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以春大豆品种晋豆19为材料,研究了接种根瘤菌与不接种根瘤菌2种方式以及0、27、54和75 kg/hm~2(N1~4)4个施氮量对大豆根瘤干重、根瘤数量、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显著影响大豆接瘤和大豆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逐渐增加且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在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施氮量为75 kg/hm~2时,晋豆19生育期固氮结瘤效果较好,小区产量为4 997.417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4.06%,较不施氮肥增产12.50%。  相似文献   

2.
由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主持承担的国家“丰收计划”项目——“大豆窄行密植高产高效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栽培专家介绍,大豆窄行密植技术是集良种、良法、良制、良田于一身,利用矮秆、半矮秆优质大豆品种,以机械化为手段,综合耕翻、深松、平播密植、测深平衡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育半矮秆大豆新品种推广窄行密植栽培技术,采用美国半矮秆耐密植、高油大豆种质资源Hobbit与黑龙江省优良种质‘北丰11号’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育成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结果表明,‘合农60号’,具有半矮秆耐密植,株高50~65 cm,窄行密植条件下适宜密度为50万株~60万株,具有5467.95 kg/hm2的超高产潜力,脂肪含量22.25%,抗病能力强等突出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麦秸还田后作物与土壤微生物争氮的矛盾,进行了夏大豆田补施速效氮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秸相同还田量的情况下,每亩配施5kg尿素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最好。大豆籽粒产量配施速效氮的比试验前增产29,93%。根瘤数及其干重也以施氮的为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麦秸还田后作物与土壤微生物争氮的矛盾,进行了夏大豆田补施速效氮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秸相同还田量的情况下,每亩配施5kg尿素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积累量最好。大豆籽料平量配施速率氮的比试验前增产29.93%。根瘤数及其干重也以施氮的为高。  相似文献   

6.
<正>合农6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自主创新的半矮秆耐密植大豆种质合交98-1622为母本,以广适应性大豆种质垦丰16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品种试验代号合交05-648。2010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三积温带东部区(8区)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7.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黑龙江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并于1995年确定为省委重点研究项目.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 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基本苗及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认为:在基本苗较低的情况下,亩施16~22 kg纯氮能取得较高产量,但最高产量并未全出现在最低基本苗和最高施氮量处理中。在大面积生产中,在合理基本苗范围内,要做到看苗施肥、科学施肥才能取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合农76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以垦农19为母本,合丰57为父本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丰产性突出等优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国高油、矮秆和耐密植大豆种质资源与高产广适应性大豆杂交,通过单交及简单回交与辐射诱变育种相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进行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高油、高产和抗病的4个大豆新品种合丰42、合丰52、合丰57、合农60,脂肪含量为22.25%-23.24%,其中合丰42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是矮秆品种。这些品种是高油、矮秆大豆育种的宝贵种质。  相似文献   

15.
以宁夏地区主推春大豆品种晋豆19和中黄30为材料,接种高效的根瘤菌,研究2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大豆结瘤和大豆产量,不同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是否接种根瘤菌与施氮量、施氮量与大豆品种及是否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与大豆品种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确定的最佳组合为A4B2C2,即大豆品种为中黄30,在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75 kg/hm2的前提下,产量最高,为5 533.028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8.204%,较不施氮增产11.004%。  相似文献   

16.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它的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大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析达到高产。实践表明,这种栽培技术一般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氮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设置不同梯度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不同施氮水平下,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植株生物量在N3P2K(高氮)处理中达到最大值,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表现为减少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降低固氮酶活性。与低氮处理相比,其它处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较弱。增加施氮量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和粒数,但与N1P2K(低氮)处理相比,N2P2K(中氮)、N3P2K(高氮)处理的产量稍有下降,分别减少了6.8%、1.1%。  相似文献   

1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以选用宜密植、茎秆强壮、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从而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质含量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产量,经试验其增产效果在15%以上.现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种植作物,常年种植面积7000万亩,近年来勃利县部分大豆产区采取窄行密植丰产栽培,综合各项配套技术措施,实行标准化作业,发挥技术集成,保证技术到位率,实现了科技增产增效。1综合配套技术1.1优选品种,种子精选并处理奠定增产基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以半矮秆为主导品种,黑龙江省第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水平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不同生育期株高、鲜重、干重、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该种植模式推广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不同生育期地上生物产量的累积规律为幼苗期缓慢,蕾薹期最快,开花后减缓,基本符合“S”型生长曲线。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复种油菜地上部干重、鲜重及其日生长量,以1000kg/hm^2施氮处理为最优产量施肥设计,干重、鲜重与其日生长量的累积规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967)。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或改善复种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率以及群体同化率和生长率,高氮肥水平更有利于油菜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形态结构建成,达到适时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