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料作为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增收的基础,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种类也变得愈发绿色多样。近些年炭基微生物肥料开始在农业肥料领域兴起并得到诸多关注。该文对炭基微生物肥料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绿色防病害、作物提质增效功用方面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营养,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现今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倡生  相似文献   

3.
绿色高效肥料成为农业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40%-60%,也就是说我国粮食产量的一半是依靠化肥取得的,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我国农业正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农业绿色发展转变,绿色高效肥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和产品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需尽快构建国家绿色肥料体系,包括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和绿色施用。另一方面围绕国家环保需求、农业可持续需求、农民效益需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加强绿色高效肥料新产品持续研发,从而达到"用量少、效率高、能增产、提品质、护土壤、优环境"的目标,也是肥料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肥料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等作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一种理想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和“营养”,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产品的质量。现今国内外都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倡生产安全、无公害绿色食品。这就要求肥料首先能促进作物生长和提高产品质量,其次是不造成有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再次是不污染环境和土壤。微生物肥料不但能减少和缓和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中硝酸盐的污染,而且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改良土壤特性。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使用微生物肥料还可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根据微生物肥料的功能、作用机理、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种类,但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所以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也需要注意其使用务件和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我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根本特征,微生物肥料作为新型肥料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肥种,完全符合绿色生态农业生产要求,其功能特点与国家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吻合,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微生物肥料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微生物肥料因其环保无公害、高效、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当前肥料研究的热点。伴随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微生物肥料将成为大势所趋。综述了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功能、作用机理(包括增加有效营养源的缓慢释放和吸收、改变植物激素平衡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固氮作用)和国内外研发现状,最后就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鹏  刘训理 《农学学报》2013,3(3):26-31
文章回顾了中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简述了微生物肥料的分类、主要功效、作用机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微生物肥料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传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和减少化肥使用量,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需要。目前,中国的微生物肥料仍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效果不稳定和市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完善生产工艺、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和协同创新,以促进微生物肥料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也决定着农产品以及加工后的食品品质。为了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农业种植技术必须得到提升,同时还要保证农业种植技术较好的应用效果。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中出现了农药残留、土壤肥料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农业作物的食品安全,也对土壤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国家也针对这些农业问题提出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为了实现绿色农业这个目标,必须以绿色农业种植技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施肥是以最小的肥料量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依靠科学的手段,合理调解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比例,最大程度满足作物需肥要求,达到高产目的。微生物肥料是近年新兴肥料,它具有相当广阔的前景。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作物品质,绿色无污染农业的建设及粮食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肥料的不合理施用是制约目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掌握这两方面,对于今后的粮食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型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农用微生物菌剂作为新型肥料有分解土壤养分、刺激作物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同时还能够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普遍。市场上常见的有硅酸盐微生物菌剂、根瘤菌菌剂、荧光假单胞杆菌等。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微生物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汇豪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农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航天恒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以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主题,讨论了微生物菌剂对于作物生长、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的巨大作用,以及菌剂产业化技术,微生物肥料对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本次会议共吸引了国内专  相似文献   

15.
过量的化肥施用导致土壤退化,降低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合理地培肥土壤是作物稳产、增产的关键,为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施用有机(类)肥料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综述了有机(类)肥料种类、制造工艺、产品标准以及施用有机(类)肥料对作物产量、作物养分利用率、土壤物理结构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施用有机(类)肥料条件下农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析了当前有机(类)肥料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机(类)肥料在未来农业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实现绿色可持续性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肥料的施用有效地补充了土壤肥力,满足了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肥料不规范生产、不合理添加及不合理施用等问题也为土壤带来了诸多问题,严重危害着土壤安全,也为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为满足作物种植的营养需求、避免并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行业和企业应着力发展绿色高效肥料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确保产品的安全、高效,从而满足绿色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农业向着绿色、高质量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微生物肥料及其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在备受行业和市场关注之下,在产品与技术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微生物肥料作为一款有生命的"活"肥料,究竟给农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近年来微生物肥料产业都取得哪些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农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型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开发全新的作物品种 ,生产足够的粮食以供养全球人口 ,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微生物农业以其经济、简便、行之有效的微生物途径 ,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 ,使之资源化 ,获得有价值产品 ,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农业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备受关注。本文就微生物在蛋白质、农药、肥料、饲料生产及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应用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粮食生产是农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首要问题,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六安市绿色发展的基础工作。其中,土壤肥料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土壤肥料的发展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该文从农业绿色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土壤肥料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是发展"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需要。综述了微生物肥料在促进植物生长、提升植物品质、改良土壤、抑制病虫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微生物肥料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