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配比处理对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陇椒3号为试材,在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对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的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最佳施肥配方为施有机肥52 500 kg/hm~2、N 343.6 kg/hm~2、P_2O_5205.7 kg/hm~2、K_2O 230.7 kg/hm~2,N∶P_2O_5∶K_2O质量比例为1.67∶1∶1.12。  相似文献   

2.
凉州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日光温室内,对12个番茄品种进行了秋冬茬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红颜折合产量最高,为75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8.19%;红佳丽折合产量次之,为73 6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齐达利增产15.07%。粉红果型番茄品种以粉红108折合产量最高,为77 142.86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4.49%;粉佳美折合产量次之,为74 821.43 kg/hm~2,较对照品种美国粉王增产11.04%。综合考虑认为,大红果型番茄品种红颜、红佳丽和粉红果型番茄品种粉红108、粉佳美可在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生产的合理施钾量,以宁夏银川郊县二代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钾水平下(0~51.4 kg/667m2),增产作用较明显,超过最高产量施钾量(51.4 kg/667m2)时,继续加大施钾量,其产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追肥量对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明确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槽培番茄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追肥量对基质槽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品质构成等因素,在玉米秸秆、牛粪、菇渣、炉渣按体积比2.5∶2∶2.5∶3配制的基质中,施N 490.5 kg/hm~2、K_2O 832.5 kg/hm~2,即基质氮钾质量比为1∶1.7时,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及改善果实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灌水量和施肥量耦合对黄瓜生长指标、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宁夏旱作区温室黄瓜的水肥一体化管理制度。以春夏茬黄瓜为试材,设置灌水量、用肥量的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瓜整个生育期株高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且不同处理模拟系数均高达98%以上,生长末期株高TR7(高水高肥)TR8(中水高肥)TR4(高水中肥),这3个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结果盛期至结瓜末期,茎粗几乎停止生长;高肥水平可促进叶片增长,水肥用量与株高、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0.57,水肥用量与产量呈正相关。日光温室春茬黄瓜在沙壤土(容重为1.10 g/cm~3,田间持水量为24.21%)的条件下,灌水量2 222.05 m~3/hm~2、用肥量1 200 kg/hm~2的处理最佳,产量高达110 190.00kg/hm~2,经济效益高达19.27万元/hm~2,水分生产率49.58 kg/m~3,肥料生产率91.83 kg/kg。其中,N用量为216 kg/hm~2,P_2O_5用量108 kg/hm~2,K_2O用量324 kg/hm~2。  相似文献   

6.
亏缺灌溉对日光温室番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温室番茄节水栽培的适宜灌水量,以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为试验材料,从定植缓苗后开始进行亏缺灌溉处理,至番茄收获完毕,共亏缺灌水6次,试验设每次灌水量300 m3/hm2(CK)、225 m3/hm2、150 m3/hm2和75 m3/hm2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亏缺灌溉程度对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在每次灌水量为75~300 m3/hm2范围内,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番茄产量逐渐下降,水分利用率逐渐提高。其中,每次灌水量225 m3/hm2处理的番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均降低不明显,综合效益最高。对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从定植缓苗后开始进行亏缺灌溉,每次灌水量为225 m3/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蔬菜价格的不断上涨,番茄的价格上涨更为明显,现已经达到3.0元/kg左右。以市场为导向,郑州地区近几年日光温室冬春茬种植规模较大。如果将日光温室冬春茬种植模式转变成一年一茬番茄栽培,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年至少可收获10棚果,按每hm~2至少40万株、每株每棚250kg来计算,一年下来每hm~2日光温室可收获番茄22.5万kg,若平均价格为2元/kg,一年一hm~2日光温室可获毛利至少45万元,此种植模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樱桃番茄2 0 0 3年在甘肃省种植面积达0 .2万hm2 ,产量达3万kg/hm2 ,收入达15万元/hm2 。作者根据生产实践,主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秋冬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西葫芦在我国分布广泛,但过去多为露地栽培和拱棚栽培,采收期短,产量低。八十年代后期笔者在日光温室中试种成功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在近十年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栽培技术日趋完善,1995年越冬茬667m~2产量突破10000公斤,1996年突破15000公斤。1栽培茬口几年来,人们对日光温室西葫芦秋冬茬、冬春茬、冬茬进行了大量的栽培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华北中南部平原地区,秋冬茬病毒病严重,采收期短,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在冀中南地区,人们习惯于把春节以后开始上市的西葫芦叫冬春茬,其前茬多为韭菜、番茄等。冬春茬西葫…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季节(茬口)日光温室温光环境和番茄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季节(茬口)日光温室的光温环境条件差异很大,随着番茄生育进程的推进,冬春茬室内的光照强度不断增强,温度不断升高,光温的变化逐渐符合番茄的生育要求,秋冬茬番茄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不断减弱,温度不断降低.冬春茬的番茄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经济学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以及经济系数都高于秋冬茬.秋冬茬番茄生育前期温室内较好的温光环境使株高、平均节间距、第一花序节位、叶面积比较高,但从结果期开始番茄生长基本处于弱光低温的逆境中,叶片厚度和单果重都较冬春茬低.番茄果实品质Vc、有机酸、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秋冬茬大于冬春茬,可溶性糖、糖酸比、游离氨基酸含量是秋冬茬小于冬春茬.总之,冬春茬优于秋冬茬的温光条件,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培育壮苗是实现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科学的育苗方法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本文以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为对象,开展了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化育苗较常规育苗早出苗1~2 d,幼苗株高增加2.21 cm、茎粗增加0.044 cm、叶片数增加0.73片,移栽成活率提高9.1个百分点,番茄产量增加10 281.6 kg/hm~2,增幅为11.02%。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高产栽培技术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创新栽培技术,实现了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的高产与高效栽培.详细分析了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超高产的6大技术措施,其对番茄超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西夏区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的综合性状最佳的番茄新品种,对引进的6个番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抗病性、产量、耐运输等指标进行综合对比与评价。结果表明:美粉869、诺奇9号、嘉粉8346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可作为西夏区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的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SAT模型河北省冬小麦优化栽培管理方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DSSAT模型在河北省麦区得到应用并制定相应的最佳农田管理措施,本研究利用DSSAT模型模拟了小麦生长中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和晚播均会减少成熟期最大干物质量,当播种日期在10月9日时小麦最大干物质量和产量均达最高;播种密度为450株/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低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下降明显,高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也出现轻微下降;施氮量大于24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增长速率降低,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变化不明显;每次最佳灌溉量在60 mm。因此,通过模型拟合确定的试验区合理播种日期为10/5—10/21,播种密度为450株/m~2,合理施氮量为240 kg/hm~2,每次灌溉量为60 mm。  相似文献   

15.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葫芦新品种的引|进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台县开展了戈壁温室基质栽培西葫芦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商品性均一的情况下,杜兰特的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种,生长势好,瓜条形状均匀,单瓜重482.5g,单株产量4.37 kg,折合产量148 398.0 kg/hm~2,较对照品种冬秀3号增产4 987.5 kg/hm~2,增产率3.48%。分析认为,西葫芦品种杜兰特适合在河西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深埋秸秆条件下温室番茄根层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温室番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深埋秸秆量对地温影响的综合效应,设置了0 kg/hm~2(CK)、1.5万kg/hm~2(T1)、3.0万kg/hm~2(T2)、4.5万kg/hm~2(T3)4种不同秸秆量处理,通过无线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对番茄生长过程中距垄台表面15、30、45 cm处地温与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研究深埋秸秆量和土壤水分对温室番茄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深埋秸秆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埋设秸秆后春夏茬番茄的地温和土壤含水率,各层土壤地温平均升高0.29~0.93℃,其中T1处理含水率最高,为25.14%;T3处理增温幅度最大,为0.93℃;而秋冬茬番茄土壤地温有降低的趋势,但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土壤含水率高于对照,各层土壤地温平均下降0.04~0.91℃,其中T2处理含水率最高,为27.42%,且降温幅度最小,为0.06℃。表明深埋秸秆量对土壤温度日变幅与土壤深度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春夏茬略小于秋冬茬。  相似文献   

17.
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空间,可以增加经济收益。通过确定平菇接种时间和番茄定植时间,分析了菇菜共生期间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以及CO2和O2浓度的变化,并对平菇栽培中的湿度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明确日光温室秋冬茬平菇-番茄间作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9月下旬及以后接种平菇,菌袋污染率低,出菇产量高;10月上旬及以后进入菇菜共生期,此时棚内的温度和番茄对垄间平菇的遮光均适宜平菇生长;平菇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供给番茄进行光合作用,而番茄光合作用又为平菇生长补充新鲜的O2;配备内置式供水系统的菌墙栽培方式适宜菇-菜间作栽培模式下的平菇栽培。日光温室秋冬茬平菇-番茄间作的三大关键技术是8月上旬定植番茄,9月下旬及以后接种平菇,利用配备内置式供水系统的菌墙栽培方式进行菇菜共生期间的平菇栽培。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栽培能够充分解决深秋、初冬蔬菜淡季辣椒供应上市问题,但日光温室秋冬茬口辣椒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病虫害发病率高、产量低的现象。本文根据温室辣椒生长特点,结合北镇市实际情况,科学阐述了日光温室秋冬茬辣椒栽培技术,以期提高温室辣椒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对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选择灌水量、灌水周期、灌水次数作为试验因素,开展完全组合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茄子全生育期持续225天~300天,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8次~38次,平均灌水周期7天~8天,每次灌水量为280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7800m^3/hm^2~10650m^3/hm^2,茄子产量可达(19.5~21.0)×10^4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旱区温室番茄水氮合理用量,以番茄品种‘金福莱’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设灌水量4 200、3 570和2 940 m~3·hm~(-2) 3个水平和施氮量190、380和570 kg·hm~(-2) 3个水平,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氮互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番茄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处理A5(灌水量3 570m~3·hm~(-2),施氮量380 kg·hm~(-2)),在番茄结果初期、中期和末期,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最高,其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最优,分别为177.35 cm、1.24 cm、2.70 kg和98.40t·hm~(-2),在水氮互作处理A6(灌水量2 940 m~3·hm~(-2),施氮量380 kg·hm~(-2))和A1(灌水量4 200m~3·hm~(-2),施氮量为190 kg·hm~(-2))下,其灌溉水利用率和氮肥施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