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膜下滴灌适宜的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供试材料,以不灌水不追肥作为对照,在总施肥量相同的前提下,设置7种追肥方式,研究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对花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肥较对照均能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以花针期+结荚期配合追肥效果最好,花针期次之,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其中,生育期间只追1次肥,增加花生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的表现为花针期追肥效果最好,其次为结荚期,饱果期效果最差。生育期间追2次肥,增加营养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含氮量、氮积累量、荚果和籽仁产量则以花针期+结荚期追肥效果最好,花针期+饱果期追肥效果次之,结荚期+饱果期追肥效果最差。分次追肥效果较1次追肥效果好,但生育期间追3次肥的效果不是最好的。与对照相比,花针期+结荚期追肥在所有处理中对花生生长及氮素积累和产量形成的促进效果为最优。说明追肥时期早、前期追肥量大和分次追肥有利于促进花生生长和氮素吸收积累,从而提高荚果和籽仁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认为花针期+结荚期的追肥方式更适用于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2.
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次数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膜下滴灌适宜的追肥时期和次数,在大田条件下,以青花7号为供试材料,在花生生育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等量施肥量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试验,研究膜下滴灌追肥时期和次数对花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时期追肥均有利于提高花生叶片光合性能并增加产量。就追肥时期而言,追肥效果为花针期结荚期饱果期;就追肥次数而言,分次追肥效果优于1次追肥,即在3个追肥时期中,追肥时期越早、前期追肥量越大和分次追肥越有利于促进花生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提高,而分次追肥既有利于提高花生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又能缓解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追肥通过提高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株荚果数和出仁率而提高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而分2次追肥提高产量幅度最大,分3次追肥提高产量幅度反而下降。因此,本研究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追肥有利于花生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山花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其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大于CK;显著增加花生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a/b值;对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结果数、出米率、荚果和籽仁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针期滴灌、花针期和结荚期滴灌两处理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增产幅度均在7%以上,而结荚期滴灌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幅仅分别为3.61%和5.08%。膜下滴灌有利于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在花针期进行膜下滴灌补水,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追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花针期最适的施肥量,以花育25号为材料,在同一灌水量水平下设3个追肥处理,分别为尿素45 kg·hm~(-2)和磷酸二氢钾60 kg·hm~(-2)(T1)、尿素67.5 kg·hm~(-2)和磷酸二氢钾90 kg·hm~(-2)(T2)、尿素90 kg·hm~(-2)和磷酸二氢钾120 kg·hm~(-2)(T3)。研究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针期追肥可显著降低花生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花生经济产量,提高收获指数,增加花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膜下滴灌追肥处理能增加花生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及出仁率,提高花生籽仁脂肪、油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比值(O/L)。因此,花生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有效结果数、荚果饱满程度及提高单果质量实现的。花生荚果产量随着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T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增加收益及肥料投入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T1和T2处理是达到高产高效的追肥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雨棚池栽和盆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导致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SOD、POD、CAT活性和花生根系活力的降低,致叶片MDA含量提高,其中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影响最大。干旱处理均导致荚果产量、生物产量降低,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产量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施钙对干旱胁迫下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06为花生试材,在旱棚池栽入工控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钙肥不同用量对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胁迫下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10d均显著抑制花生营养生长,降低花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产量.其中,结荚期干旱减产更严重.施钙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干旱胁迫下的降低幅度明显少于不施钙处理;而施钙处理的SOD、POD、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不施钙处理,MDA积累量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不施钙处理.施钙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花生的减产作用,显著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施钙量为300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膜下滴灌氮肥运筹对花生光合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在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设置了6种氮肥运筹方案。各处理基施∶花针期追肥∶结荚期追肥的氮肥比例分别为5∶0∶0(T2),3∶1∶1(T3),2∶2∶1(T4),1∶2∶2(T5),1∶3∶1(T6),0∶3∶2(T7),以不施氮肥处理(T1)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T6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发育后期仍然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延缓叶片衰老,从而利于产量的形成。综上,本研究条件下,青花7号以基施∶花针期追肥∶结荚期追肥按1∶3∶1比例为最优氮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8.
稀土在花生上应用效果与使用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无论叶面喷施或拌种,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叶面喷施增产幅度大于拌种。叶面喷施浓度以每公顷900-1125ml为宜,拌种浓度一般田块以35-45ml拌5kg种子为宜;25ml稀土拌5kg种子 花针期喷施1125ml/hm^2增产效果最好,结荚期和苗期各喷1次次之,花针期喷施1次亦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稀土对增加植株根瘤数量、提高单株叶面积和叶片光合能力以及改善花生籽仁品质亦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高产条件下,以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HY20)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HY25)为材料,研究花针期和结荚期两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T0:0mg·kg~(-1)、T1:50mg·kg~(-1)、T2:100mg·kg~(-1)、T3:200mg·kg~(-1))对叶片衰老、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壳寡糖处理均提高了高产田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不同浓度壳寡糖在不同品种上效果有所不同,在HY20上表现为T_2T_1T_3T_0,在HY25上表现为T_2T_3T_1T_0。(2)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提高了两个品种单株饱果数和饱果率,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壳寡糖处理略微降低了两个品种的籽仁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脂肪含量,提高了HY20的O/L值但降低了HY25的O/L值。其中T2处理对HY20的O/L值提高幅度最大,同时降低了HY25的O/L值。研究表明,在生产中用100mg·kg~(-1)壳寡糖叶面喷施时,2个品种的籽仁产量、蛋白质和脂肪产量均最高,可达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
高产花生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利用高产花生品种花育22号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各器官中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器官中NRase活性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籽仁中的活性则远高于其他营养器官;叶片和根中G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结荚期,籽仁中GS活性含量最低;叶片中GDH活性变化较为复杂,茎和根中GDH活性均呈“V”字型曲线变化,根中峰谷滞后于茎,出现在花针期,而籽仁中GDH活性成熟期略高。  相似文献   

11.
《花生学报》2021,50(2)
花生生产中存在过量和盲目施用化肥的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对环境保护带来压力。本研究以不同籽仁大小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复合肥全量施肥、半量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茎、叶对全氮、全磷、全钾的吸收积累特性及肥料利用效率,旨为花生肥料减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开花期和结荚期植株茎、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积累量差异较大,叶片和茎的全氮含量及积累量、全钾含量及积累量、叶片全磷积累量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结荚期茎全磷含量和积累量呈减少趋势;多数处理下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积累量与籽仁大小没有关联性。全量施肥的肥料贡献率为18.84%,农学利用率1.17 kg/kg。半量施肥的肥料贡献率为7.71%,农学利用率0.84 kg/kg。花生茎、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积累量与产量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花生施用硒素液后,对生长没有影响,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花生籽仁中硒的含量明显增加.春花生在开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施用硒素液,籽仁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06μg/g、0.11μg/g和0.05 μg/g,分别比对照高39.5%、155.8%和16.3%.施用硒素液效果较好的时期为结荚期.  相似文献   

13.
专用叶面肥对花生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结荚期施用花生专用叶面肥,能增加叶片的厚度,提高叶绿素含量,加快叶片的光合速率,促使叶片中的同化物向荚果运输和积累,从而加强了荚果的生长发育,使结荚率、百果重、百仁重增加,出仁率提高,花生增产18.5%。其作用效果优于高美施通用型叶面肥。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深度对花生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花生机械化施肥设置合理施肥深度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大田栽培方式,设置施肥深度分别为0、5、10、15、20、25 cm,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在花生苗期、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取样测定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显示,除苗期外叶片POD、CAT活性随施肥深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规律,深施15 cm能显著增加花针期和成熟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提高成熟期饱果率、百仁质量、油酸含量及花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积累,提高了整株氮素吸收效率,花生荚果产量和籽粒品质有所提高。试验得出深施15 cm为花生最佳施肥深度。  相似文献   

15.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施用360kg/hm2的增产最高.花生植株及各器官的钙素吸收积累量与石膏用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荚果钙积累量占全株总钙量的比例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施用石膏会加剧Ca2+和Mg2+的拮抗作用,降低植株Mg2+浓度,造成隐性缺镁,降低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夏直播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花生品种(系)36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直播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降低,主茎高变矮、侧枝长变短,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饱果数减少,同时花生植株根、茎、叶以及饱果的干物质重呈下降趋势。夏直播花生早播有利于提高花针期和结荚期叶绿素含量,随播期的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逐渐下降。与6月5日相比,6月15日、20日、25日叶面积系数分别降低15.23%、17.26%、21.33%,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和出仁率逐渐降低,与6月5日早播相比,6月10日、15日、20日、25日荚果产量分别降低3.95%、17.29%、25.40%、29.67%。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对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俊庆 《花生学报》2004,33(4):33-35
旱棚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夏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性状对土壤干旱的反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夏花生营养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体积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苗期干旱对营养生长影响最大,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主要影响生殖生长和产量形成,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N、P、K、Ca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P、K、Ca肥可提高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对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作用,N肥主要在前期、P肥在中后期、K肥和Ca肥前后期比较一致。施肥可明显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且施N肥处理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施P、K、Ca肥处理以中等施肥量(P150、K300、Ca300)产量最高。施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籽仁脂肪、粗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改善花生籽仁品质。对花生籽仁品质的改善作用,P肥最大,其次是N和Ca肥,K肥的作用不明显,施K肥过多(K450)还会明显降低脂肪含量。施用Ca肥能提高花生籽仁中油酸亚油酸比值(O/L),K肥可提高花生籽仁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连作对花生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覆膜调控。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小、落叶早、结果数减少、产量下降,显著降低了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且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幅度大于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Fv/Fm、ΦPSⅡ、NR活性及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覆膜栽培显著提高了多年连作花生叶片全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和生育前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了花针期的ΦPSⅡ和饱果成熟期的Fv/Fm,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苗期到结荚期的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产量增加13.5%。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生育前期根系的吸收活力,促进氮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多年连作对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缩节安(DPC)对花生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面喷施DPC结果表明:DPC在花针期可增加前期根系伤流量,结荚初期可增加后期根系伤流量。两期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根系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无机磷和还原糖的浓度及总量。而DPC在花针期则降低根系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浓度和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