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酵素菌是一种微生物肥料,是由能产生活力很强的加水分解酶的细菌、酵母菌、丝状菌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从呼和浩特市及召河等几个不同地区的鲜牛乳及部分乳制品中随机取样,通过细菌总数和细胞数的直接记数法,以及用各种鉴别培养基对乳样中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发现这几个地区鲜牛乳及乳制品中都含有链球菌、乳杆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低温菌。其中以乳杆菌、链球菌、低温菌的含量为高。同一乳样中,含菌量的排列顺序是:链球菌>乳杆菌>低温菌>酵母菌>霉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制品中含菌量的顺序是:乳杆菌>链球菌>低温菌>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另外,经分析发现,这几个地区鲜牛乳中菌数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 B 场的含量为最高,A 场次之,Z 地区的含菌量为最少。而且葡萄球菌,霉菌、大肠杆菌以及总菌数含量高的乳样,其细胞数的含量也相应地较高。  相似文献   

3.
袁雪松 《吉林农业》2005,(11):27-27
“三年乐”高效有机肥是原酵素菌肥的改进型。酵素菌是由十几种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采用了高级有机质原料接入酵素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全价微生物有机肥。大量推广和施用此肥将对我国农业加入W TO和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功效  相似文献   

4.
贯叶金丝桃的电子束辐照杀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电子束辐照贯叶金丝桃杀菌的可行性,为科研和生产中有效地应用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辐照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提供的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效成分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依据微生物存活对数与辐照剂量的线性关系,求得D10;采用目测、鼻嗅、品尝的评定方法,评定样品辐照前后的外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细菌、霉菌+酵母菌的D10值分别为2.91 kGy和4.69 kGy,霉菌和酵母菌相对于细菌对电子束有更强的耐受力,适宜的辐照加工剂量为4.5~6.5 kGy,经过辐照后,样品可以保存30~150 d,卫生指标仍达到国家药典中规定的中药粉剂微生物限度标准,金丝桃苷和金丝桃素的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利用电子束辐照贯叶金丝桃杀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香椿因采摘期短、季节性强和极易腐烂变质等问题,以二茬香椿为原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聚乙烯(PE)包装对其进行保鲜处理,测定其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能够有效地抑制菌落总数以及霉菌酵母菌数的增长;优势细菌门为蓝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优势真菌属为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和斯宾塞马丁氏孢菌属(Spencermartinsia).香农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0.5%GSE结合PE保鲜膜处理组的细菌和真菌生物多样性最低,微生物群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酵素有机肥在水稻育苗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酵素菌技术是国外生物专家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酵素菌是由细菌、放线菌、丝状菌、酵母菌4大类24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复合群体,内含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几十种不同类型的酶类。酵素有机肥是以稻壳为原料,加酵素菌堆腐发酵而成的肥料。  相似文献   

7.
辐照对柑橘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采摘后处理不当,容易腐烂,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为了寻求合理的柑橘保鲜方法,在掌握辐照杀菌机理之后,研究了柑橘的辐照杀菌保鲜方法及效果,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如下,柑橘经3 kGy的γ射线辐照后再在常温(5-24℃)下保藏,细菌总数降低4个数量级,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均降低2个数量级,保藏期间,微生物增长缓慢,维生素C含量变化不大,证明辐照为柑橘保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往往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以春光 1号水稻为供试种子,链霉菌 JD211 及 其固体菌剂为供试菌,通过浅盘试验研究链霉菌 JD211 固体菌剂对水稻秧苗素质和土壤可培养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菌剂用量为 10 g/ kg对水稻幼苗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的各种生理素质,幼苗株 高、叶龄、假茎宽、叶宽、总根数、白根数、根长、主根长、鲜重、干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 25. 71% 、32. 42% 、54. 95% 、 49. 53% 、49. 28% 、50. 84% 、14. 84% 、28. 42% 、157. 06% 、145. 54% , 叶绿素、 根活力、 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 50. 00% 、 19. 07% 、29. 75% ;施加链霉菌 JD211固体菌剂后土壤细菌和霉菌数量均有所减少,放线菌数量增加,降低了硝化细菌 和亚硝化细菌的菌数,提高了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菌数、硅酸盐细菌、有机磷细菌数量,土壤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变化 加速了土壤养分循环,增强了水稻的养分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9.
用细菌类、真菌类、放线菌类等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对土壤改良材料中主要微生物菌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改良材料中起作用的有效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丝状菌类 ,它们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和鸡粪高温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在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平板计数法定量研究了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不同部位细菌总数、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的上层和中层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至发酵第40天,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分别为4.1×109和2.1×109、9.1×107和6.8×107、7.4×107和4.6×107CFU/g干堆肥;放线菌、霉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在升温期和高温期下降较快,降温期增加,但分别较发酵前降低了36.4%和39.34%、48.1%和49.41%、13.75%和35.46%;堆肥底层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基本呈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卫生学方面对市场在售的6个乳品厂家生产的12个品种的发酵酸乳制品进行调查与研究。选取不同类型的在售商品,并对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同时与过期的同品牌、同种类产品进行比较,观察其中测定指标变化。结果显示,霉菌在保质期样品中检出,但是符合国家微生物限量;大肠菌群和酵母菌在保质期样品中未检出,合格率100%。由此可知,市售发酵乳的卫生情况良好,被检测的样品微生物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肥是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物(载体)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是一种间接性肥料。以微生物肥处理大棚蔬菜土壤,对其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实验组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分解细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土壤有益微生物显著增长。而反硝化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显著性检验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聂凌鸿  樊璐  季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57-21759
[目的]了解大曲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跟踪单粮型大曲制作流程,测定大曲各指标研究了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消长关系。[结果]发酵开始约5 d后,细菌的数量为最多,是大曲发酵阶段中的高峰值5,~20 d后,细菌的数量急速下降,在20 d左右出现低谷,20~31 d内细菌数量又有所上升,但是未达到前期出现的高峰值。原料中的酵母数量比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发酵开始后,酵母菌数量有所增加9,d左右出现高峰,9~25 d内酵母菌数量迅速降低,在培养后的25 d左右出现低谷,25~31 d内,酵母菌的数量有所增加。霉菌数在前9 d左右呈上升趋势,在9~13 d内达到高峰,15~25 d内,霉菌的数量持续下降,25~31d内,霉菌的数量有所回升。[结论]该试验为研究微生物区系对酒品质的影响和提高酒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制环保酵素改善土壤肥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环保酵素由鲜蔬果厨余垃圾发酵而成,它具有很多活性酶和微生物菌群。探讨其改善土壤肥力的效应。[方法]试验土样为学校花圃土,用自制环保酵素稀释液浇灌花盆土土壤,测定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并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评价环保酵素改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随着浇灌时间的延长,环保酵素可以逐渐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且土样中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随环保酵素的稀释比变化,稀释比越大,增加的越多。经过28 d的浇灌,在环保酵素和水体积比为1∶800时,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27.46和49.33 g/kg,土壤养分均达到一级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餐厨垃圾的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对咖啡碱有降解作用,可应用于低咖啡碱茶叶生产。以普洱茶渥堆分离鉴定出的黑曲霉、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为接种微生物,以咖啡碱唯一营养物质培养基、晒青毛茶、茶汤和咖啡碱PDB液态培养基为试验材料探索发酵过程中嘌呤碱含量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真菌均能部分降解咖啡碱,可可碱含量稳定,酵母菌发酵中茶叶碱含量大幅度升高,增幅可达最初的23.45倍,在黑曲霉茶叶、PDB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增幅与咖啡碱存在形式有关,青霉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小,仅在PDB液态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酵母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大,黑曲霉居中,青霉菌最小;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嘌呤碱代谢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年糕内部和表面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观察、生化测定的方法来鉴定微生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年糕表面的微生物主要有6种细菌、3种霉菌和2种酵母菌。细菌中4种是芽孢杆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2种是非芽孢杆菌,分别为乙酰短杆菌(Brevibacterium acetylicum)和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酵母菌分别为茁芽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pullulans)和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年糕内部的微生物有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无霉菌。  相似文献   

17.
<正>"金禾苗"植物酵素营养液(简称植物酵素),是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固氮菌等复合菌群、多种维生素、多种活性酶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组成的有机营养液。植物酵素有调节作物生理代谢、促进作物生长;活化土壤、促进养分的有效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抑制有害病菌、降解农药残留,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等功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技产品。本试验通过调查施用植物酵素对洋葱降解药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林木病理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6种竹叶部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类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叶部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真菌和细菌两大类群组成,且细菌数量高于真菌,但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比细菌丰富;不同竹种间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差异较大,雅安地区的真菌和细菌种类明显高于宜宾和泸州地区;由分离频率可以看出微生物各类群的分布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在竹叶部持续存在的种群主要是枝孢霉菌Cladosporium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节菱孢菌Arthriniumsp.、格孢腔菌Pleosporale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对咖啡碱有降解作用,可应用于低咖啡碱茶叶生产。以普洱茶渥堆分离鉴定出的黑曲霉、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为接种微生物,以咖啡碱唯一营养物质培养基、晒青毛茶、茶汤和咖啡碱PDB液态培养基为试验材料探索发酵过程中嘌呤碱含量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真菌均能部分降解咖啡碱,可可碱含量稳定,酵母菌发酵中茶叶碱含量大幅度升高,增幅可达最初的23.45倍,在黑曲霉茶叶、PDB液态培养基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增幅与咖啡碱存在形式有关,青霉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小,仅在PDB液态发酵中茶叶碱含量有所上升。由此可见酵母菌对咖啡碱代谢影响较大,黑曲霉居中,青霉菌最小;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嘌呤碱代谢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饲用单细胞蛋白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150030)刘慧,宋成刚蛋白质是微生物细胞重要组成物质,其含量随种类等不同而异。如细菌60%~80%,酵母菌40%~75%,霉菌20%~50%,这些微生物的蛋白质统称为单细胞蛋白(SCP)。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