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7年冬季,贵州省西部地区出现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为了全面评估此次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茶树、红心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作物的影响,利用贵州西部地区的水城、盘州、六枝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以及192个加密区域自动站的日平均温度、降水量等资料,分析2018年1月28日至2月13日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茶树、红心猕猴桃、蔬菜等特色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1月28日至2月13日贵州西部地区平均气温为-5.8(韭菜坪站)~6.9℃(牂牁江站),降水量为0.2(花戛站)~36.7 mm(勺米站)。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露天蔬菜、茶叶、草莓等作物造成一定的冻害,气象条件利于红心猕猴桃溃疡病的生成和潜伏,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气象预测预警系统报警6次。此次持续低温冻害造成农业经济损失18万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寒地区由于低温严寒时间过长影响秸秆发酵腐烂的生产难题,本文从生产准备、发酵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和总结作物秸秆低温发酵堆肥的技术方法,并对其生产效益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推进高寒地区作物秸秆的消纳处理。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作物秸秆低温发酵堆肥技术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寒地区低温严寒时间过长影响秸秆发酵腐烂的生产难题,本文从生产准备、发酵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作物秸秆低温发酵堆肥的技术方法,并对其生产效益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推进高寒地区作物秸秆的消纳处理。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阴雨是影响海南莲雾冬季花果期的重要因素,持续低温阴雨过程造成落花、落果和裂果等现象发生。为合理布局莲雾种植、减轻低温阴雨灾害影响,利用1994—2014年海南岛18个市县的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状况建立了基于莲雾生物学特性的低温阴雨灾害综合气候模型,并结合莲雾种植面积、人均GDP、各市县边界数据等资料分别构建了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最终评估了海南莲雾种植低温阴雨灾害综合风险。结果表明,海南莲雾低温阴雨灾害风险区划呈现明显的纬度带状分布格局,由北向南风险值逐渐降低,其中高风险区集中于海南岛北部,中风险区位于西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带状区域,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辽宁地区作物低温冷害的遥感监测和气象预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农作物低温冷害是造成辽宁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的三大灾害(洪涝、干旱)之一。应用卫星遥感(NOA/AVHRR)手段监测低温的发生、强度及路经等,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综合分析定出主要作物受害指标,分析了500hpa高度场、海温场及太阳黑子、极涡面积指数、海冰面积等与低温冷害的关系。为及时采取农技措施提供适时可靠情报,建立了气象预报的系列模式,进行低温冷害预报。为防灾减灾,为粮食的稳产高产提供气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1低温冷害的概念及危害 冷害是由于低温对作物造成灾害的天气现象。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20℃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冷害不仅出现在高寒地区,温带、热带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温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的气象因子,当温度下降到农作物生长适宜温度的下限时,就会对农作物造成生理胁迫,表现为延迟或停止生长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果温度持续下降并维持一定时间,就会造成低温灾害,可能对农作物产生物理和形态损伤直至死亡。相关试验证明,作物施用"碧护"后,植物呼吸速率增强,并能够有效激活作物体内的甲壳素酶和蛋白酶,极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8.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而导致的减产.统计表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一般每隔3~4年就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冬季普兰店地区气候异常偏低,全市温室绝大部分作物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给农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通过分析2009年冬季持续低温的气候特点,结合普兰店市相关气象资料,试述低温天气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给出对策、建议和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杨远芳  杨光明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7):1051-1052
利用黔东南地区2011年3~4月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黔东南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进入春季以来,影响黔东南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低温阴雨、寒潮、倒春寒等气象灾害,且气温持续偏低,降雨日数异常偏多,但总降雨量偏少,形成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黔东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省主栽作物,玉米生产的好坏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影响巨大.今年我省春耕生产遇到了春旱、低温灾害,早春期间各地也采取了一些积极补救技术措施,减轻了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雪艳  应爽  梁衍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47-14248
利用长春市1959~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作物生长期内光资源、热量资源、水分条件及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气候趋势。结果表明:长春市作物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但光照条件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热量条件呈增加趋势,气温显著升高,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活动积温增加;水分条件呈下降趋势,降水减少,暖干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洪涝、低温冷害、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有减少的趋势,但干旱灾害趋于频繁而严重。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致灾机理研究进展及东北抗冷害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作物低温冷害研究,实现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灾保产,探讨了低温对作物细胞分裂期到灌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殖器官的冷害敏感程度。低温引起作物不孕,花粉和胚珠不孕,导致无法受精,进而影响籽粒灌浆。总结分析了低温胁迫的生理学原因,即:植物激素、糖类的变化。根据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致灾机理,从筛选适宜作物品种、培肥地力、可降解地膜及秸秆覆盖、化学调控等方面入手,对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损保产策略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38-239
利用1961—2012年气象观测资料,对临夏地区春季发生的农林业低温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4月的极端低温对农林业生产影响最严重;4月极端低温存在3~6年短周期振荡和12~16年、18~22年中长周期振荡;临夏地区春季极端低温出现在4月中旬的频率最高;春季极端低温冻害出现时间愈迟,则对农业生产影响愈严重。  相似文献   

15.
根据葫芦岛市日光温室内、外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最低气温的关系,定义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指标,以此构建了低温寡照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从灾害风险概率、灾害频率等角度综合评估了葫芦岛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绥中县是葫芦岛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低风险区,市区为中风险区,兴城和建昌是高风险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受低温灾害影响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寡照灾害,在19812013年期间,葫芦岛市平均每年出现日光温室低温灾害10.6次、寡照灾害1.8次;低温寡照灾害类型以轻度灾害为主;低温灾害仅在冬季出现,1月出现次数最多;寡照灾害在各月均可能出现,以5月和11月出现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6.
根据葫芦岛市日光温室内、外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最低气温的关系,定义了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指标,以此构建了低温寡照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从灾害风险概率、灾害频率等角度综合评估了葫芦岛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绥中县是葫芦岛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低温寡照灾害的低风险区,市区为中风险区,兴城和建昌是高风险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受低温灾害影响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寡照灾害,在1981~2013年期间,葫芦岛市平均每年出现日光温室低温灾害10.6次、寡照灾害1.8次;低温寡照灾害类型以轻度灾害为主;低温灾害仅在冬季出现,1月出现次数最多;寡照灾害在各月均可能出现,以5月和11月出现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影响文成县作物生长和成熟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包括台风、雨涝、低温冰害、高温干旱、冰雹等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以使作物趋利避害,取得高产高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13~14日的霜冻灾害是六盘水市该年损失最大的一次低温冷冻灾害,受灾面积1.2万hm2,直接经济损失3319.5万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结果表明:特大霜冻灾害是在暖冬背景下发生的,对六盘水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危害最大。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冷高压控制下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此次重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500hPa、700hPa偏北气流和干冷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碧空无云、静风、湿度小、气温低、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是此次重霜冻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黑河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河市1960-2015年6个气象台站作物生长季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河地区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15年5-9月黑河地区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10a,作物生长季发生低温冷害呈逐年代减小趋势,一般冷害发生率为西多东少,严重冷害发生率为北少南多,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因子和地形与地势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黑河地区发生低温冷害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受气候变化背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ENSO事件年是黑河市低温冷害的多发年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ENSO事件影响而低温冷害的发生率减小。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初夏青海北部地区一次罕见低温冻害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6月10日发生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缘及东部湟水谷地的一次强降温冻害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青海高原农业气象灾害的新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降温天气过程,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事件;(2)冷空气影响青海北部时间长达24h,且强度较强,控制时间长;加之晴空辐射降温显著,是造成"610强降温"低温冻害的主要原因。(3)由于前期的晴热少雨天气,使得作物提前进入旺长期,降低了作物承受低温的能力,加之夜间平流降温和晴空辐射降温叠加,增大了地面降温幅度,加剧了冻害程度;(4)在高空有利的形势场配置下,冷空气不断积聚,而后分裂南下,在地面形成强大的冷性高压控制青海省北部地区,并自西向东影响青海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