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脱钩理论,研究了20062015年我国主要作物秸秆利用量与政府激励支出的关系,并通过LMDI模型,对秸秆利用量的变动因素进行了分解,以探寻激励发力点。研究表明:我国秸秆利用和政府激励长期处于扩张负脱钩状态,脱钩指数呈M状波动,且激励对秸秆利用的刺激作用越发疲软。随着秸秆资源总量的不断丰富,政府应重构补贴体系,重视农科研发、农机推广以及拓宽秸秆处理渠道,以此应对新一轮的秸秆激励压力。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可再生资源,燃料化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农作物经济产量为依据,对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和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估算,进而评估其生物转化甲烷和燃料乙醇的潜力。2014年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达72 836.9万t,其中可收集利用量达60 986.1万t。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前三大秸秆资源。河南省、黑龙江省和山东省的秸秆资源是最为丰富。以热值估算,仅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三大秸秆可折合标准煤量20 177.5万t。基于微生物发酵工艺估算,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生产甲烷1 286.8亿m~3,或可生产燃料乙醇1 823.5亿升。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巨大,以其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正确评价中国现存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以及各种利用途径的适宜性,充分认识中国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方法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所测定的秸秆田间残留量等数据信息,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收获留茬高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系数进行估算,进而计算出2005年中国各类秸秆资源的可收集利用量。还采用各类秸秆适宜性分级的方法,对秸秆资源用于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以及食用菌基料等用途的适宜性和其各自的可收集利用量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2005年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总量为68595×104t,平均可收集系数为0.81;残留田间和收集过程中浪费的秸秆占19%。其中,粮食作物秸秆可收集利用量为49231×104t,占71.77%;经济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16261×104t,占23.71%;其它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为3103×104t,占4.52%。2005年中国可以燃用的秸秆约为6.35×108t,占全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的92.63%。2005年在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58764×104t,占85.67%;不适宜加工饲喂的秸秆为9831×104t,占14.33%;秸秆残留还田量与适宜直接还田的可收集利用秸秆量合计约61600×104t,占同年中国秸秆总产量的近3/4;适宜于食用菌栽培的秸秆与适宜于工业加工的秸秆总资源量均约为58700×104t,分别占同年中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的85.00%以上。结论根据测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秸秆可收集利用量非常丰富,适宜于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4.
秸秆治理形势严峻而迫切,政府作为重要主体,其作用不容忽视。对此,基于山东和湖北两省的农民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的期望与感知,探讨政府行为对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占比仅为49.8%,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激励和约束手段都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且资金激励的作用略大于约束手段。但目前激励政策并未得到有效实施,与农民期望相去甚远,虽然约束手段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然而宣传效果不佳。此外,作为激励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激励目前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农民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意愿,改善政府农村环境治理绩效,提出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教育,建立并完善配套化服务体系,赏罚严明,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分析,在对我国秸秆禁烧的政府监管分为严厉惩罚和奖惩激励2种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静态纳什均衡博弈方法分析政府监管不同模式下,农户与政府2个主要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其效果。结果表明:采取激励型政策措施引导农户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是当前政府在监管秸秆焚烧措施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但这一激励政策发挥作用的基本约束条件是,政府的激励措施应能弥补农户处置秸秆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相似文献   

6.
我国秸秆发电项目推广中的问题与政府责任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总体情况的分析来看,我国的秸秆资源丰富,而且政府非常重视秸秆发电项目的发展。虽然现有法律和政策为秸秆发电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法律保障,但政策和激励措施力度还不够。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执行上级政策的积极性,也使得这种政策和激励措施缺乏执行力,反而引发了秸秆资源在收集、运输和储存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当下秸秆发电厂运营面临困难。从分析政府的责任入手,提出包含体制创新和税收激励等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措施,以保证鼓励秸秆发电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顺利执行并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内乡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2万 hm~2,主要种类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其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全县农作物秸秆可利用总产量为77.16万t,利用量为65.87万t,综合利用率达到85.4%。内乡县政府引导群众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收储利用,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沤肥、制气、食用菌生产等实用技术,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能源化"五化"利用途径,综合利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利用工作,相继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力争到2020年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  相似文献   

9.
对桂林市2018~2021年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利用量、利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各类综合利用方式在桂林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某乡镇为对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秸秆利用状况、农民处理秸秆方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秸秆收集利用量占秸秆产生总量的比例不足25%,50%以上农户产生的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农业从业者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普及不到位、作物收种时间重叠、效益驱动不足、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是秸秆禁烧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从科技支撑、有效组织、政策引导、农机农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不仅节约了生物质能源,还能减少碳排放。而秸秆产权多且分散的特点要求构建1个秸秆交易市场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在充分了解秸秆收储运特征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秸秆交易过程中各主体特征,从供求两方面出发,结合生产者、需求者及政府补贴的价格特点,构建了秸秆交易的价格理论模型,对秸秆交易体系进行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秸秆市场交易的驱动机制,指出国家应当从增加政府补贴、提高化石燃料价格、提高秸秆对化石燃料的替代效率、控制总交易成本和降低农户对秸秆的收集成本等5个方面激励秸秆能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韩学军 《新农业》2009,(6):28-29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近年大力推进秸秆资源饲料化,积极发展秸秆养畜,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秸秆加工利用量70万吨,占秸秆总量的53%,其中青(黄、微)贮利用量15万吨,切碎、揉碎等利用量55万吨。全县肉牛饲养量17.1万头,出栏8.2万头;奶牛存栏2.2万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利用工作,相继出台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力争到2020年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中也指出“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呼图壁县为研究区域,对农作物秸秆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草木灰还田等)对土地利用潜力的影响,为提高当地秸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潜力提出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结果]农作物秸秆的可收集利用量、牲畜饲养量、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作物秸秆产量、耕地面积、劳动力等影响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秸秆资源的利用.[结论]不司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方式效果不同,充分利用好农业生物质能,提高土地利用潜力,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秸秆回收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为了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政府出台大量严禁焚烧的政策,动用各种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管制,但秸秆焚烧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以实地调研的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杨家厂镇沿江村和河北省保定市魏村镇为例,主要分析了农户有关秸秆利用的成本与收益。研究发现,现阶段秸秆资源供求市场不平衡,秸秆回收中间环节成本过高,且补贴激励作用不明显,并就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宣传、技术引进示范、技术培训、典型经验总结、典型模式示范推广等职能作用,推进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有力支撑了全省草牧业发展。一、利用现状(一)秸秆饲料化利用状况甘肃省2016年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2500.34万吨。通过大力推广应用秸秆青贮、微贮等成熟实用技术,2016年全省饲料化利用量为  相似文献   

17.
正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据统计,2017年湖南省秸秆资源总量约为4779.5万吨,其中水稻秸秆3498.13万吨、豆类秸秆117.75万吨、油菜秸秆456.3万吨、玉米秸秆372.46万吨、薯类等其他作物秸秆334.86万吨。全省全年秸秆实际利用量为2293.9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7%,其中秸秆能源化利用量为432.83万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吉林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 563.98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 446.09万t,利用率42.06%;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06%、11.47%和1.80%;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吴雪珍 《油气储运》2005,(12):34-35
三、坚持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加快农业残留物资源化利用步伐 大力开展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重点的农业残留物的综合利用?一是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扩大秸秆传统利用渠道,引进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多渠道加快利用步伐,提高利用效益。改进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降低还田成本,大幅度增加还田面积。加快调整畜禽养殖结构,扩大食草动物养殖,增加秸秆过腹还田利用量。提高秸秆养殖食用菌的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本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564.01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479.06万t,利用率43.02%。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59%、11.70%和1.87%,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