘水东  徐纪嘉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22-322,324
苏棉10号经1992~1993年江苏省抗枯萎病中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多点鉴定,2a平均皮棉产量为1120kg/ha,名列首位,比对照品种盐棉48增产18.27%。1994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630kg/ha,比对照品种盐棉48、泗棉3号分别增产22.40%和8.20%。经稳定性分析,苏棉10号是一个稳定性好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鲁棉研33号是中熟偏早类型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在山东省区试中产量性状突出,单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比对照中29均增产10%以上,在生产试验中单产皮棉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4.3%: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纤维长度30.7mm,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在沿江、江淮和淮北3个不同生态区,对新品种(系)爱棉1号的适应性与泗棉4号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爱棉1号平均籽棉产量4270.95kg/hm2,皮棉产量1799.25kg/hm2,分别较泗棉4号增产21.38%和19.25%.爱棉1号在我省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异,较适宜在沿江和江淮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皖棉 95 0 91是高产、优质、抗病 ,中早熟陆地棉新品种 ,1998年在省区试中籽棉产量 3 5 2 3 .0 5kg/hm2 ,比对照泗棉 3号增产13 .84% ,皮棉产量 13 64 .2 5kg/hm2 ,比对照增产 11.0 4%。其生育期 12 4d ,纤维品质优良 ,2 .5 %跨长 2 9.0 5mm ,整齐度 49.3 8,比强度 2 0 .13g/tex ,马克隆值 4.3。  相似文献   

20.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