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推动广东省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这种产业模式正在蓄势待发。借助于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智慧农业"是现代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却在农业上不能自给自足的主要途径之一。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互联网+"也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农业借助于"互联网+"发展路径研究对我国"互联网+农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智慧农业”以精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为目标。江西智慧农业已成为“互联网+”行动的“样本”工程。梳理了江西省智慧农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发展模式,同时阐述了江西省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互联网+"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品种良种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智能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等特征,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体系,能够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但"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也面临着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农业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农民传统农业思维亟须转变等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应从国家宏观维度上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从农业生产维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从经营方式维度上鼓励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从基础设施建设维度上深度融合农业现代信息技术,从经营主体维度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从发展长效维度上拓展农业发展多种功能,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衡水市出台了《“互联网+农业”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开展了以蔬菜大棚自动监测、智能化管理、远程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试点工作。衡水市出台的《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升级的意见》提出,支持园区搭建或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农资和服务上网销售。重点推进“数字乡村平台”和“智慧农产品产销平台”建设,到2022年底,完成5G+智慧农业试点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对于开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来说,应当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互联网+气象服务"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促进气象服务步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轨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纵深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智慧农业是在现代农业成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基础上演化形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要求。家庭经营是智慧农业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力进步和生产关系改革的框架下,家庭经营面临从依靠传统经验到现代智慧、从"一亩三分"到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型。为实现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家庭经营应沿着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泛家庭化"和农业资本化的路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正>从南昌召开的"江西省智慧农业建设会"上记者了解到,江西智慧农业建设坚持理念创新、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整省推进,重点打造"123+N"模式,被赞有"四好"。从2015年开始,江西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经过近两年时间,以江西农业数据云,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技术服务等N个子系统的"123+N"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智慧农业初见成效。"种得好"——建设物联网平台、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农机调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123+N"智慧农业发展路径,获得省委、省政府乃至农业部的高度认可。从江西省4个市区和若干个县对智慧农业"123+N"市县推进情况基础资料入手,总结近2年取得的成效,剖析其推进过程中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省市对接、人才体系、财政资金、政策设计与商业模式等八个方面的障碍,江西省智慧农业"123+N"路径优化需要强化高位推进、强化循序渐进、强化合力精进、强化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智慧农业正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深化变革,构建智能化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首先设计了柯布-道格拉斯模型下的"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总量与固有和流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间的关系,进而结合2016年我国各省农业数据,通过KMO与Bartlett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成分阵列完成显著性校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发达省份智慧农业均排名靠前,而中西部省份除部分潜力省份均发展滞后,基于此,提出了"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智能化技术、智慧生活已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这当然也包括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在农业领域,智能化技术正通过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整个农业从生产到消费发生巨大变化。在这其中,自然有智能化农业机械的身影。在农机领域,智能化技术正在使农机从形态到功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机、自动插秧机、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等,既有单个的智能农机产品,也有农业智能化系统和平台。随着智能化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农机和农业,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正被掀起。  相似文献   

13.
正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进村入户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理念,我厅从2015年开始,启动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经过近两年时间,以"123+N"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智慧农业从无到有,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我厅将今后15年智慧农业建设列入省级PPP合作项目,争取省财政每年投入建设经费3000万元,同时该项目已成功获批国家PPP第三批示范项目,这在全国"互联网+农业"领域属第一家。近期我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改变生活。就拿种菜来说,用物联网、"云智慧"来实现农业高效节水,颠覆传统的种菜模式,实现菜农智能种菜的梦想。如今,在智能化菜园里,菜农随手遥控,便能对每一棵蔬菜了如指掌。智慧菜园里的高科技,让更多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彰显现代农业新生机。  相似文献   

15.
农业大发展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发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化农业。分析了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淮安市是农业大市,建设智慧农业大数据、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三农"的水平和效能、实现"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是提升淮安市现代农业经济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助推器。结合淮安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建设现状,阐述了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淮安市智慧农业大数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网络一体化的时代,"互联网+"普及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教育"体系也随之产生。智慧课堂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与信息化结合的新时代产物。本文在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概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对传统教学课堂与智慧教学课堂模式的比较分析,扬长避短,构建新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整体教学的现代化、智能化、和可视化[1]。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管理》2017,(2):74-77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农业"助推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文章阐述了"互联网+农业"的深刻内涵,剖析了"互联网+农业"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并提出通过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合格"新农人"、创新智慧农业生产方式和打造农业电商新模式等措施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智能化建设初具规模,智慧农业气象平台的效益越来越显著。气象局围绕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逐步探索出信息技术与智慧气象融合的服务体系,深入农业产销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惠农气象"平台涉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预报、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通过精准定位和监测,实现作物育种、耕种、喷药、收割等关键环节的无污染农业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从南昌召开的"江西省智慧农业建设会"上记者了解到,江西智慧农业建设坚持理念创新、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整省推进,重点打造"123+N"模式,被赞有"四好"。从2015年开始,江西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经过近两年时间,以江西农业数据云,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资讯服务中心,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涉及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