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布在广西南宁的4种罗汉松植物贵妃罗汉松(Podocarpus princess)、海南罗汉松(P.annamiensis)、兰屿罗汉松(P.costalis)和广西本地罗汉松(P.macrophyllus)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叶片形态性状、渗透性调节物质、含水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4种罗汉松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4种罗汉松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及生理生化特性有明显差异,并具有较复杂的环境适应机制。海南罗汉松和兰屿罗汉松对广西南宁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两者在生理上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其叶片形态性状指标、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物酶活性整体比其他罗汉松品种的高,更适合南宁经济开发种植和园林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2.
对南宁常见的3种罗汉松植物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生理生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渗透性调节物质变化中,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其均值表现为贵妃罗汉松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其均值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脯氨酸含量季节性变化规律贵妃罗汉松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且各季节间变化相对平缓,海南罗汉松及本地罗汉松均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且季节间变化差异明显。在酶保护系统中,3种罗汉松叶片SOD活性四季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POD活性四季变化顺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其中春季海南罗汉松POD活性最高;CAT活性季节变化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SOD、POD、CAT活性均表现为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在光合色素含量变化中,叶绿素a含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季节性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海南罗汉松本地罗汉松贵妃罗汉松。综上所述,季节更替对3种罗汉松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海南罗汉松的生理生化指标大于其他两个品种,说明在自然环境中海南罗汉松生长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三种湿地植物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阶段性降温条件下,研究了三种常用湿地植物黄鸢尾(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ris ensata Thunb.)及水芹(Oenabthe javanica)叶片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锻炼使湿地植物通过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的调节来提高其机体的抗寒性.低温条件下,黄鸢尾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5℃时SOD活性是初始值的5.77倍;花菖蒲保持较高的CAT活性,5℃时其CAT活性是黄鸢尾CAT活性的8.95倍,是水芹CAT活性的3.77倍;水芹叶片中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温度和脯氨酸含量呈负相关(R=-0.755,P=-0.050).综合比较各项生理指标可以得到这三种湿地植物的耐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黄鸢尾>花菖蒲>水芹.  相似文献   

4.
蒿柳雌株与雄株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差异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环境,研究40 ℃/30 ℃(白天温度/晚上温度)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叶片电导率(EC)、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分析各生理指标在雌株与雄株间的变异系数(VC)及分化系数(VST)。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蒿柳EC值、O·-2产生速率显著上升,但雌株EC值和O·-2产生速率显著大于雄株;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升高,但雄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下降,但雄株的4种酶活性显著高于雌株。高温处理下,蒿柳雌株与雄株各生理性状的变异系数(VC)较为接近,说明各生理性状在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间的变异较为一致。各生理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VST)为17.06%,说明高温胁迫下各生理性状在雌、雄株间的变异小于雌、雄株内(无性系之间)的变异。综上所述,高温胁迫下蒿柳无性系在生理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但雄株具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因此,在育种工作中适当多选择雄株优树,有助于获得耐热性强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野生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 B. Clarke)接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前后植物叶片保护酶、渗透性物质、光合色素、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为研究野生茄黄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黄萎病高抗材料喀西茄和感病材料昆明紫长茄(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分析在大丽轮枝菌侵染过程中,喀西茄和昆明紫长茄叶片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大丽轮枝菌接种前,喀西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光合色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比昆明紫长茄的高,MDA含量比昆明紫长茄的低。接种后,除了叶绿素含量,喀西茄与昆明紫长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同时,与昆明紫长茄相比,喀西茄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光合色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14 d内就迅速作出响应,且PAL、POD和SOD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昆明紫长茄。【结论】在黄萎病病菌侵染下,喀西茄黄萎病抗性比昆明紫长茄的高,这与前期田间抗性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超声波处理对作物形态指标(根数、发芽率、光合作用、抗性酶活性和调节物质含量)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展望了超声波应用于农作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深圳市常见9种绿地植物在中水灌溉下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中水与清水灌溉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季节动态呈波动性变化,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差异不显著(P0.05);中水和清水灌溉下大多数植物各指标在9月前表现为上升,9月后逐渐下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利用中水灌溉绿地植物不会产生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辣椒叶水浸液的成分及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HPLC分析辣椒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用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辣椒叶水浸液处理辣椒幼苗,分析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香草酸(75.7μg/g)和伞花内脂(29.8μg/g)。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低浓度的水浸液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2种抗氧化物酶活性,而高浓度却降低了其含量及抑制2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剂对约书亚树幼苗成活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水剂(处理Ⅰ)、生根粉(处理Ⅱ)、矮壮素(处理Ⅲ)与多效唑(处理Ⅳ) 4种生物制剂,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2年生沙漠植物约书亚树幼苗的成活、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效益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处理Ⅰ及处理Ⅱ均能显著提高约书亚树幼苗的成活率,分别高于对照10.78%及5.43%,处理Ⅲ及处理Ⅳ较对照的成活率分别降低了15.78%及11.25%。处理Ⅰ显著促进了幼苗生长并提高了约书亚树幼苗的光合生理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OD酶及CAT酶活性。处理Ⅱ对幼苗株型无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Ⅲ使幼苗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并主要影响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指标。处理Ⅳ促进幼苗地径增粗和植株矮化,并影响植物的光合生理及SOD酶活性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约书亚树幼苗的株型及光合生理因子在综合评价中权重最大,为 68.11%;D值的排序为: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Ⅱ对照处理Ⅲ,说明保水剂为最佳生物制剂,显著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及生理生化指标,并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其次为生根粉,通过影响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指标促使成活率显著提高;多效唑虽然对植物的影响效益较大,但其浓度可能不适宜植物成活,对其施用浓度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估算了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含量间、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及花蕾或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性较强 ,游离脯氨酸和IAA含量与果实性状间相关密切。花蕾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 ,IAA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密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花蕾和叶片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IAA、ABA、ZR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主栽核桃品种‘香玲’嫁接幼苗为试材,在4种水分处理下,对连续胁迫40d及复水后‘香玲’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80%)相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胁迫程度(轻度60%、中度40%、重度20%)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均逐渐下降,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逐渐上升;抗氧化物酶活性、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及叶绿素质量分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或直接减少的趋势。在轻度胁迫持续40d复水后,‘香玲’幼苗的生长与对照基本一致;当中度和重度胁迫持续24d时,2个处理的‘香玲’幼苗均受到不可恢复性伤害。这为‘香玲’核桃栽培中水分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材料,采用盆栽形式进行土壤逐渐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处理,通过测定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干旱及复水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黑果腺肋花楸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恢复,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通过调节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硫暴露对拟南芥叶片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暴露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diana)叶片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拟南芥暴露于SO214d后,叶面气孔开度变小.浓度10mg·m-3组促进植株生长发育,SOD和CAT活性无明显改变,30mg·m-3SO2组3种酶活性呈诱导性增高,其中POD增幅最大,SO2浓度90 mg·m-3时,CAT活性被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叶片出现明显可见伤害.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条件下,拟南芥能够通过调节气孔开放、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等使植株适应SO2胁迫,但是高浓度SO2暴露会引起细胞氧化损伤,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巴西蕉"无菌增殖芽,突变体通过L-羟脯氨酸(HYP)定向筛选,经低温胁迫筛选出抗性较强的突变体.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等手段鉴定突变体.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巴西蕉"无菌增殖芽适宜的浓度和时间组合为1.5%+3 h;经HYP筛选的突变体在低温胁迫后,其叶片脯氨酸含量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诱变后的表型突变主要包括叶片颜色、叶片性状和株型的变异.该研究为高效诱变香蕉提供技术参考及后期选育优良品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逆境胁迫下草坪草通过改变自身外部形态、渗透调节、脱水保护、改变膜透性、增加酶活性等多种途径适应外界环境.笔者拟就草坪草抗旱、抗盐机制,水分、盐分胁迫下草坪草外部形态的改变和生理生化特性(膜透性、SOD、POD、CAT活性、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及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重点进行了论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紫薇属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以1年生大花紫薇与毛萼紫薇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大花紫薇正常供水、干旱,毛萼紫薇正常供水、干旱4个处理,测定其生物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大花紫薇的生物量、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而毛萼紫薇叶片中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了21.98%,叶片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降低,二者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增加。综合来看,大花紫薇与毛萼紫薇均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大花紫薇的抗旱能力优于毛萼紫薇。  相似文献   

17.
对罗汉松属(Podocarpus)竹柏(P.nagi)、长叶竹柏(P.fleuryi)、罗汉松(P.macrophyllus)和大理罗汉松(P.forrestii)4种植物茎水力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4种植物平均叶面积和茎端总叶面积均差异明显;4种植物的胡伯尔值(Hv)、边材密度、导水率(Kh)、比导率(Ks)、叶比导率(LSC)没有显著差异,与其平均叶面积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4种植物的茎端总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柞蚕经济性状杂种优势与体内消化液淀粉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可用于柞蚕(Antheraea pernyi)杂种优势预测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5龄幼虫的消化液淀粉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柞蚕消化液淀粉酶活性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但其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7,0.8092,0.8228,0.8162;而且其杂种优势率与上述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消化液淀粉酶活性可作为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一种候选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辣椒叶水浸液的成分及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用HPIE分析辣椒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用对辣椒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的辣椒叶水浸液处理辣椒幼苗,分析其对辣椒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辣椒叶水浸液的主要成分为香草酸(75.7μg/g)和伞花内脂(29.8μg/g)。辣椒叶水浸液对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则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低浓度的水浸液提高了辣椒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2种抗氧化物酶活性,而高浓度却降低了其含量及抑制2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名山白毫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名山白毫茶苗进行干旱处理并分析其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茶苗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机制为:生长速率的调整,即株高和基径生长速率显著减小,生物量的生产降低,且胁迫程度越重以及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植株构件的生物量显著降低,生物量分配格局改变,即根冠比提高.叶片结构特征具有向着耐旱演化的趋势,即叶片、角质层、栅栏组织均增厚;初步筛选出影响茶苗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有:基径绝对生长量、株高绝对生长量、生物量生产、根冠比.②茶树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为:保护性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增加.初步筛选出茶苗的生理生化指标有:叶片含水量、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