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园林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发酵技术对园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与底泥、泥炭、珍珠岩复配成不同育苗基质进行角堇和西洋滨菊的育苗试验,研究了堆肥手段和基质化开发对园林废弃物的影响,以期为园林废弃物探索合理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在添加氮素和微生物菌剂等辅料的情况下,园林废弃物好氧堆肥发酵的高温阶段维持时间为40 d,最高温度为75.4℃。堆体pH从8.05上升至9.05,EC值从0.95 mS·cm-1下降至0.63 mS·cm-1。堆肥产物有机质含量减少,总养分含量略微上升,为20.30 g·kg-1。从堆体颜色、温度、腐殖酸、种子发芽率来看,堆体达到了基本腐熟的条件;T1~T5(园林废弃物和底泥不同比例混合的基质)中,角堇出苗率范围为47.00%~86.67%,T5最低,T4最高,CK为40.33%;西洋滨菊的出苗率范围为45.67%~55.67%,T5最低,T2最高,CK为35.00%。T1~T5中,角堇的百株总鲜质量范围为2.05~6.40 g,T1最低,T5最高,CK为16.89 g;西洋滨菊的百株总鲜质量范围为1.54~11.77 g,T3最低,T5最高,CK为31.27 g。总的来说,园林废弃物的高温堆肥处理方法简单有效,能达到初步腐熟的条件,其堆肥产品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其它有机物料,其花卉育苗基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藤蔓等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探索了蔬菜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发酵制作有机肥的加工工艺,监测了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粪与蔬菜废弃物混合发酵24 d后,出料口堆体的含水率及有机质含量均比初始牛粪有所提高,C/N呈现降低的趋势,CO_2、CH_4浓度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建议堆肥原料采用新鲜的牛粪及粉碎的蔬菜废弃物,同时将机械翻堆与通风供氧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番茄和西瓜蔬菜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以豆渣、风化煤废弃物为辅料,通过不同腐熟菌剂及不同添加量与辅料进行组合开展好氧堆肥试验,研究各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总有机碳、总养分、C/N、pH、EC和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高温好氧堆肥发酵,各处理基本达到腐熟。在蔬菜废弃物堆肥过程中,仅添加腐熟菌剂不使用豆渣、风化煤辅料的处理升、降温较快,比其他处理提前1 d进入高温期,最高温度为67 ℃,在高温持续时间却低于其他处理(9~16 d)。添加0.1%腐熟菌剂A和豆渣风化煤辅料的C1处理显著提高了有机碳的降解速率与C/N的降低速率,加快了腐熟进程;EC值也始终保持在4 mS · cm~(-1)这一安全范围之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芽指数增长最快,堆肥结束时可达103%,对植物的发芽无任何毒害作用,表现出了优于其他处理的良好腐熟水平;优先推荐作为黄瓜、番茄和西瓜混合废弃物堆肥处理的工艺参数。添加0.2%腐熟菌剂B和豆渣风化煤辅料的C4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达10.79%,且pH值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为8.41,满足国家有机肥腐熟标准,也可作为黄瓜、番茄和西瓜混合废弃物堆肥处理工艺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污泥、牛粪、玉米秸秆为试材,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在污泥堆肥中添加牛粪和玉米秸秆等物料,在合理的C/N范围内,对不同配比的物料作为4个处理进行试验,以实现对城市周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温度、含水量、pH值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种子萌发试验表明,A、B处理(污泥∶牛粪∶玉米秸秆为5∶(2~3)∶4)的种子发芽率大于80%,达到腐熟效果;最佳配比方式污泥∶牛粪∶玉米秸秆为5∶2∶4。其温度快速升高至55℃以上并持续18d之多,含水量降低11.7%,总氮降低0.15%,有机质含量下降28.3%,种子发芽率为82.1%,pH值保持在6~9;污泥、牛粪加入秸秆进行堆肥,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而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核桃青皮为堆肥原料,辅以米糠、木屑、菌棒、油枯、澳洲坚果皮等材料,添加3种发酵菌进行堆肥试验,测定发酵后的堆肥p H值和养分情况,并将发酵好的堆肥分别添加3种微生物功能菌后施用于百香果田间,制备适合于百香果生长的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发酵剂的发酵效果较好;EM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机肥发酵剂+枯草芽孢杆菌、EM菌+巨大芽孢杆菌均对植株的促生作用较强,而EM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机肥发酵剂+哈茨木霉菌均对植株开花结果影响较大,皆优于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为核桃青皮废弃物在有机肥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添加菌剂和鸡粪对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园修剪枝条、鲜鸡粪为试材,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在枝条粉碎物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鸡粪及堆肥发酵菌剂,研究添加菌剂及鸡粪量对堆肥进程及腐熟效果的作用。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堆肥温度在不同时间内均上升到50℃以上并持续2周以上,符合高温堆肥无害化卫生标准;堆肥40d时,各处理的含水量、pH值、C/N比值、种子发芽势、总养分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综合上述测定指标,其中以添加菌剂、枝条粉碎物与鲜鸡粪混合比例为1∶1的处理效果最好,进入高温期的时间比其它处理提前2~5d,堆肥结束时该处理的种子发芽势为86.69%、C/N降为12.41,总养分含量为4.89%,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自然生态条件下收割茬次对不同龄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不同茬次苜蓿、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有机C、全N、全P含量,分析不同茬次苜蓿、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茬次变化均能引起苜蓿叶和茎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且不同龄苜蓿在不同茬次所受限制元素不同;茬次变化能引起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及计量比的变化。不同龄苜蓿对应土壤全N、有机C随茬次变化趋势不统一,全P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C︰N、C︰P变化趋势与全N、全P相反;苜蓿茎、叶C、N、P含量及C︰N、C︰P、N︰P与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瞿虞珍 《蔬菜》2020,(1):29-33
以清美公司豆制品生产中的废弃物豆渣和经过预处理的黄浆水污泥为原料,探索性研究2种调理剂以及堆体不同碳氮比对豆渣黄浆水污泥共堆肥发酵的影响。依据植物发芽率来确定调理剂添加量及碳氮比;测定分析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与黄浆水污泥共堆肥的发酵最佳工艺为:调理剂选用秸秆粉,投加量为15 kg,C/N=25∶1。3#堆体发酵过程中高温温度(>50℃)可持续5 d以上,浸提液发芽率96.6%。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可作施用于植物的中等肥料。  相似文献   

9.
平菇培养料发酵度快速测定指标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平菇培养料发酵度的判定指标,选用以粉碎玉米芯小粒、中粒和大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平菇培养料,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含水量、pH值和总碳、总氮、水溶性有机碳(DOC)、氨含量以及杂菌抑制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平菇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种培养料的pH值先降后升,含水量、总碳含量、C/N和DOC含量降低,氨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升高。发酵结束,小粒DOC含量低于大粒,而氨含量和杂菌抑制物质含量高于大粒。培养料粒径越小,栽培平菇发菌期料温越低、染菌率越低、生物学效率越高。因此,发酵料栽培平菇宜采用小粒的粉碎玉米芯,发酵结束发酵料含水量为60%~67%、pH值为8.0~8.6、DOC(w)以低于12 g·kg-1和氨含量(ρ)为发酵料渗出液中以氨检测试纸条测定值低于1350 mg·L-1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猪粪与水稻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调节原料C/N在20~30之间),然后接种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EM菌种、群林菌剂、采禾菌剂)进行好氧堆肥,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堆肥过程中温度、pH、含水率变化及堆肥前后全氮、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C/N、T值、E4/E6等指标来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猪粪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促进堆肥的腐熟;与对照相比,3种微生物菌剂均有利于促进堆体迅速升温及提高堆体pH,其中CH菌剂升温效果最显著,QL处理pH上升最快;堆肥结束时CH处理含水量最低;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够减少堆肥过程氮素的损失,CH菌剂保氮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CH处理速效钾含量增加,其它2个处理含量减少;3个处理速效磷含量均增加,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质含量均有提高,但QL、CH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EM处理差异不显著;3种菌剂处理堆肥C/N、T值、E4/E6均有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而言,3种微生物菌剂中CH菌剂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显著加速堆肥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以秋色叶树种元宝枫为例,测定转色期内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及p H值,分析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绿素质量分数在转色期内整体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下降趋势具有同步性;类胡萝卜素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花青苷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变色后期上升速率大于初期,末期相对变化较为平稳;叶片中p H值变化趋势不大,均在4~5.5之间,后期p H值小于前期;秋色叶树种叶色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各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同时与不同色素间比例变化情况有关;叶绿素a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b与叶绿素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与花青苷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菌剂在蔬菜基质研发与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基质发酵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对堆体温度、p H值、养分含量和C/N等关键腐熟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菌剂在蔬菜基质育苗和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并展望了微生物菌剂在未来基质研发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有微生物菌剂的功能型蔬菜基质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理化性状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含水率、C/N、菌种和翻堆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种子发芽指数的适宜参数是含水率51.2%、C/N30.9、菌种用量10 g/kg、翻堆时间5 d,4个因素对堆肥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含水率、C/N、翻堆时间、菌种用量。堆肥过程堆料体积缩小,pH和EC值升高,堆肥成品具有一定的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堆肥条件下园林废弃物中有机碳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堆肥条件对园林有机碳物质的影响,以复合菌剂的添加量、草木体积比(C/N)和翻堆次数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堆肥过程中温度、总有机碳、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腐殖质及其组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调节C/N比、翻推次数、添加复合菌剂可以加速木质素、纤维素等有机碳物质的降解,有利于在堆肥后期形成腐殖质类物质,提高腐熟程度,其中复合菌剂的添加量是影响总有机碳降解与腐殖质生成最重要的因素.在4%投菌量、2∶1草木体积比、1d翻1次堆的堆肥条件下,园林废弃物堆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氨气和硫化氢的挥发是堆肥发酵过程中,臭味产生的主要原因.试验以鸡粪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通过添加填充料,调节堆料C/N值,有效控制堆肥发酵过程中臭气的产生.结果表明:堆肥中添加填充料能缩短发酵脱臭的时间,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损失,与对照处理相比,糠醛渣可减少氮素损失达18.3%以上;同时添加填充料能有效降低硫化氢的释放浓度,菌渣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稻麦秸秆隧道式发酵双孢蘑菇基料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麦秸秆隧道式发酵双孢蘑菇基料可有效构建生态农业的循环模式,解决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扬州地区的实际条件,建造了4条一次发酵槽,2条二次发酵隧道,单条生产线一次可以生产双孢蘑菇基料80 t。研究了发酵场区选址、场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技术等,设置了稻草、麦秸为主要原料不同配比的3个配方,测定了不同处理基料一次发酵后、二次发酵后的水分、pH值、含氮量、C/N等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发酵后基料中水分、pH值、含氮量、C/N等技术参数均符合双孢蘑菇发酵后基料的理化指标,为双孢蘑菇基料隧道式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类叶菜残株和番茄残株鲜样为原料,选取固水比、C/N、微生物菌剂3 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分析蔬菜残株降解率,确定发酵参数对蔬菜废弃物降解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并结合发酵液态产物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GI),研究适合蔬菜废弃物处理的发酵参数组合。结果表明:C/N 是影响蔬菜残株降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固水比和微生物菌剂;试验9 个处理中,处理7(固水比1∶9+C/N 20∶1+ 秸秆发酵菌剂)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93.02%;处理3(固水比3∶7+C/N 35∶1+ 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总养分含量最高;处理1(固水比3∶7+C/N 20∶1+ 发酵剂)的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初始物料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对番茄秧堆肥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好氧堆肥技术是有机废物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堆肥生产中多采用原料全碳与全氮含量的比值(C/N)指导堆肥原料的配比,但由于物料有机质组分存在差异,促进堆肥发酵进程应选用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碳源。本试验以番茄秧为主要堆肥原料,以麦秸、淀粉和尿素为调理剂,将初始混合物料的C/N调整至25、含水量控制在60%,调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4%、8%和12%,研究初始混合物料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差异对堆肥发酵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初始CO_2的释放速率越高,CO_2累积释放量越高,堆肥物料损失越高,堆肥腐熟周期越短,腐熟度越好,堆肥反应越易启动。初始混合物料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大于8%时,有利于有机废物的快速堆肥化处理,且初始物料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差异不会影响堆肥的腐熟和产品的性质。因此,可将增加初始物料中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作为加速堆肥进程的方法,同时也可用作指导堆肥物料配比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以冬瓜和蒲公英为原料,加入植物乳杆菌、嗜热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及长双歧杆菌5种酵素专用发酵菌粉混合发酵,制作两种酵素,并对两种原料在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抗氧化物质(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总酚以及维生素C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冬瓜酵素亚硝酸盐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5.76 mg/kg,蒲公英酵素亚硝酸盐在36 h达到最高,含量为3.13mg/kg;冬瓜酵素总酚含量在60 h达到最高,含量为0.146μg/mL,蒲公英酵素总酚含量在12 h达到最高,含量为1.599μg/mL;冬瓜维生素C含量在48 h最高,为5.40μg/mL,蒲公英维生素C含量在60 h最高,为7.35μg/mL。两种酵素p H稳定在3~4之间,可溶性固形物总体呈下降趋势。本文可为蒲公英酵素和冬瓜酵素发酵周期的确定以及产品的开发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确定适合甘菊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pH值范围,提升甘菊选育水平,丰富园林地被景观。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甘菊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高低不同的pH值(6.0,6.5,7.0,7.5,8.0)进行处理,分别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之后移栽到穴盘中,继续用不同p H值的营养液处理甘菊种子幼苗30d。测定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p H值7.0处理的甘菊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甘菊幼苗生长阶段,pH值7.0处理的甘菊幼苗鲜重和高度皆最大;pH值7.5处理的甘菊叶绿素和葡萄糖含量均最高,根系活力最强,并且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最适合的p H值范围为7.0~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