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青山碱蓬幼苗为试材,研究了NaCl和Na2SO4盐胁迫对大青山碱蓬幼苗含水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能促进大青山碱蓬幼苗含水量的增加,而Na2SO4胁迫则抑制其增加;NaCl和Na2SO4胁迫对大青山碱蓬幼苗中保护酶影响较大。盐分浓度较低时,为了抵抗盐分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碱蓬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增加,但其保护酶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当盐分浓度较高时,保护酶活性升高不足以弥补膜、脂过氧化所引起的伤害,酶活性下降,且在NaCl浓度为或Na2SO4浓度为150mmol·L-1时,保护酶活性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2.
大青山野生花卉是宝贵的植物资源,对其部分有价值的物种或种类进行引种驯化栽培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学意义。以大青山野生花卉密花香薷为材料,对其种子进行药剂处理,以筛选影响其发芽的最佳条件,并指出其栽植管理技术和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SPSS 22.0软件进行定量研究,运用聚类分析和K-W检验分析的方法,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动机及其对森林景观的偏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可按游客动机分为5类,即休闲娱乐型、家庭亲情型、积极参与型、自我进取型和追求情趣型;5类游客中,家庭亲情型游客所占比例最高(33.64%),其次是积极参与型游客,追求情趣型游客占比最低(8.24%);5类游客对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林间空地、沟谷秋景、纯林林外景观和混交林林外秋景偏好程度基本一致,这些景观的特点是含有水体、视野开阔、色彩浓烈、质地均匀。此外,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和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偏好差异明显,积极参与型游客比较喜欢人工痕迹较重的森林景观,而休闲娱乐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不喜欢;积极参与型和家庭亲情型游客对颜色单调的森林景观表现出了明显的偏好,而休闲娱乐型游客比较不喜欢这类景观,尤其是追求情趣型游客不喜欢林海景观,自我进取型游客对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内景观均不喜欢。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重要生态功能,但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森林植被退化严重,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恢复与重建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任务。大青山生态修复应遵循客观规律,应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加快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景观出现破碎化甚至逐渐消失的局面。而在改造农业景观时,由于对农业景观的误解以及研究的不深入,出现了破碎化严重、景观效果雷同、管理力度不够和照搬城市景观规划等问题。结合诸多学者的观点,基于生态美学角度进行农业景观的研究,并以乡村绿篱景观为例探讨农业景观的研究关键点。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推动农业景观的科学性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满足功能需求、适合时代发展、体现校园特色的大学校园绿地景观建设思路,在实地调查成都理工大学的绿地景观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校园各功能区中绿地景观的建设情况,综合分析得出在校区内部(老校区)景观存在的问题:景观的维护效果不佳;景观效果或作用没有最大化等问题。通过对老校区校园景观问题的梳理和思考,结合景观的生态性、人文性、功能性,提出了现代校园景观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植物景观优劣的特点,总结百色市右江区城区绿地植物在应用上多元化特点以及大量引用外来树种,景观季相不明显、观花景观少、滨水区水生和湿生植物无应用、生态性和经济性考虑欠缺和文化体现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乡土树种、丰富设计、建设节约型园林和地方文化挖掘塑造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0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了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等5个景观指标对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存在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高、景观廊道连接度较低、景观类型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昆明市五华区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景观分析软件,采用9个景观指数分析西山风景区开展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10类森林景观中,松林景观、灌木林景观和阔叶林景观为西山风景区主导景观,各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景观异质性小,整体多样性不高、各景观要素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态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和体现,要真正体现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多样性、层次性及经济适用性的基本原则展开合理的设计。但目前,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设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如对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设计效能有待提升,同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不高。基于此,重点分析风景园林中的景观生态设计,以此为基础,详细讨论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景观场地、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应用,为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影像和野外调研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DE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因子,运用GIS、RS技术对森林景观格局沿地形因子的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地形分异特征规律,为景观格局优化、森林合理经营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双子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随地形因子变化的分异特征显著。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400m和坡度为6°~15°的缓坡地区,针阔混交林与硬阔叶混交林优势分布明显,分布面积较大,但同时侵害了其它景观类型的生长环境;地势较低区域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大,景观分布面积相对较少,生物多样性不高,地势较高区域受自然环境原因影响,景观分布面积也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12.
以龙胜龙脊古壮寨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景观评价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古壮寨景观进行景观等级划分,并制定分级建设保护策略。结果表明:龙胜龙脊古壮寨区域景观差异较明显,其中Ⅰ级、Ⅲ级与Ⅴ级景观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0.78%、0.12%、0.10%。无Ⅱ、Ⅳ级,表明龙胜龙脊古壮寨景观总体较好。基于以上评价结果,将龙脊古壮寨规划为风貌协调区、开发建设区和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应维持对现有景观的保护;开发建设区应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控制区应在不影响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该评价对龙胜龙脊古壮寨的发展与保护决策具有科学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盐湖无机盐工业废弃地治理工程的实地调查,采用AHP法对其生态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体系中,自然、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2个准则层因素,其权重均为0.500,说明盐湖工业废弃地改造中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重要程度相等;指标层由地形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植物景观、道路景观和建筑及园林小品景观5个层级组成,指标层的地形地貌多样性,综合值达0.7825,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植物景观的乡土特色性综合值为0.1223,评价结果为非常不满意。盐湖无机盐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景观综合评价等级为"良",说明盐湖工业废弃地综合治理工程的景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城市绿地设计中存在的乡土景观元素表现手法单一、主题不明确、挖掘不够深入等系列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对西安市4处典型的城市景观绿地从乡土景观元素的艺术表现、环境营造手法等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发掘各种形式的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创作方法,结合分析结果对今后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与表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理论,采用POE研究体系,包括问卷调查法、行为观察法和访谈法等方法,选取广西大学校园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景观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大学绿地景观使用者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大学本科生是主要使用者,其中大一学生比例最大;散步、赏景、看书是使用者在绿地景观中的主要活动;绿地内具有新鲜的空气、优美的水面景观和丰富的植物景观等是吸引使用者的主要原因;而学科背景、季节因素等对使用者的影响不明显。文章还从人文景观、园林建筑小品及设施、水景、植物景观和铺装景观及地形等方面,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俊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1):120-121
针对房地产景观建设不规范、不合理、管理混乱及房地产公司对地产景观认识不足等问题,探讨如何认识和对待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前管理、项目设计方案评审、施工图审查、施工过程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快速发展导致小城镇出现景观风貌特色衰减、整体不协调、重形式轻功能等问题,尽管地方政府邀请了诸多设计团队对小城镇进行景观风貌整治设计,但是多数仅达到了临时性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小城镇景观风貌整治的参与动力不足。对小城镇景观风貌整治参与动力的组成进行分析,究其原因,通过探讨如何解决小城镇景观风貌整治参与动力不足,来实现具有地方特色且达到理想化为目的的小城镇景观风貌提升。  相似文献   

18.
园林中出彩的景观设计与工作人员的施工情况密切相关,景观施工主要是将设计师的构思做成事物的过程,并对景观要素进行细化。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硬质景观施工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总结,并从种植植物数量和设计不符、种植幼苗期的植被、选择植物的种类不恰当三方面,论述了软质景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及河岸带的设计展望,指出该滨水带景观的现状与文化的营造上的不足,如河水污染的治理不够、照明系统的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强调大清河两岸应加强景观的营造,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的利用,建设亲水平台等,完善滨水带景观。结合园林功能,对大清河上游、中游、下游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景观命名是饱含了文人雅士感情色彩和人文精神符号.然而,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对景观命名现状的研究表明:与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不相称的是,景观命名或夸大其辞,与实景不吻合;或枯燥乏味,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引导性等.为此,总结先人有关景观命名的方法和原则,并提出风景区景观命名建议,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