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灵台县为典型的旱地雨养农业区,近年来随着冬季降雪偏少、夏季降雨偏多,使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气候以旱为主,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为探究适宜灵台县冬小麦新的覆盖种植模式,在灵台县什字镇庙头村科技示范场内开展冬小麦秸秆粉碎微垄覆盖宽幅沟播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施肥量为纯氮180 kg/hm2、纯磷126 kg/hm2、纯钾54 kg/hm2时,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产量最高,为9 295.35 kg/hm2,比露地条播增产14.29%,增产率最高,产量差异水平显著。因此,秸秆粉碎覆盖微垄宽幅沟播技术可在陇东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起垄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287-1290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花生起垄种植方式下,研究了秸秆覆盖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秸秆相比,秸秆覆盖降低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减少了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花生叶片SPAD值的含量,不利于花生根瘤菌的形成,降低了花生不同部位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减少了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其中,垄沟覆盖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小,产量降低181.4 kg/hm~2,降低幅度仅为3.9%。试验条件下,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500 kg/hm~2,花生能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为4 481.0,234.6,33.5,112.5 kg/hm~2;垄沟覆盖秸秆种植花生是既能够充分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又能保证花生丰产的合理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秸秆不同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常规小麦秸秆覆盖量10 500 kg/hm2为对照,在会宁县旱川地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旱地微垄沟播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 00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小麦苗期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小麦生育进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微垄上覆盖粉碎小麦秸秆量为3 000 kg/hm2时,处理小麦生育期较对照延迟5 d;保苗数和成穗数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0.90%~35.47%和13.49%~18.18%;籽粒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0.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率为9.22%。是会宁县旱川地微垄沟播春小麦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和砂姜黑土水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宜的秸秆还田量。[方法]设置0、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玉米干秸秆粉碎还田量,小麦主要生育期采集0~10、1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水分含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实施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后季小麦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3.49%~7.09%,平均提高4.94%,3 000 kg/hm~2的中等秸秆用量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0~10 cm、10~20 cm以及0~20 cm土层水分含量显著提高,减轻了土壤干旱程度。[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玉米秸秆适宜还田量为3 000 kg/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基本苗数、产量,以及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长时期小麦SOD酶活性和MAD含量的影响,从而获得适宜小麦的玉米秸秆还田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量小于7 000 kg/hm~2对小麦基本苗数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量大于10 500 kg/hm~2时,小麦基本苗数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000 kg/hm~2,小麦SOD活性与产量均提高且小麦MAD含量降低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处理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总体优于对照。在2个小麦品种秸秆中,以小偃216秸秆对夏玉米诸性状的表现较好;在3种秸秆还田量中,以7 500kg/hm2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3种秸秆还田方式中,则以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在此组合下,夏玉米幼苗和植株生长健壮,成熟期产量最高。【结论】对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时,以冬小麦秸秆覆盖量为7 500kg/hm2的带状覆盖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7.
补充灌水对旱地秸秆覆盖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天26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灌水时期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有无秸秆覆盖,拔节期补充灌水对小麦产量有重要的作用。无覆盖条件下,拔节期灌水的折合产量为5 134.5 kg/hm~2,比不灌水、越冬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分别高11.2%、25.9%、25.8%;秸秆覆盖条件下,拔节期灌水的折合产量为5 331.4 kg/hm~2,比不灌水、越冬期灌水、灌浆期灌水分别高20.3%、39.1%、22.3%。灌浆期灌水时,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生育期无补充灌水或灌浆期补充灌水时,秸秆覆盖可降低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  相似文献   

8.
粉碎秸秆覆盖量对垄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垄作马铃薯最佳的秸秆覆盖量,设计了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10.5~28.5 kg的7个处理,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的作用,有利于马铃薯营养体健壮生长、结薯和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结薯率、薯粒重、商品率和收获产量。但太少和过多的秸秆覆盖均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25 kg(折合8 680 kg/hm~2)时,马铃薯平均单株结薯5.3个,薯粒重0.46 kg,产量可达到27.70 t/hm~2,商品薯率达到76.3%,是定西市旱作梯田中等肥力马铃薯种植区的最佳覆盖量。  相似文献   

9.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正安县油菜秸秆腐熟剂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农作物秸秆腐熟剂合理用量,进行了油菜秸秆腐熟剂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用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能够加快油菜秸秆的腐烂,当施用粉碎的油菜秸秆7 500 kg/hm~2时,秸秆腐熟剂最佳用量为4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6 901.04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小麦秸秆肥的应用效果,开展了小麦秸秆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倍秸秆+减量肥区[秸秆肥3 000 kg/hm~2+45%复合肥(20-12-13)525 kg/hm~2]产量最高,为7 134.0 kg/hm~2,较空白对照区增产33.75%;其次是秸秆+减量肥区[秸秆肥1 500 kg/hm~2+45%复合肥(20-12-13)525kg/hm~2],产量为7 066.5 kg/hm~2;常规施肥区[45%复合肥(20-12-13)750 kg/hm~2]产量居第3位,为7 000.5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港平原区夏玉米产区,通过优化秸秆覆盖量与种植密度组合,可进一步提高该区夏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夏玉米品种京单28为试材,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设计,其中,秸秆覆盖量(M)设无覆盖(0 kg/hm~2,M_1)、中度覆盖(2 625 kg/hm~2,M_2)和重度覆盖(5 250 kg/hm~2,M_3),种植密度(P)设低密度(52500株/hm~2,P_1)、中密度(60000株/hm~2,P_2)和高密度(67500株/hm~2,P_3),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与种植密度组合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秸秆覆盖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且受2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程度更大,覆盖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4.08%和13.28%,种植密度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提升幅度分别为7.06%和17.63%。所有处理中,M_3P_3处理的产量和WUE最大,分别达到了10 814.99 kg/hm~2和27.85 kg/(mm·hm~2),该处理实现了产量与WUE的最佳组合。在黑龙港平原区,通过秸秆覆盖与适宜种植密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夏玉米节水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平衡土壤营养,培肥地力。试验测定,泾川县小麦谷草比(不含小麦颖壳)平均为1:1.17。如果将小麦颖壳统计在秸秆之内,谷草比平均为1:1.39。小麦平均产量6 647.85 kg/hm~2,可产茎秆7 715.40 kg/hm~2,小麦颖壳1 503.30 kg/hm~2。留茬15~25 cm,可还田茎秆1 758~3 006.15 kg/hm~2,采用机械收割,小麦颖壳全部还田,秸秆还田量可达3 261.3~4 509.45 kg/hm~2。本文通过对小麦谷草比、不同留茬高度田间还草量进行测定,以期计算秸秆的资源量和还草量,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指导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技术种植冬小麦的适宜播量.【方法】于2013~2014年生长季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不同播量(T1:150kg/hm2、T2:187.5kg/hm2、T3:225kg/hm2、T4:262.5kg/hm2、T5:300kg/hm2)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耗水特性影响.【结果】秸秆带状覆盖种植下T5处理具有最高的籽粒产量,为4 067kg/hm2,同时具有最高的WUE(12.1kg/(hm2·mm).播量高低与产量构成要素密切相关.增加播量,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但千粒质量和穗粒数降低,且T5与T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播量显著影响花前、花后积累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但花后的影响大于花前,且均以T5具有最高的籽粒贡献率,说明无论冬小麦处于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增加播量可促进茎鞘、叶及颖壳+穗轴储藏性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结论】500kg/hm2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技术下推荐播量.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秸秆覆盖方式与覆盖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陕西渭北旱塬,通过连续2年(2007-2009)的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不覆盖(CK)与不同覆盖量(9000,6000,3000kg/hm2)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与覆盖量呈正相关;同一覆盖量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全程覆盖优于生育期覆盖和CK;全程覆盖方式9000,6000和3000kg/hm2覆盖量处理0~2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生育期覆盖分别提高了11.5%,10.0%和8.0%,较CK分别提高了19.2%,12.9%和8.8%;全程覆盖方式和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均以覆盖量为3000kg/hm2处理最大,其中全程覆盖方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31.5%(P0.05),生育期覆盖方式下2年平均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12.8%(P0.05);不同覆盖量在全程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41.1%~65.7%(P0.05),在生育期覆盖方式下冬小麦产量较CK增加了27.1%~30.2%(P0.05)。【结论】同一秸秆覆盖方式不同覆盖量均可增加冬小麦产量,而同一覆盖量下以全程覆盖方式的增产效果较优;覆盖量为3000kg/hm2时,2种覆盖方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均最大。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京山县、崇阳县开展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Oryza stativa L.)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整秆覆盖还田、粉碎覆盖还田、整秆翻压还田与粉碎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条件下稻谷产量分别为8 441~9 177 kg/hm~2和13 125~13 910 kg/hm~2。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京山县和崇阳县试验点秸秆还田可分别提高水稻产量3.85%~12.91%和1.51%~7.58%;其中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处理的稻谷的增产幅度在2个试验点均为最高,分别增产1 050和980 kg/hm~2。秸秆还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的养分积累量,秸秆翻压还田的水稻地上部养分累积量整体上高于秸秆覆盖还田。从经济收益角度来看,与对照相比,粉碎翻压还田在2个点平均增加收益分别为1 918元/hm~2和1 932元/hm~2。此外,几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钾素的亏缺均有较大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陇中旱作区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规律,以无覆盖种植(T1)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秸秆覆盖量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12 000 kg/hm~2;T5:15 000 kg/hm~2;T6:18 000 kg/hm~2),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0~200 cm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以及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期内,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T3~T6处理显著高于无覆盖种植(CK),3年收获期秸秆覆盖处理T6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0.0%、73.8%、55.6%;6个处理20 cm土层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6T5T4T3T2T1,各处理间40 cm土层含水率T6较T1提高了30%。T2~T6处理的产量较无覆盖处理T1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T5和T6处理效果最明显,分别提高了28%和36%。可见,秸秆覆盖栽培可通过提高土壤水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马铃薯植株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有机物的累积,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和探索新型绿色环保型集雨保墒栽培技术,减少旱作区地膜覆盖栽培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了旱作区马铃薯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栽培技术,从土壤墒情、生育期、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产量达到21 027.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0 222.2 kg/hm~2,增产率为94.6%;较半膜覆盖增产3 625.0 kg/hm~2,增产率为20.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砂质土壤小麦产量偏低的问题,连续两年安排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秸秆还田和施氮量两因素。其中秸秆处理为主区,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不还田两种处理方式,秸秆还田量为10 000 kg/hm~2;设氮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4个处理,施N量分别为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有机肥(干鸡粪1 500 kg/hm~2)+180 kg/hm~2氮肥。计8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4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处理4(秸秆还田后配施270 kg/hm~2氮肥)、处理5(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各产量性状表现较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处理4提高28.12%,处理5提高24.87%;连续两年处理5的干重和鲜重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为最高,2013-2014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27.54%、57.03%、91.22%,1.44%,干重分别增加46.43%、78.52%、19.33%、13.46%,2014-2015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79.88%、59.40%、39.65%、43.96%,干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46.43%、78.52%、21.26%、13.47%。由此可知,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鲜重和干重,改善小麦产量性状,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