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促进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供求理论。【内容】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从供给模式上为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及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建议】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并规范民间金融组织、构建并实现农村征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陈娟利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0):104-10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现有农村金融体系难以保障资金供给。依据"需求追随型金融模式论"理论基础,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必要性;探讨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河北省需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农村金融作为支农资金主要来源,在县域农村地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保障作用。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该省贫困地区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河北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金融产品较单一、惠农金融服务创新不足、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不完善等,进而明确提出金融精准扶贫对象的指向性;加强针对农村金融产品的丰富与创新;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体系,使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地结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宏观政策逐步由注重需求管理向需求、供给并重的政策新取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必要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还存在金融供给不足、涉农金融服务模式比较落后、农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问题,提高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就需要充分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就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推动涉农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完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的转变;拓展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多元化创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策略主要有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供给匮乏的背景下,对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必要性进行考察,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农地金融制度是农村长期资金供给的需要,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优化的需要,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产业化扶贫是近年来在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西部贫困地区特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快速致富。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河南省政府决定把信阳市作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要求,试验区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型的供给主导型改革创新模式,构建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组织机制,健全了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了农村金融信贷产品,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但因行政推动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创新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问题,必须向需求诱致型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存在供给缺乏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互助性质的民间农村金融机构而得以建立,然而在互助社的经营和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规范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勤峰  张锋 《农业考古》2007,(3):115-117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农村金融需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诸多矛盾。本文建议,要从建立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分类指导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发展,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构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