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变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2006年采用诱蝇谜对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进行诱捕监测,并就气候因子及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云南潞江坝桔小实蝇成虫种群表现出全年性发生,并明显分为种群高位(5~11月)和低位(12~4月)2个时期,成虫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8月.芒果、龙眼、柑桔、番木瓜、荔枝、番石榴是桔小实蝇在该地区的主要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揭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降雨量、月雨日数、月日照时间和月相对湿度综合影响5~11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雨日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日照时间和空气相对湿度综合影响12~4月潞江坝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其中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芒果的重要害虫之一。试验利用性引诱剂对芒果园桔小实蝇的全年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分析气象因子与其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芒果园桔小实蝇雄虫种群数量一年有2个明显高峰,2月为短时高峰,3月种群活动有所下降;5月开始数量逐渐升高,至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逐渐下降,到12月至1月为发生低谷。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气象因子显著影响桔小实蝇雄虫的数量,主要受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桔小实蝇在云南镇康的种群动态特征,制定其防治对策,于2007-2008年在该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象因子及寄主植物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桔小实蝇在镇康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且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6月或7月.相关分析表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和日照数等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当地寄主种类多,种植面积大,挂果时间长,为桔小实蝇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于2007-2008年连续2 a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云南柯街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象因子及寄主植物对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柯街地区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且种群增长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7月或8月。相关分析表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降雨量等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结果揭示,温度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当地寄主种类多,种植面积大,挂果时间长,为桔小实蝇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成因。[方法]通过对苏州梨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监测,分析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在苏州地区,梨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增长为单峰型,成虫种群高峰期为9、10月,11月份至翌年5月份,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最低。影响梨园桔小实蝇的气候因子有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月降雨天数及寄主等,其中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天数以及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枣是当地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结论]该研究为全面认识江苏省桔小实蝇发生规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6.
张丽莲  杨林楠  杨仕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1-6252,6268
[目的]研究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显著影响因子。[方法]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建水县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及影响其发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云南建水县2004~2006年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回检。[结果]影响桔小实蝇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月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结论]该研究为桔小实蝇发生时期、发生量以及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指导云霄县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2017—2018年对该地区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测,研究了气温、降雨量和寄主等因素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霄县周年温度条件总体上适宜桔小实蝇生存繁殖,枇杷果园桔小实蝇周年发生,种群数量消长曲线为双峰型,即在一年中有2个种群高峰期(5月和9月),在月平均低温在15℃以下的冬季(12月至来年2月)、早春(3月)和月平均高温在33℃以上的夏季(7—8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减少;云霄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较多的降雨导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低;寄主水果成熟期的交替出现保证了桔小实蝇的食物供应,4—5月和8—9月集中成熟的多种寄主为桔小实蝇的大量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形成种群高峰;混栽果园(枇杷+柑橘)与单一种植果园(枇杷)监测到的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年消长情况基本一致,但混栽果园的桔小实蝇发生量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了解其在特定区域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桔小实蝇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2012~2013年,在贵州兴义混合果园采用桔小实蝇专用雄性外激素进行全年诱捕,对当地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就寄主植物、主要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桔小实蝇在兴义常年发生,年度间无差异(F=0.013,P=0.911);1~4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低,5月开始迅速上升,于7~9月形成种群高峰,最高的2013年9月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1861头,10月种群数量迅速下降,至年底仍能稳定诱捕到桔小实蝇.结合生物统计软件综合分析表明,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和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桔小实蝇种群在兴义的年度变动受寄主植物和温度、降雨、平均水汽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强度、影响方面和主要时间不同,各因素间也相互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形成综合效应,共同塑造、形成了兴义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基本模式.每年7~9月是兴义桔小实蝇自然种群数量最大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此时的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7-2009年通过对柑橘、杨梅等多种寄主进行橘小实蝇动态监测,分析寄主植物和气候因子对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黄岩橘小实蝇成虫种群高峰期为8~10月,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温和最低温、月降雨天数为影响橘小实蝇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于1998-2005年通过性诱剂对长沙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影响因子对该种群成虫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长沙各年份的成虫种群数量相差很大.每年11月至第二年7月,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处于低水平状态,8月以后种群数量迅速上升,11月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协整分析表明:8-10月总降雨量、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是影响长沙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主要气候因子.8-10月平均气温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甜菜夜蛾成虫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年最低温是影响种群增长最主要的限制因素;8-10月总降雨量对种群动态的综合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潞江坝地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2007年连续2年在云南潞江坝地区通过性诱剂诱捕,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对气温及寄主植物对桔小实蝇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低,夏季种群数量高,于7月形成1次种群增长高峰。潞江坝全年气温变化处于桔小实蝇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内,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全年发生的主要原因。芒果、龙眼、番石榴、柑橘等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的主要适宜寄主,其挂果期和产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另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诱捕的方式对云南省元江县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就气候因素对当地橘小实蝇种群变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元江芒果园内橘小实蝇可常年发生,11月至翌年4月种群数量相对较低,5月以后种群数量开始增长,至8月达到高峰。逐步回归分析揭示,降雨量、平均日照时数、月极端最高温和最低温是影响5—10月元江县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相对空气湿度、风速、平均日照时数、月极端最低温则是影响11月至翌年4月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以1999—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姜堰区、泰兴市3地水稻生长季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3地气象因子对各自地区水稻产量年度间变化的影响.针对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地表温度等),对年际水稻生长季尺度,生育关键时期尺度上的变化特征、趋势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统计分析月雨日数(月日降水量≥0.1 mm的日数及微量降水日数之和)、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规律及其与3地年度间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泰州市3地产量的影响不同;3地21年来年际间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降水量、月日降水量≥0.1 mm日数、日平均地表温度等呈波动式上升趋势,日照时数、月雨日数、日平均风速等呈波动式下降趋势;3地其他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年际间均有差异;年际间各气象因子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表现为兴化市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产量与月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姜堰区、泰兴市产量与日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分析气象因素对年际间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泰州市21年来水稻单产年际波动较大,单产最高值为2018年兴化市的9750 kg/hm2,最低值为2003年兴化市的7470 kg/hm2;综合分析发现,21年来总体气象条件对水稻单产影响较小,但极端天气如2003年的洪涝灾害和2016年的持续连阴雨天气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月中旬和7月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增大,限制草地螟数量的增多。【结论】哈巴河县6~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有利于草地螟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是草地螟在研究区域猖獗发生期。  相似文献   

15.
白玉兰始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金华市2000—2012年白玉兰始花期物候记载和同期气象资料,研究了白玉兰始花期的物候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金华市白玉兰始花期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最早出现在2 月12 日,最迟出现在3月21日;(2)影响白玉兰始花期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上年2月的雨日和日照、当年1月、2月的日照和平均温度以及当年1月负积温;(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基于主要气象因子的白玉兰始花期预测模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白玉兰始花期,模型实用性较强、拟合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于2012年6月至8月份对阿克苏市枣棉间作园内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监测,并将主要气象因子对截形叶螨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5月至6月截形叶螨种群处于缓慢增长态势,7月份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上升,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8月下旬种群数量迅速下降。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枣树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通径分析和决策系统分析表明,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种群数量变动具有正效应,是直接影响截形叶螨种群变动的重要指标。阿克苏7月至8月份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有利于截形叶螨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截形叶螨在阿克苏枣树上的发生也最为猖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出现成虫在枝干中越冬,始见成虫为3月中旬,5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11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期。统计分析表明,多孔横沟象在不同危害时期主要影响气象因子不同,3月中旬至5月上旬影响成虫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P<0.01),5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数量与平均最高温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平均最低温)是该阶段影响成虫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中宁枸杞生育期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宁县近30年气温数据,采用气候倾向估计法,分析对枸杞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3—7月平均气温、高温日数、低温日数、7月底前≥10℃的活动积温等气象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中宁枸杞主产区年平均气温呈阶梯式上升,3月、5—7月月平均气温稳定升高,5—7月日最高气温≥32℃的日数也逐年增加。5月日平均气温≤16℃的日数随年代变化曲折减少,6—7月无明显变化;1—7月底≥10℃的活动积温随温度变化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州桔小实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种群动态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至2003年连续3年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龙和打洛,用Steiner诱捕器和Mcphail诱捕器内加各种引诱剂和诱饵诱集各种实蝇,严密监测实蝇种群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实蝇在西双版纳常年发生。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属于绝对优势种,瓜实蝇(B.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次之。3个诱集点实蝇种群动态基本一致,种群数量发生高峰期集中在5月底至7月初,从5月初至6月中旬,田间种群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并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9月以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析表明,3个诱集点诱集的实蝇种群数量差异不大,年度间的种群数量变化较小。芒果和龙眼是当地实蝇喜好的寄主水果,其种植面积、挂果期和产量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影响较大,是影响该地区实蝇种群变动的又一主要因素。此外,气温、降雨等也影响西双版纳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台州西兰花甜菜夜蛾种群数量年度变动规律与季节性消长规律,2002—2012年应用性诱剂监测方法进行定点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台州西兰花近11年来甜菜夜蛾大发生频率为27.3%,其年度种群数量呈螺旋式冲高回落变化特征,其季节性数量消长为自强而弱振荡变化;气温、日照、雨量三要素对季节性数量变动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甜菜夜蛾7—9月份高温季节为盛发为害期,10—12月份随旬平均气温下降而渐趋减弱。本研究模型可提高西兰花生长期甜菜夜蛾预测预报或预警水平,对决策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