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和有效利用低品位磷矿石,采用微生物与尿素复合研制出一种微生物颗粒复合肥。该肥料含有20%的80目含磷20%的磷矿粉、50%尿素、10%碳酸钙、10%羧甲基淀粉钠和5%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5%胶质类芽孢杆菌K3,有效菌量为5×106CFU/g,含水量为5%,颗粒直径约0.3 c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该微生物颗粒复合肥能提高35.90%玉米根长、36.82%型高和63.93%鲜重;与多施5%尿素的无菌颗粒肥相比,仍能提高14.20%玉米根长、10.10%型高和14.28%鲜重。该微生物颗粒复合肥在10%以上含水量的土壤中易于崩解,其中的2个菌株稳定性好,且能在红壤土中很好地定殖。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菌剂大田试验对开发适用于农业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前期筛选获得的两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区的大田试验,并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与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对小麦和玉米的开花、结穗时间均没有影响,对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株高和鲜重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可显著提高千粒重,而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可显著提高穗数,两种菌剂均显著提高小麦总产量,最高达到(6 211.24±92.95) kg·hm-2,比对照增产16.23%,其中固氮芽孢杆菌2在减施15%氮肥的情况下,产量达到(6 056.27±24.14) kg·hm-2,相较于减15%氮肥的对照处理增产23.20%,比正常对照增产13.84%。两种菌剂对玉米株高、叶长和叶宽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在收获期,玉米株高和植株鲜重也显著增加。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面,与减氮15%的对照相比,两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鲜重、穗干重、穗长、穗宽和百粒重,固氮芽孢杆菌菌剂1处理后产量达到(8 56 6.27±157.87)kg·hm-2,固氮芽孢杆菌菌剂2处理后产量达到(8 602.70±122.79) kg·hm-2,比减氮对照分别增产18.58%和19.09%。与正常施用氮肥的对照相比,两种菌剂处理后分别增产9.30%和9.78%。上述结果为丰富我国微生物肥料品种资源提供研究基础,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微生物肥料的田间施用技术推广提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芽孢杆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方法]将辣椒种子分别浸泡于3种芽孢杆菌菌悬液中,记录种子发芽率及根、芽长度,研究各菌株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浸种和灌根2种方式,测定幼苗株高、根长、鲜重指标,研究各菌株对辣椒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3种芽孢杆菌均能促进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种子萌发试验中,稀释10倍的GS09菌株菌悬液效果最为显著,相比对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分别增加了22.74%、15.39%、31.54%、23.33%;幼苗生长试验中,灌根方式优于浸种方式,GS09菌株100倍稀释液下株高、根长、鲜重相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8.07%、55.56%、65.63%。GS10的促生效果仅次于GS09,GS01促生效果较弱。[结论]该研究可为挖掘新型根际促生菌株以及辣椒的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87-91
以腐植酸尿素和腐植酸复合肥为材料,开展田间肥效试验,研究6种腐植酸肥料对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玉米施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新型腐植酸尿素/复合肥肥料中添加剂的适宜用量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腐植酸的普通尿素/复合肥对照相比,腐植酸尿素和腐植酸复合肥均能增加玉米产量,腐植酸尿素及腐植酸复合肥最大增产率分别为12.97%和11.74%;腐植酸肥料对玉米干物质量的累积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尤其是Ⅳ型腐植酸尿素处理和Ⅴ型腐植酸复合肥处理玉米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7%和10.8%;玉米氮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腐植酸添加量的不同而异,HA4处理和HA5处理玉米氮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较高。综上所述,腐植酸肥料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肥效,且Ⅴ型腐植酸尿素、Ⅳ型腐植酸复合肥处理玉米生物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较高,所以腐植酸在尿素中的最佳添加量为Ⅴ型,在复合肥中的最佳添加量为Ⅳ型。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沼液产品的增值化,采用浓缩沼液与芽孢杆菌复配制备含芽孢杆菌沼液肥,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和皿内抑菌试验探究了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促生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可以显著促进作物发芽,并对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稀释1 000倍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可以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对种子根长的促进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25 ℃室温条件下存放1个月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1 0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黄瓜、小麦和白菜种子根长分别增加了73.3%、45.2%和51.7%。含芽孢杆菌沼液肥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但在本试验的浓度范围内抑菌率均高于60.0%。其中,存放1个月的含芽孢杆菌沼液肥的10 000稀释液对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率分别高达65.3%、72.6%和79.5%。综上,浓缩沼液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其促生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纳米硒因易于被机体吸收、毒性小且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为探讨不同益生芽孢杆菌制备纳米硒的能力,以阿氏芽孢杆菌SI9、解淀粉芽孢杆菌AT34和凝结芽孢杆菌LB-9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转化Na2SeO3合成纳米硒的能力,并对其制备的纳米硒颗粒进行形貌表征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阿氏芽孢杆菌SI9还原制备纳米硒能力最强,解淀粉芽孢杆菌AT34与凝结芽孢杆菌LB-9次之;随着Na2SeO3浓度的升高,菌株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在Na2SeO3浓度为200 μg·mL-1时,上述三株菌的纳米硒产率分别为48.3%、36.3%、34.8%,提取率分别为96.9%、95.0%和94.0%,纯度分别为73.2%、78.1%和89.4%,对Na2SeO3的转化率均为100%;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三株菌的纳米硒颗粒尺寸均在70~500 nm 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法转化制备纳米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B.v.)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和京农科728为供试材料接种B.v.。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能显著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有效提升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与根冠比;与芽孢杆菌菌剂相比,B.v.处理在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株高、叶面积、干重、鲜重等农艺性状有关指标也与芽孢杆菌菌剂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外源B.v.处理下的玉米幼苗Pn、Tr、Gs、WUE显著提升,Ci较CK显著下降;B.v.处理下的Pn、Tr和Gs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i利用效能方面显著弱于芽孢杆菌菌剂。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有助于提升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改善荧光特性,显著提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Fm、Fv/Fm、Fv/...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杀虫剂噻虫嗪对微生物菌剂主要功能菌株——胶冻样类芽孢杆菌(Patuibacillus mucilaginous,YH-00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H-002)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YH-003)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梯度稀释法对以上3种主要功能菌株的拮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噻虫嗪浓度为0.005%、0.050%、0.100%、0.200%时对胶冻样类芽孢杆菌(YH-001)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10%、60%和100%,噻虫嗪浓度在0.1%、0.2%、0.3%、0.4%浓度时对地衣芽孢杆菌(YH-003)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13%、10.59%、20.21%、30.85%,而噻虫嗪浓度在0.1%、0.2%、0.3%、0.4%浓度时对枯草芽孢杆菌(YH-002)抑制作用一般。[结论]杀虫剂噻虫嗪对微生物菌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016—2018年连续3年接种固氮类芽孢杆菌菌剂1-18、芽孢杆菌菌剂L-56以及1-18和L-56的复合菌剂,以未接种菌剂的植株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16.06%高于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7.10%,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最高为18.51%;而2017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12.19%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5.05%,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4.53%;2018年接种菌剂L-56的增产率9.11%略高于接种菌剂1-18的增产率6.53%,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增产率为11.75%,说明不同菌剂在不同年份处理存在差异,但接种菌剂均能提高夏玉米产量。此外,接种菌剂1-18和L-56还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与对照相比,接种1-18和L-56这2种菌剂均能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并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其中接种1-18和L-56复合菌剂的效果要优于单独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