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个稳定转Bt基因恢复系和6个不育系组成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8个主要产量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和不育系各产量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GCA)表明昌恢T025 T、R205选T、C815S、乡泰A的GCA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表明C815S/昌恢121T、乡泰A/R205选T、野香A/昌恢T025T、乡泰A/昌恢T025T的SCA表现好,这4个F_1后代是单株产量优良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分析表明结实率、千粒质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有效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单株产量主要受特殊配合力(SCA)的影响。实粒数、总粒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母本影响,其他性状则由父母本共同决定。有效分蘖、总粒数的狭义遗传率较低,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小,要在晚代或间接选择才有效。  相似文献   

2.
对3个越冬品系与4个籼稻品种配制的16个正反交F1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母体效应值和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12个正交组合及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组合的播始历期、株高和结实率具有超亲优势,千粒重接近中亲值.(2)所有组合的播始历期、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母体效应值较高.(3)亲本SW-1 和R195的一般配合力(GCA)较好,其所配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也较高;而SW-3和R128的GCA也较好,其所配制组合的SCA效应值却偏低;表明亲本的GCA效应与组合的SCA效应关联不大.(4)亲本的播始历期、株高、结实率、谷粒长、谷粒长宽比、千粒重6个性状的GCA基因型方差在基因型总方差中比重大于60%,且它们的H2N也均大于60%,说明这些性状遗传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而单株产量的SCA方差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大于60%,且它的H2N仅为18.83%,说明其遗传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父本和母本对GCA方差的贡献率在所有性状表现上相差较大,母本GCA方差的贡献率远大于父本,且双亲的互作效应不明显.(5)利用越冬品系进行品种选育应注重对杂交后代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西瓜杂优利用中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份西瓜亲本材料及其12个杂交组合的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进行了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重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25.62%,杂支组合S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74.36%;中心糖含量的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87.42%,组合SCA方差占总遣传方差的12.58%.选出了平均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G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4份,S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杂交组合1份.  相似文献   

4.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5.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产量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的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和辽粳10A×晚轮422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SCA效应较高。父本GCA效应和组合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印水型杂交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确定新育成印水型杂交粳稻亲本的产量潜力,并为印水型杂交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结果]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除结实率外,父本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母本,单株产量、有效穗和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39A和晚轮422的 GCA效应较高,产量性状以Ⅱ类为主,139A×晚轮422和辽粳10A×晚轮422的单株产量水平及组合 SCA效应较高。父本 GCA效应和组合 S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母本 GCA效应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中,父本的遗传差异大于母本,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也大于母本,139A和晚轮422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胡麻两系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麻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为胡麻两系杂交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和11份国内外主栽油用及纤用亚麻优良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遗传交配设计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77(7×11)份杂交组合,利用DPS软件分析两系胡麻杂交亲本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胡麻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分枝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的性状有: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亚麻酸组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分别为:工艺长度>千粒重>株高>每果粒数>分枝数>单株产量>分茎数>单株果数;含油率>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在同一亲本(组合)的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的不同亲本(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且亲本的GCA效应与SCA效应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供试的18份亲本材料中,不育系113S、16-1-1-2、24-1-1-1、T-11和1S,恢复系陇亚10号、天亚9号、轮选3号、Macbeth和AC Watson在某些农艺和品质性状上具有较突出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是较优的亲本材料。所组配的77份杂交组合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大小因性状而异,其竞争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亲本GCA的相关性多高于SCA,与恢复系的GCA相关性多高于不育系,强优势组合的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具有较高的SCA效应。此外,亲本GCA效应,特别是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要明显高于不育系。【结论】胡麻两系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紧密相关,其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别是亲本一般配合力(GCA)高的恢复系的选配,是组配强优势胡麻两系杂交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选高粱亲本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配合力和遗传力表现优良的亲本,选育强杂种优势的高产粒用高粱,选用3 个新选不育系和6 个新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 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育系15512A在穗长、千粒重和产量上一般配合力较高,其相对效应值分别为2.4962、4.8319、2.6174。不育系15520A在株高、穗粒重和生育期上一般配合力较高,相对效应值分别为6.9927、5.7449、2.1595。恢复系15670、15652 和15607 的一般配合力较高。这些亲本可以在以后的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主要农艺性状的加性方差/基因型方差比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穗长>穗粒重>株高>生育期>产量>千粒重。从产量性状来看,15511A×15652 是一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7个亲本自交系按照Gyiffing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21个,估算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总配合力(TCA)和遗传力(hB~2,hN~2)及优势率(q~2)。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为特殊配合力方差的2.475~9.188倍,说明各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只是程度上有差异;亲本自交系中某性状GCA的大小对F_1该性状SCA的优劣起决定作用,在配制组合时应选择双亲的一般配合力都高或选择亲本之一一般配合力较高,另一亲本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的自交系进行组配;利用自交系GCA的效应进行性状互补是有效的;TCA是产量育种不可忽视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份不育系和6份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其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份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各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但基因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粗脂肪等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主导;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与向日葵杂交组合竞争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SCA效应。12份亲本材料中,恢复系X3639R、318R、LD5009R在单株产量、农艺性状、单盘实粒数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不育系S10-390-3A、S10-336-2A、S10-390-1A在百粒质量、单株产量、粗脂肪、粗蛋白方面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故均为较好的亲本材料。此外,除茎粗外,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明显高于不育系。向日葵杂交组合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叶片、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66.13%、73.58%、61.17%。粗蛋白平均超亲优势值为68.96%,各性状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数超过83%。  相似文献   

12.
利用5 个冬小麦品种组配成的双列杂交设计(无反交),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配合 力和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除耐揉时间和8 min 带宽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其他性状的一 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显著。除最终粘度外,其他性状的GCA 方差显著大于SCA 方差。综合配合 力效应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计,说明耐揉时间和8 min 带宽的遗传主要是加性基因效应,而其他性状则同时受加性 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且多数以加性效应占优势。藁城8901 是表现最突出的亲本,其淀粉糊化特性和面团流变 学特性的GCA 总效应居第1 位。对于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性状,亲本本身表现与其GCA 效应基本一致。F1代表现与 SCA 效应呈显著正相关,但也受双亲GCA 的影响。因此,选配杂交组合应在亲本GCA 高的基础上,再注重其SCA 的 选择。并对小麦品质改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及恢复系各11个,共配制121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杂交粳稻的多数性状是受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共同决定的。其中抽穗期、每穗总粒数受不育系GCA的作用较大,株高、千粒重受恢复系GCA的作用较大,单株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单株颖花量、潜在库容受组合SCA的作用较大。就外观品质而言,GCA较SCA重要,且不育系GCA的作用相对较大;就蒸煮食用品质而言,主要由恢复系GCA和组合SCA决定。②不育系中,农垦57A、陵风A和六千辛A单株产量的GCA较好,圣稻301A、武运粳7号A、863 A和泗稻9618A外观品质的GCA较好,泗稻9618A、爱知香A和圣稻301A配制的组合具有早熟的特点。③恢复系中,CR134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外观品质的GCA均好,且这些性状的SCA方差不显著,表明利用该恢复系较易选配出优质高产组合,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玉米Suwan-1/Mo17改良系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玉米自交系的改良及杂交种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扩增我国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按NC-Ⅱ设计,用玉米Suwan-1/Mo17改良系(14个)及未改良的Mo17与我国4大玉米种质组配出60个杂交组合,对组配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并进一步研究玉米Suwan-1/Mo17改良系的小区产量的配合力方差。结果表明,在玉米Suwan-1/Mo17改良系中,除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未达到显著水平外,穗位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和穗长等8个农艺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玉米Suwan-1/Mo17改良系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最高的自交系是07D-202,而测验种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最高的是丹340。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最高的组合是06 c-2314×黄早四,小区产量最高的组合是QB402×黄C。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籼稻杂交组合籽粒植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包括5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在内的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通过对籽粒中植酸含量和一些重要产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评价其参试亲本材料的籽粒植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母本和父本对杂交组合中的籽粒植酸含量变异均有一定贡献,但母本配合力方差的F值要大于父本;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GCA)较低的亲本材料,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SCA)并不一定也低。在80个杂交组合中,籽粒植酸含量与产量、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粒数、结实率和经济系数等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除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外均较大,各杂交早稻组合米粒长、长/宽和蛋白质含量的SCA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SCA差异较大,其余米质性状的SCA差异居中.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SCA效应值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均呈两两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杂交稻亲本各米质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株1S与T98A为目前较好的优质不育系,早恢1号和早500为较好的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P(P 1)/2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个甘蓝自交系的3个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很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在6个自交系中Vc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是P6亲本;还原糖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为是P1;P6粗纤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各性状的SCA效应值均有较大差异。试验中Vc含量的特殊配合力较好的有P1×P2、P3×P4、P4×P5;还原糖含量特殊配合力较好的有P1×P6、P3×P5;而对于要求降低粗纤维含量的育种要求,选择P1×P4较为适合。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净光合速率配合力较高的亲本,选育高光效的高粱杂交品种,选用3 个高粱不育系和6 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8 个杂交组合,在高粱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对亲本和杂交组合的净光合速率进行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分析,并对高粱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粱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不育系162273A净光合速率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其效应值分别为16.2706、9.7331 和11.9907,3 个不同时期净光合速率一般配合力最高的恢复系分别为16727、161011 和161026,其效应值分别为10.6624、23.7309、18.0146。3个不同时期高粱净光合速率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分别为162273A×16878、162279A×161026 和162279A×161026,其效应值分别为35.0123、19.9455 和33.0046。3 个不同时期高粱净光合速率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比值较低,狭义遗传力也较低。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水稻筒叶恢复系配合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3个不育系×4个筒叶恢复系组配的12个杂交F1代的剑叶长,剑叶卷曲度,剑叶叶基角,倒2、3叶的叶长、卷曲度、叶基角,株高,穗长,结实率,着粒密度,包颈长,千粒重,单株产量等16个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组合和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考查的农艺性状在参试组合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不同恢复系同一性状GCA的效应和同一性状不同恢复系GCA的效应有较大差异;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及不同组合的同一性状间的SCA相对效应值均表现出较大差异,表明各组合非加性效应具多样性;所配组合的竞争优势大小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亲本一般配合力之间的相关系数r=0.6735**,与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的相关系数r=0.791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杂交水稻常用的4个优质骨干不育系和5个骨干恢复系在农艺性状上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方法】选用生产上常用的骨干不育系、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粒形性状进行统计并进行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杂交水稻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小于50%且与广义遗传力的差值较大,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宜香1A产量GCA效应值为8.02、穗着粒数GCA效应值为1.47,西科恢4761产量GCA效应值为8.37、有效穗数GCA效应值为8.74;粒形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且恢复系影响大于不育系,其中长宽比和粒长的恢复系亲本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9.68%、63.75%,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对粒宽的方差贡献率皆为40.68%,粒长和长宽比大的组合其粒形更长。【结论】配置长粒形的杂交组合可选择粒长和长宽比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尤其是恢复系,改善产量可选择在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上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研究获得了一个在水稻粒形上的Ⅰ类亲本雅恢2115,可用于配粒形大而饱满的组合;验证了一个粒形大而饱满的杂交组合宜香1A/雅恢2115,一个高产量的杂交组合宜香1A/蜀恢4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