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2017年9—12月在我国中部大气背景点洞庭湖采集PM2.5,分析水溶性离子成分,以研究其组成、分布特征及来源等。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洞庭湖PM2.5浓度平均值超过日均一级标准限值,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离子,其中NO3-、SO42-、NH4+在总离子浓度中分别占42.7%、27.4%、23.7%。NO3-、SO42-的摩尔浓度与NH4+拟合度较好,NH4+的量比酸性离子略占优势,说明NO3-和SO42-基本被NH4+中和。线性拟合表明NH4+与NO3-和SO42-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硫氧化率和氮氧化率说明SO42-和NO3-主要来自SO2和NOx的二次转化。二次转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比秋季更加有利二次转化,尤其是NO3-和NH4+的生成。后向轨迹气团分析发现,采样期间大气污染主要受中部地区和局地区域气团的影响,从山东半岛附近传输的气团对洞庭湖区域可能会产生海源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中部地区尤其是农业区域的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以高分辨率的北京市2011-2014年8月颗粒物质量浓度为基础,耦合气象数据和气团质点后向轨迹,探讨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南向的轨迹极易造成北京市颗粒物的积累,形成很高的浓度值。污染过程中PM25/PM10的值和相关系数逐渐增加,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平均风速、能见度成反比,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分析得出,沈阳市区灰霾天气形势分别为高压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地形槽型四类。通过计算沈阳站(41.83N,123.4E)气团的后向轨迹,沈阳地区灰霾污染外来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西南的京津冀方向,主要天气形势为高压后部西南大风型;二是偏北的内蒙古和吉林方向,主要影响天气形势为高压前、内部和长白山小高压型。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几十年国内外地表臭氧对农作物影响的发展历史,本文介绍了地表O_3对不同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地表O_3的来源、浓度时空变化、对作物胁迫的影响以及对作物伤害的研究,通过使用OTC和FACE技术模拟O_3浓度,研究高O_3浓度对作物的表观伤害、光合固碳能力以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大金山岛典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以气溶胶粒径谱仪、气体采样袋与测汞仪对大金山岛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大气重金属汞进行监测、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45.76,60.97金山码头(43.80,56.45)大金山岛(37.92,53.63);大气总VOCs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338.01)大金山岛(318.72)金山码头(303.93);大气重金属汞浓度(n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7.33)大金山岛(6.02)金山码头(4.65)。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到达大金山岛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位的河南中西部及长三角西北部。  相似文献   

6.
孙妍  栾猛  蒋立  陈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2-17503,17513
[目的]分析2010年7月吉林省暴雨过程和水汽条件后向轨迹模拟。[方法]利用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和NCEP每6 h一次、2.5°×2.5°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GBL资料,对2010年7月导致吉林省洪水的暴雨过程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水汽来源进行模拟。[结果]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同时存在产生的上升运动是暴雨出现的动力条件;低空切变诱发的不稳定能量促使了大暴雨过程的产生;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来源分为南部海域的水汽、北部高空的水汽输送和当地水汽源3个部分。[结论]该研究为暴雨的预报和分析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朝阳地区1961—2010年50年4—5月降水、气温资料,计算春播期干旱指数,划分干旱标准,并分析了干旱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年九旱"是朝阳地区显著气候特征,叶柏寿、凌源和建平发生干旱的概率为100%,喀左为98%,朝阳、北票为96%,羊山为93.5%;重旱空间分布特点为自北部地区向南部、东部递减,特旱自西南部向东部、北部递减;建平重旱概率最大,羊山无旱象概率最大;20世纪60—70年代朝阳、叶柏寿、凌源、喀左干旱程度呈加剧趋势,凌源站表现最明显,北票和建平呈略减小趋势;90年代干旱程度相对减弱。加强干旱灾害监测、人工增雨对防御干旱灾害是一项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未来一周,东北地区、江南东部、江淮东部、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累积降雨量有30-80毫米,其中东北地区东部、江南东部、华南南部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局部地区有200~300毫米;上述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不同时期≥0℃和≥10℃的积温、初日、终日及持续日数的气候平均值进行空间拓展。研究表明,积温值地区间最大相差900℃·d以上,以环渤海为中心的高值区北界向北扩展,增大60℃·d以上,辽西和东部山区的低值区范围都不同程度缩小,积温减少,中间过渡值各区域北界略向北推。初日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15d,大连和辽西南部最早,且提前2d左右,东部山区大部最晚,延后1d左右。终日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12 d,辽宁北部和东部山区西侧为主要的提前地区,其他大部地区都向后延迟,一般延后1d左右。持续日数地区间最大差值超过30 d,高值中心由环渤海大部地区向中部平原和辽西中部扩展,延长3~4d,辽西和东部山区的低值区域略有收缩,其持续日数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0.
环太湖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空间分布、毒性及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环太湖41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16种美国环保署优先控制的PAHs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毒性和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382.5~2 268.7 ng·g-1,平均值为1 056.6 ng·g-1,其中TEQBa P的浓度为36.3~224.0 ng·g-1,平均值为98.8 ng·g-1;PAHs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太湖西北部河流,其中龙游河(TR8)最高,漕桥河(TR10)次之。利用分子比值法和正定矩阵模型(PMF)对PAHs的来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知,汽油、柴油燃烧对环太湖河道表层沉积物中PAHs贡献最大(44.6%),其次为煤炭燃烧(39.1%)和生物质燃烧(16.3%);使用PMF-TEQ(正定矩阵模型和毒性当量)定量计算3种源对PAHs毒性(TEQBa P)的贡献,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南部、云贵高原及川西高原等地累积降雨量有40毫米~80毫米,其中江南中部、华南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毫米~15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累积降雨量有10毫米~20毫米,局地有30毫米~4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江南东部和南部、云贵高原、华南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降雨量偏多3~7成,云南西部局地偏多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经济林氮磷钾元素调查数据、区划图、经济林分布图等数据,利用3S技术、克里金插值法、重分类和栅格计算方法,对该区域经济林种植土壤氮磷钾元素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适宜苹果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中部区域,西北部分区域其值偏高,东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适宜花椒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边缘,西部区域其值偏高,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适宜葡萄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地区和西部区域,西部小片区域其值偏高,东部及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氮磷钾施肥没有统一标准,土壤中氮、磷、钾等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衡,应尽快因地制宜的对麦积区经济林栽培进行科学管理和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10天,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日-6日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云南南部和湖北东北部局部出现暴雨。未来一周,江淮南部、江汉南部、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累计降雨量有10-40毫米,部分地区50-70毫米;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北部、东北地区北部累计降水量有1-3毫米。未来一周,北方多弱冷空  相似文献   

14.
我国PM2.5污染现状及来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我国各城市PM2.5浓度数据及查找大量文献,对我国细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及重点城市细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PM2.5浓度水平较高且空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PM2.5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三角地区,华北地区年均浓度在80μg/m3左右,各城市PM2.5浓度季节变化基本为冬季&gt;春季&gt;秋季&gt;夏季;燃煤源、工业源、汽车尾气是对PM2.5有明显贡献的主要排放源类,机动车尾气对PM2.5贡献的大多在10%~30%。  相似文献   

15.
霾天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天气现象,辽宁省近几年霾天气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空气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大气能见度水平越来越差,加强对霾天气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研究辽宁地区霾污染天气的成因,以2015年11月6~10日辽宁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为例,综合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结合HYSPLIT4模型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此次大范围霾天气过程中的污染来源、污染气体的输送方向和路径、环境和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霾天气的形成发展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吉林地区大范围秸秆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CO、NO2)和颗粒物(PM2.5、PM10)是本次辽宁地区霾天气过程的主要污染来源,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物在偏北风作用下吹向辽宁地区。霾天气发生期间,辽宁地区受弱高空槽控制、近地面存在深厚逆温层、地面受稳定低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近地面风速小,维持在2m·s-1、相对湿度大,使污染物垂直和水平扩散能力受到抑制,污染物在辽宁地区不断积聚。加上辽宁地区大范围弱降水过程使空气湿度变大,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污染物吸湿增长,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同时,对霾天气期间6种污染物和3种气象要素与能见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染物(PM2.5、PM10)和气体污染物(CO、NO2)浓度与能见度呈现显著相关,在气象要素中,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相关性最高。说明颗粒物浓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此次大范围重霾污染过程能见度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未来一周,主要降雨区位于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不利于一季稻、玉米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高湿环境也易滋生病虫害;另外,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黄淮东部降雨量也将出现降水;上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6成,局部地区偏多1倍以上。预计8月29日-9月3日,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有大暴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有阵性降雨。  相似文献   

17.
以过氧化氢(H_2O_2)和过硫酸钠(Na_2S_2O_8)为氧化剂,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氧化剂及分次添加方式(1次或分3次)、外源添加零价铁(ZVI)处理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探讨了不同处理下氧化剂的持续性和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氧化剂初始浓度为21、63、105 mmol·L~(-1)的处理中,H_2O_2在反应第2 d均已检测不到,Na_2S_2O_8剩余量在反应10 d后分别为11、35、60 mmol·L~(-1);反应10 d后,总石油烃类(TPH)总去除率在氧化剂初始浓度为63、105 mmol·L~(-1)的Na_2S_2O_8处理中显著高于H_2O_2处理(P0.05),分别高出12.41%、14.21%;在第4~10 d Na_2S_2O_8和TPH剩余浓度的降低均非常缓慢,表明土壤中能活化Na_2S_2O_8的物质不足;加入ZVI显著提高了TPH总去除率(P0.05),尤其促进了第4~10 d TPH的持续降解(分别增加了8.46%、8.49%、12.26%)。总量相等的H_2O_2分3次在第0、24、48 h投加,反应10 d后TPH降解率比一次性投加分别提高了17.26%、25.43%、28.11%。通过对反应体系有机组分的GC-MS图谱分析,反应10 d后H_2O_2分3次添加、ZVI活化Na_2S_2O_8处理中石油烃类总峰值分别降低了56.64%和57.60%,且部分长链烷烃被降解为相对较短的烷烃组分。研究表明:Na_2S_2O_8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持续性优于H_2O_2,但Na_2S_2O_8去除TPH的有效性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降低;添加ZVI提高了Na_2S_2O_8去除TPH的有效性;分批次投加H_2O_2提高了石油污染土壤中的TPH降解率。  相似文献   

18.
辽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几十年来统计的辽宁各站资料,对辽宁省各地雷暴日数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平均雷暴日数辽东山区、辽北和朝阳地区较多,达30 d以上,其他地区多在30 d或以下,大连较少,仅19 d;雷暴集中出现在6~9月,占年雷暴日数的75%以上;近50年辽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略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1 d/10a;从雷暴日数的空间变化来看,从东部、西部、北部向中部、南部递减。辽宁西北部、东部和北部年均雷暴日数最多,辽宁中部次之,南部沿海地区的雷暴日数最少。  相似文献   

19.
以2019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自然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资源环境绩效指数(REPI)方法,选取相对应指标进行计算,探讨各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并运用Geoda软件,对各地区间资源环境绩效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新疆北部区域资源环境绩效相对较高,其次是南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针对东部地区提出,应重点解决资源配置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涉及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巨大。洪水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有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区,近8%的国土面积、50%以上的人口、35%的耕地、2/3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