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聚落作为独特的人类聚居和活动的人居文化空间,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创建"美丽乡村"具有重大意义。以国家传统村落之一的辽宁省北镇市龙岗子村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特征,整体布局特征,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4个方面分析龙岗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通常是指有发展历史,村落形态延续到现在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乡村聚落形式。传统村落承载了地域性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在社会的发展中相互融合,历史发展的积淀使村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表现,充满着迷人的魅力,吸引我们去探究、思考。在我国中部平原上的村落住宅的排列形态呈现为“网格型”,在对羊山镇小屯村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该村的地理位置、街道空间、住宅形态以及历史文化民俗进行分析,探索传统村落“网格型”空间序列如何演变形成。立足于小屯村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屯村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和总结,为小屯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坪坦河流域横岭侗寨是典型的侗族传统聚落,其景观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侗族传统景观基因,包括鼓楼、风雨桥、凉亭、戏台等特色建筑,各种生动的建筑装饰、民族图案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等。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取相关景观基因,研究了横岭侗寨的村落景观现状,并尝试运用现代造园手法、景观材料、工艺对横岭村落的现存景观空间进行翻新与再现设计,力求打造出一个具有地方民族风情的侗族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再现设计开展探索性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以八盘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自然环境、整体布局、梯田景观、基本建筑单元,总结该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的形成原因和现状,为辽西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畅  赵艺源 《现代园艺》2019,(10):140-141
陕西关中地区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中的代表,而为了保证这些传统村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传统特色,应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及景观特征进行探究。简要介绍了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概况,探究了陕西关中地区村落的空间特征和景观特征,实现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不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相似文献   

6.
乡土景观具有高度的地域适应性,以珠三角乡土景观为对象,传统村落为线索,通过历史地理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梳理基于环境适应的聚落和农业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的形成时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以宋代为转折点,珠三角传统村落经历从边缘山地丘陵地带,向三角洲腹地延伸的过程,同时,农业景观随之表现为旱田区、围田区和沙田区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潇贺古道沿线兰溪村、小坪村和楼田村作为案例地,利用SD法对比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视觉质量,探索人们在观察传统村落景观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案例村落景观的整体视觉质量评价水平一般,其中生态景观的综合评价水平最高,人们对自然景观元素的喜爱程度高于人工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表现较差,是后续景观提质优化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当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为SD法在传统村落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景观,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及民俗文化等。辽河流域辽宁段传统村落记载了丰富的人居文化景观特征,通过对其传统村落分类的解析,从多个层面对平原水岸、山地水岸、其他型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着重剖析山地水岸型传统村落龙岗子村文化景观特征。本研究有助于发掘辽河流域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辽宁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为切入点,阐释了乡土聚落所面临的治理模式、区域内涵、居民的认同感与参与性问题。以期通过对云南省江城县整董旅游小镇开发的个案研究,了解聚落景观营造的方法与内容机制,并以创新性发展理念、治理模式、活态化发展及运作模式等方面重塑乡村价值体系,从而进一步强调本土活化在地文化对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自然景观环境因子、整体布局形态、民居建筑特征、人文景观4个方面,对绥中县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研究,为新堡子村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区域性景观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城市斑块不断向周围扩散,再不断生成新的城市景观,其中城市边界的村落景观格局首先受到不可逆的影响。通过分析丽江城区几个典型村落景观的美学价值,比较各村落的景观格局,对比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与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再生的聚落景观受大众接受程度,研究聚焦与不同景观类型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受众程度的差异分析,为地方村落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提升丽江区域文化景观生命力,增强地方旅游文化内涵,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景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少村落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解体消失。如何让传统村落景观得以可持续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广西地区村落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律,分析其景观特征,从而探索可行的传统村落景观发展策略。为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月 《花卉》2018,(12)
本文以福建省连城培田村为例,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演变。以集体记忆为切入点,总结了培田村形成期、繁荣期到20世纪30年代受交通发展影响,逐渐衰败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阐述集体记忆对传统聚落空间肌理延续的作用。最后从传统聚落延续及保护的角度,提出培田村保护传统格局,延续空间肌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驿站型聚落不仅是我国乡村聚落中较为独特的存在,还是传统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基于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廿八都古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着重关注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驿站型聚落公共空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具有实践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闽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其山峦叠嶂、溪流纵横的自然环境为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又融入了闽东独特的风俗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以闽东山区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水系与村落的位置关系将闽东山区传统村落划分成四种类型:水环绕型、水穿越型、邻接水型和借用水型,并从中选取四个典型案例,对比这四类闽东山区传统村落的水环境空间结构特征并归纳总结出闽东山区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结构的共性,进而提出其水环境空间保护策略,为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导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聚落景观环境的空间设计出发,针对萱州古镇区位的自然地理空间和气候特征,分析出衡阳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生态环境空间单元模式,总结传统聚落空间与气候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17.
平潭濒海传统村落整体风貌古朴沧桑,遍布花岗岩石头厝,极具地域特色。本文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探讨平潭濒海传统村落的形成原因,并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和方法,从整体布局形态、民居特征、主体性公共建筑、环境因子等方面,利用元素、图案、结构和含义四个提取方法,对平潭濒海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为平潭濒海传统村落景观在当前城市化建设浪潮下得以较好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滇中地区典型城市玉溪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和数学模型,对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溪市传统村落具有“整体集聚,局部离散”的特点,形成了以峨山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圈层结构;(2)空间分布密度呈“两主点,多节点”的格局,密度高值区在峨山县北部、通海县西北部,其余村落呈多节点式的零星分布;(3)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市政边缘化较明显;(4)玉溪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变迁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表现为传承性、逆社会性、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玉溪市特有的少数民族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传统村落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  相似文献   

19.
颜政纲 《现代园艺》2023,(10):80-82+85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营建理念。以清水江流域传统村落文斗村为例,基于“三生”景观的整体系统,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特征及内在机制,提出滨河沿线传统村落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生活景观提质的方式方法,旨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要求,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河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营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东庠岛上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视角对街巷空间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收集到的街巷空间中的底界面宽度(D)、两侧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高度(H)和街巷空间节点的组合形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总结东庠岛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组成与特征,为东庠岛上聚落进行的美丽乡村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