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壤的酸化进程显著加快,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危害。介绍了我国土壤酸化的现状,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和农业生产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土壤酸化机理、土壤酸化后对植物产生酸毒害程度以及近年来酸化土壤的改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对维持稻田系统氮素循环极其重要。秸秆还田通过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水稻生产的氮素管理策略。在查阅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基础上,对秸秆还田下水稻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相关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关键功能基因驱动机制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厘清秸秆还田后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介导的氮素循环转化机制,为稻田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整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是我国特殊的土地情况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办法。但土地整理会破坏原来的土壤结构,原有的土壤层次被迫改变,会对土壤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在土壤整理的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按照事先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充分使用法律、经济和相关技术手段,改造并整治当地的土地利用状况,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一种改善生产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分水岭地区,受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灾害频繁,导致林业生产滞后.笔者通过对该地区林业生产不利因素的分析,并根据科学考察和对实践的总结,提出对策,以求尽快改变该区林业落后状态,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土壤盐渍化现象的加剧,世界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盐胁迫的环境下,植物势必会做出应答从而改变其形态结构.对世界盐生植物的分布,盐胁迫对植物结构形态、细胞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盐胁迫的结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劣已成为烟叶生产中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生产上亟需有效的调控方法。综述了土壤微生态与烟草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烟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施用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施用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作物多样性栽培等调控措施,展望了植烟土壤微生态调控的研究和应用,为土壤微生态改良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因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改变了原有本地植物的地上地下生态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分布。反过来这种改变可能更有利于外来植物排挤本地植物,从而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扩散。因此研究外来植物黄顶菊与本地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中降低农药使用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关系到粮食安全和民生安全。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农药化肥,虽然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长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土壤、大气、水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和降低农药使用数量,缓解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设施栽培中由于土壤经常处在无雨水淋溶、高温、高湿、高蒸发的状态中,强烈地改变了生态环境、光照、温度、水分等各个生态因子,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板结酸化、微生物区系失衡等问题相继产生。本文就设施土壤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设施栽培中由于土壤经常处在无雨水淋溶、高温、高湿、高蒸发的状态中,强烈地改变了生态环境、光照、温度、水分等各个生态因子,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板结酸化、微生物区系失衡等问题相继产生.本文就设施土壤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化学除草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措施,但有效利用率极低,其余部分则进入土壤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代研究表明,农田除草剂对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土壤呼吸均有一定影响。土壤酶已成为评价除草剂施用效果及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监测指标,应用土壤酶评价除草剂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土壤在生态环境地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环境因子.本文揭示了土壤形成的特点及分布规律;阐明了土壤的类型、数量、质量;分析了土壤流失、土壤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低产、土壤污染等一系列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被系统退化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法]在贵州花江喀斯特地区,按照植被退化程度的不同,对森林、灌丛、荒草地3种类型分别进行采样,筛选适合的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喀斯特地区植被的退化,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毛管孔度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环境向旱生、贫瘠方向演变。以喀斯特植被演变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养分、土壤物理性质等指标定量评判土壤质量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3个等级。[结论]植被退化度越高,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2021,(9):49-50
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和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为了掌握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具体影响,需要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同时探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措施,提高我国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一、农业生态环境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理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土壤、水资源以及气候等生态环境条件的依赖性相对较高,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在不断深入,粮食生产中所必需的耕地、水源等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地膜对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土壤速效养分、土壤气体含量、土壤盐分、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尽量避免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咖啡生产种植中大量、长期使用化学肥料不仅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生态环境,而且还增加咖啡种植成本,降低咖啡品质.在咖啡种植中推广应用生物有机复混肥能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降低咖啡种植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咖啡品质.本文力图通过生物有机复混肥的应用与施用化学肥料调查数据的对比介绍,改变种植户长期以来依靠化学肥料提高咖啡产量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其品质。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富集循环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分布特点,不同区域土壤资源的性质和改良利用方向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李向楠  吴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24-5425
氮肥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而且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途径、施氮对土壤氮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及分配机理、施氮对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茶树遮荫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遮荫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及其在茶树体内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与自然品质。  相似文献   

20.
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佩  杨知建  肖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4-5605,5639
遮阴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从生理生态方面综述了茶园覆盖遮阴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遮阴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