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麦套花生套期与密度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小麦行距为30cm的麦套花生套期和密度与产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表明,花生套期和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密度效应大于套期.套种花生最适播期为麦收前22d,与其相配套的最适密度为15.55×104穴/hm2,最高产量可达到4 679.4kg/hm2.适期过后,套期每推迟5d,花生平均减产187.2kg/hm2.花生产量在3 500kg/hm2以上的优化措施组合为:5月10日~5月29日套种,密度14.66×104~20.72×104穴/hm2.  相似文献   

3.
徐花6号夏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新品种徐花6号高产覆膜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徐花6号夏直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6.5×104穴/hm2,精量播种方式为双株/穴.施用花生专用复合肥375.0kg/hm2,麦后适期早播,徐花6号产量可达7 167.5kg/hm2以上,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精播麦套花生套期、肥料与密度优化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大田条件下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麦套花生套期、密度和N肥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表明: (1)套期与密度、密度与肥料间呈负向交互效应。套期晚,花生适宜密度应相应增加;密度增加,N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套期与肥料呈正向交互效应,套期早, N 肥用量也应适当增加。( 2) 麦套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5 795. 4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22d套种,每公顷播20. 7万株,施N 89. 3kg。产量在4 500~5 250kg/hm2 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8~29d套种,每公顷播18. 8~22. 2万株,施N 49. 4~90. 7kg;产量在5 250~5 795kg/hm2范围内的措施组合为:麦收前17~22d套种,每公顷播18. 9~22. 7万株,施N 72. 7~108. 9kg。(3)夏直播花生最高产量可达到4 873. 0kg/hm2 ,相应的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播20. 8万株,施N 85. 4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新陆早48号和中619为试验材料,研究新疆地区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密度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的无膜滴灌栽培提供参考.试验设置3个播期(分别为4月18日、4月27日和5月6日)和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调查和测定生育期、株高、果枝数...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早熟杂交稻川作优8727、中熟杂交稻辐优838、迟熟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D1.12万穴/hm2,D2.15万穴/hm2,D3.18万穴/hm2,D4.21万穴/hm2,D5.24万穴/hm2)对不...  相似文献   

7.
优质小花生覆膜栽培播期与密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春播覆膜小花生鲁花12号的播期和密度产量效应显著,密度效应大于播期。因此,小花生要高产必须合理密植;当花生4月28日播种,密度为17.28万穴/hm^2时,英果产量最高,达4760.0kg/hm^2;在4月28日以前,花生播期每提前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03.9kg/hm^2,在4月28日以后,播期每推迟5d,英果产量平均减少260kg/hm^2;播期与密度表现为正向交互效应,在4月10日-5月20日范围内,花生播期每推迟5d,其最适密度应增加5540穴/hm^2。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移栽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和密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氮量、移栽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氮肥用量和密度分别为189.5 kg/hm2(折纯N)和20.8万穴/hm2时产量最高(10.608 t/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和最佳密度分别为189.0 kg/hm2和20.7万穴/h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为10.069 t/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对华安 3号密度和施氮量的主效和互作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密度、施氮量和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综合分析显示 :密度 18.0万穴 /hm2 、大田纯氮 187.5kg/hm2是最理想的处理 ,结合宽行窄株栽植法 ,可以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麦油两熟制一体化高产栽培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宽幅麦套种花生套期和密度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 ,套期效应大于密度穴数 ,高产麦套花生必须适期套种。麦套花生最适套期为麦收前 5 3天 ( 2 8/ 4) ,适期过后 ,套期每推迟 1天 ,花生约减产 14.6kg/hm2 ;适期套种时 ,麦套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7995 0 ,夏直播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8715 0。  相似文献   

11.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相似文献   

12.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6,(2):35-37
通过适应性鉴定和多地试种,筛选出适宜金华市种植的籼粳杂交中稻新品种甬优1512。以甬优1512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7月15日分期播种)、栽插密度(12.45万、16.05万、18.75万、21.45万穴/hm2)、施氮量(0,165,210,255,300 kg/hm2)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甬优1512在金华市更适于作为单季晚稻种植,于5月底6月初播种,秧龄控制在25~30 d,栽插密度16.05万穴/hm2左右,施氮量255 kg/hm2,产量表现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鲁西地区小麦花生双高产,探寻适宜的夏直播起垄覆膜配套栽培技术,选用花生品种花育25号,采用5个播期和3个密度的试验设计,研究花育25号在鲁西地区适宜的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花育25号在夏直播起垄覆膜配套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播期是6月5日至6月15日,在适期内争取早播,以实现高产,最佳密度为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花10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直播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出苗期、出苗—开花期、开花—结荚期长短受播种期影响较大,开花下针后,播期越晚生育进程越快;随着播期的推迟,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千克果数和千克仁数则呈上升趋势,同一播期下,随密度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千克果数、千克仁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分枝数呈现降低趋势;6月5日、6月10、6月15日处理的花生单株结果数、花生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6月20日处理随密度增加而增加。6月5日处理的最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比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处理分别提高3.58%、5.03%、16.88%和21.65%、27.76%、35.29%,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夏直播花生应抢茬早播。宜于6月10日前,不应晚于6月15日播种。播种密度为15.0~16.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8.
移栽密度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株行距15 cm×15 cm(44.4万穴/hm2)、20 cm×20 cm(25万穴/hm2)和30 cm×30 cm(11.1万穴/hm2)3个移栽密度下,研究了移栽密度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实际量子产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随着叶位的降低,叶片PN下降,密度增加会加剧下层叶片PN的下降。在不同移栽密度下,水稻叶面积指数(LAI)和PN表现互为消长,即随着移栽密度增加,LAI增加,而PN下降。移栽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较大,移栽密度15 cm×15 cm和20 cm×20 cm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30 cm×30 cm处理的产量。考虑到人工和秧苗成本,双季稻采用中等移栽密度(20cm×20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强化栽培适宜密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稀植有利于水稻个体生长优势的发挥。随着栽植密度的减少,单株分蘖数、成穗率提高,单穗总粒数增加,纹枯病减轻。不同栽植密度对强化栽培水稻的单产有明显的影响,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实现高产。单产以每公顷栽植12万丛(穴)为最高,达10050kg/hm2,分别比7.5万丛/hm2、21万丛/hm2、25.5万丛/hm2增产11%、11%和19.4%,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法国CIRAD和中国云南的高产栽培方案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花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云南,花生产量达2500.0~3083.3kg/hm2时,花生高产群体密度以27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