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架式结构和肥料配比对红乳葡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生红乳葡萄在T形架式结构下,用硫酸钾复合肥2700 kg/hm2以3∶2∶5的比例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追肥期对其进行施用的效果最佳。以此施肥模式,其茎粗增加量、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面积分别为1.12、21.94、1.25 cm、291.28 cm2以3∶2∶5的比例分别在开花期、坐果期、追肥期对其进行施用的效果最佳。以此施肥模式,其茎粗增加量、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面积分别为1.12、21.94、1.25 cm、291.28 cm2,新梢变色日期为8月13日;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单粒重、产量分别为7.6穗/株、66.5粒/穗、12.48 g/粒、10489.5 kg/hm2,新梢变色日期为8月13日;单株穗数、单穗粒数、单粒重、产量分别为7.6穗/株、66.5粒/穗、12.48 g/粒、10489.5 kg/hm2;果形指数、硬度分别为3.41、5.05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VC含量分别为21.75%、24.46%、0.71%、34.45、9.76 mg/100 g。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75-1479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国麦301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的栽培措施,研究在玉米秸秆100%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的空白对照比其他处理晚1 d进入拔节期,提前2 d成熟;各处理间灌浆速率均在花后20 d达到峰值,且花后各时期灌浆速率均以N4处理(300 kg/hm~2、基追比5∶5)下达最大值;最大灌浆速率与施氮量之间相关系数最大(r=0.951 4~(**));千粒质量和株高在施氮量最高处理下(300 kg/hm~2)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31 g,79.70 cm;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在N3(262.5 kg/hm~2、基追比5∶5)处理下达最大值,分别为675.60万穗/hm~2,37.73粒/穗,8 580.30 kg/hm~2;N3与N4处理间穗粒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穗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相似文献   

4.
2种类型微生物肥对夏黑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与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夏黑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优质、安全、生态和高效的葡萄施肥模式及发展广西葡萄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年生避雨栽培鲜食葡萄品种夏黑为试验材料,将微生物菌剂保根120与多肽海藻复混肥以450.00、675.00、900.00、1125.00、1350.00 kg/hm~2按1∶1混合均匀后再与发酵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混合配施,分别设为5个施用微生物肥处理(T1~T5处理),以常规施肥(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夏黑葡萄的生长发育指标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夏黑葡萄的初花期、着色期和成熟期均提前,新梢生长量、基部粗度、叶片厚度及花序长度、单穗重、穗长、果粒大小、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有所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同时,降低了人工疏果成本,葡萄种植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其中,T4和T5处理(分别为保根120 1125.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125.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和保根120 1350.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350.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对促进夏黑葡萄提早着色和成熟的效果较佳,果实可提前10 d成熟上市,尤其以T4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新梢不徒长,花序长度、单穗重、穗长、单株产量、折公顷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较CK提高40.63%、9.83%、30.11%、18.10%、15.93%、6.18%和28.51%,可滴定酸含量较CK降低17.31%,经济效益比CK高144 256.15元/hm~2。【结论】微生物菌剂保根120 1125.00 kg/hm~2+多肽海藻复混肥1125.00 kg/hm~2+羊粪7500.00 kg/hm~2+过磷酸钙375.00 kg/hm~2配施的施肥模式能促进夏黑葡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果实品质,提早果实上市时间,有效提高种植效益,可供广西夏黑葡萄或其他鲜食葡萄种植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以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11. 25、15. 00、18. 75、22. 50、26. 25 t/hm~25个不同的产量处理,以30. 00 t/hm~2为对照,比较各处理的新梢生长、果实发育、果实品质以及花芽分化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所有处理的新梢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产量负载水平越低,新梢长度和新梢粗度越大。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新梢生长适中,成熟期,新梢长度维持在150 cm左右,新梢粗度为13. 26 mm。葡萄果粒大小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粒在成熟期最大,果粒横径与单粒质量分别为24. 73 mm和12. 40 g。同时,单穗质量随产量负载量的变化与果粒大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单穗质量也最大,成熟期为899. 95 g。果实硬度、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均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中等产量处理的果实硬度适中,为0. 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2. 8%、94. 0和4. 6 mg/kg。果汁可滴定酸含量与pH值随产量负载量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中等产量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 24%,pH值适中,为4. 772。随着产量负载量的增加,成花率与双花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中等产量处理的成花率适中,为98. 1%,双花率最高,分别为82. 4%。综上所述,中等产量处理综合表现最佳,因此,确定18. 75~22. 50 t/hm~2为适合黄河故道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合理产量负载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宜的小麦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父母本不同的行比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对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制种产量随着母本行数的增加而增加,父母本行比为2∶6时制种产量为3 683.8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制种产量为3 649.4 kg/hm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父母本行比为2∶6、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达4 160.6 kg/hm2。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7粒、1.12 g和62.6%;当氮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6.0粒、1.08 g和59.2%;父母本行比与氮肥施用量的互作效应表明其对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均有显著的影响,当父母本行比为2∶5、氮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穗粒数、穗重和结实率最高,分别为29.6粒、1.24 g和71.6%。[结论]穗粒数是影响制种产量最大的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就能提高制种产量。综合父母本行比和氮肥施用量对制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来看,该试验条件下,以父母本行比为2∶5~2∶6、氮肥施用量为300~450 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海田有机缓释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蘖数增加0.2个,平方米有效穗数增加7.2~7.6穗,穗粒数增加0.5~0.7粒,结实率提高0.4~0.5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1g。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18∶7∶10)450kg/hm~2的处理2产量最高,为9720kg/hm~2,比常规对照增产3.2%。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播期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3月5日至4月14日每10 d播1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5日播种的春小麦较其他4个播期处理次生根分别多2.6、2.8、1.3、1.7条,吸收养分的能力增强,成熟期平均提早5 d,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为403.6万穗/hm~2、42.3粒、43.9 g、7 494.73 kg/hm~2,分别较晚播的平均增加7.35万穗/hm~2、0.85粒、0.42 g、353.3 kg/hm~2。  相似文献   

9.
小麦06-135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 000 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 kg/hm~2。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已经培养成形的3年生和4年生高干水平棚架设施鲜食葡萄品种(香妃、红巴拉多、早黑宝、黄意大利)为试材,调查分析了第3~4年生设施葡萄的直立蔓基部粗度、直立蔓节间长度、水平蔓长度、水平蔓节间长度、水平蔓节数、水平蔓新梢数、新梢数与节数比、新梢长度、新梢粗度、果穗数、果穗重、株产量、单位产量、优质果率等指标,从而确定不同品种高干水平棚架优质生产架面生长、产量和质量指标。结果表明:设施鲜食葡萄栽培采用高干水平棚架树形和整形修剪技术,第3年水平蔓长度达到400 cm、新梢长度100 cm、新梢粗度1.0 cm以上,第3年产量为23 625~27 750 kg/hm~2,第4年产量为27 405~32 160 kg/hm~2,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二铵施用量对薏苡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二铵施用量为30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76.1cm,分蘖数为5.7个/株,有效穗数为12.3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6.497g、51.16g,生物产量为20721.59kg/hm~2,籽粒产量为2165.85kg/hm~2。而当磷二铵施用量增加到450kg/hm~2时,薏苡的株高为69.6cm,分蘖数为3.5个/株,有效穗数为2.2个/株,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分别为0.91g、31.06g,生物产量只有9884.68kg/hm~2,籽粒产量为303.30kg/hm~2。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了CM生物有机肥在一季晚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CM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有效穗数多10.80万穗/hm~2、株高高0.99 cm、穗长长0.13 cm、穗总粒数多3.3粒、穗实粒数多4.5粒、结实率高2.08个百分点、千粒重多0.07 g、产量增加489.20 kg/hm~2、纯收入增加950.85元/hm~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叶面肥YZS和GZS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组合喷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处理,处理(1)是先在分蘖期喷施YZS 750 g/hm~2,然后在孕穗期喷施GZS 750 g/hm~2;处理(2)是在处理(1)基础上,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GZS 750 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分蘖期喷施GZS 10 d后观察发现,2个处理水稻株高分别为86.5和86.3 cm,而对照株高为88.3 cm,差异极显著;根长分别为12.1和12.3 cm,对照为11.4 cm,差异显著,且处理根系数量多于对照。收获前2 d测产结果表明,2个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2.72%和83.96%,对照仅为74.85%,差异显著;2个处理千粒重分别为24.77和25.80 g,对照为24.13 g,差异显著;2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11 471.85、10 531.35 kg/hm~2,对照仅为9 662.4 kg/hm~2,差异显著。[结论]YZS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齐穗期喷施GZS可明显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泛麦7030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每穗实粒数、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分别达40.6粒、16.3个、45.1 g、94.1%,产量也最高,达7 511.20kg/hm~2;10月1日播种的次之(产量7 109.29 kg/hm~2),10月21日播种的小麦最差,产量仅为6 615.29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花前对花穗进行留穗尖整形,共设置留穗尖5cm、7cm、10cm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留穗尖5cm处理单粒重最大,达9.9g;产量最高,达20938kg/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4%.留穗尖10cm处理单穗重最大,达770.0g;单粒重9.1g,产量16906kg/hm2,处于其他2种处理之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9%,在3种处理中最高;留穗尖7cm处理产量最低,与5cm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且单穗重、单粒重最小.  相似文献   

16.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国红6号小麦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超高产攻关田和高产攻关田试验,分析其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及群体特征。结果表明,国红6号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群体特征为穗数495万~525万穗/hm~2、穗粒数达44~46粒、千粒重达44~46 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为1.1~1.2、高峰苗/最终穗数约为2.0、分蘖成穗率为37.5%~39.0%。  相似文献   

18.
利用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开展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性状观察及田间生物量测定,从7个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饲油2号和陇黄3号2个品种,在9月底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19 362.0 kg/hm~2、14 140.7 kg/hm~2。第2年对初选出的2个绿肥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并研究粉碎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油2号和陇黄3号至翻压还田时分别进入初花期和结荚期,折合地上生物量鲜重分别为29 644.3 kg/hm~2、14 000.7 kg/hm~2,干重分别为2 587.1 kg/hm~2和3 827.8 kg/hm~2。后茬小麦铜麦6号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未种植绿肥对照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2.2 cm、1.6 cm、0.1~1.7粒、1.2万~2.5万穗/亩和0.7~1.4 g。绿肥粉碎还田可使后茬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5.71%~8.13%,其中饲油2号还田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254.8 kg/hm~2,增产效果更明显。饲油2号和陇黄3号是适宜陇东旱塬区夏闲期种植的绿肥资源,可为后茬冬小麦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19.
化控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玉米产量的内在机理,研究了叶面配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DA-6对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配合喷施DA-6和磷酸二氢钾使玉米秃顶长缩短,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苗期喷施的效果好于抽雄期喷施,且以苗期喷施DA-6 75g/hm~2、抽雄期追施磷酸二氢钾3 750 g/hm~2的处理穗部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最高,为12 762.44 kg/hm~2,较对照不施生长素增产13.39%。  相似文献   

20.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新品种强硕168是以N547为母本、泰54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种。2015—2016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2 918.6、14 198.5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9.7%、12.3%。2015—2016年参加河南省低密(67 500株/hm~2)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1 779.5、14 291.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9.8%、12.4%。2015年参加国家东华北组、黄淮海组、西南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4 210.5、12 957.5、15 720.5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12.9%、10.7%、13.5%。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旱地组玉米区域试验,强硕168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3 235.9、15 912.5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分别增产8.7%、10.1%。夏播生育期133~145 d,株高274~276 cm,穗位高112~114 cm,穗长21.9~25.2 cm,穗粗4.3~4.7 cm,轴粗2.7~2.8 cm,秃顶长1.0~1.4 cm,穗行数17.1~17.9行,行粒数36.9~42.5粒,千粒重313.2~324.4 g,出籽率82.2%。春播生育期135 d,株高300 cm,穗位105 cm,穗长31~35cm,穗行数16.0~20.0行,行粒数50粒左右,出籽率88.9%。籽粒含粗淀粉74.06%、粗蛋白9.45%、粗脂肪3.90%、赖氨酸0.38%,容重745 g/L。高抗倒伏,耐涝性强,抗病性强。适宜在全国玉米产区年积温2 800℃的山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