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芽孢菌固态发酵降解豆粕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副产物脱脂豆粕粉为原料,通过芽孢菌发酵将其水解得到大豆肽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水解度为指标,筛选到降解豆粕能力较强的芽孢菌4株,编号CHDl2、CHDl6、CHD21和CHD27;以大豆肽含量作为固态发酵产物的评价指标,从4株芽孢菌出发,得到适宜固态发酵降解豆粕的菌株组合(CHDl6 CHD27);通过两个(L934)正交试验对该组合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为其产物的大豆肽含量达23.9%,比优化前所得产物的大豆肽含量(14.1%)提高69.5%,比未经发酵处理的培养基中大豆肽含量(4.14%)提高约4.8倍,大豆肽得率达60%.  相似文献   

2.
1.豆腐渣代替豆粕酿造酱油[J].李金红.食品工业,2005,5:18.2.碱性蛋白酶Alcalase凝固豆乳的流变学性质的研究[J].栾广忠,等.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5:6.3.豆豉纤溶酶生产菌的诱变育种[J].孙月娥,等.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5:31.4.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的研究[J].  相似文献   

3.
秸秆配施低温菌剂直接还田对黑土土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连续4年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以及配施低温菌剂玉米农田生态系统黑土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表现为低温复合菌剂处理常温纤维素分解菌处理低温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低温纤维素分解菌处理常温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常温复合菌处理对照处理。除常温纤维素分解菌处理全氮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较对照提高7.4%~14.81%。施菌剂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0.93%~5.61%。除常温复合菌剂外,其他处理均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低温复合菌剂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单一低温菌剂处理较常温菌剂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在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微生物量氮含量、铵态氮含量方面略低于纤维素分解菌处理外,高于其他常温处理。  相似文献   

4.
大豆硝酸还原酶活力与硝态氮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豆植株主茎硝酸盐含量从基部向上逐渐增加,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盛期,近幼生茎下段茎节间硝态氮含量较高,结荚期以后幼生茎段硝态氮含量较高。大豆品种间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有明显的差异。吉林20号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较高,而大白眉较低。大豆品种间内源基质硝酸还原酶活力差异和外源基质硝酸还原酶活力差异结果是一致的。内源基质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外源基质硝酸还原酶活力都与幼生茎段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麦田氮素平衡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水平氮肥下麦田的氮素平衡状况,在夏玉米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了小麦植株全N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氮肥氨挥发量和籽粒产量,分析了麦田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施氮量对氮素利用效率和麦田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氮含量、植株氮素总积累量、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加氮肥使氮素养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与播种时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相比,成熟期硝态氮含量降低,且施氮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硝态氮积累量主要分布在麦田土壤表层,与施氮量成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为0、160、220、280kg·hm~(-2)时,硝态氮淋失量分别为5.04、13.10、17.10、37.26kg·hm~(-2)。氮肥的氨挥发速率在施肥后第一天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遇到降雨或灌溉迅速降低至不施氮处理的氨挥发水平,氮肥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及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160、220、280kg·hm~(-2)施氮量处理下,氮肥氨挥发量分别为0.65、0.77、1.01kg·hm~(-2)。从麦田氮素平衡来看,不施氮肥处理耗竭土壤氮素资源;施氮量为160kg·hm~(-2)时,有消耗土壤氮的风险;施氮量为220kg·hm~(-2)时,氮素投入与氮素输出保持平衡;施氮量为280kg·hm~(-2)时,有大量氮素损失到环境中的风险。为有效控制氮素淋溶和氨挥发损失,兼顾产量和节约生产成本,该区推荐施氮量为220kg·hm~(-2)。  相似文献   

7.
赵元  秦贵信  王涛  张兵  朱丹 《大豆科学》2007,26(6):930-934
大豆经适当加工可减少或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因而大豆制品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成分不同.通过竞争ELISA法和胰蛋白酶抑制法检测豆粕、膨化大豆、脱壳豆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全脂豆粉、脱脂豆粉和热处理大豆粉大豆加工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活性,并进行SDS-PAGE分析,进而比较其主要抗营养因子灭活的程度.结果表明,在现取样的10种大豆加工制品中,膨化处理除去了绝大多数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一种较理想的加工工艺;去皮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大豆凝集素几乎被灭活,但仍存在一定量的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此项工作为评价大豆加工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性状及冬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明月海藻有机肥(CH01)、海腾鸡粪有机肥(HK05)、荣达豆粕有机肥(BT03)和博泰虾肽氨基酸有机肥(CJ01)4种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养分含量,研究其对土壤肥力和冬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有机质含量最高,豆粕氮含量最高,鸡粪磷和钾含量最高;经过360 d的培养实验后,海藻对有机质提升效果最好;豆粕对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对速效磷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和虾肽对速效钾提升最大。对土壤pH和CEC提升效果最好的有机肥分别为鸡粪和海藻。大田试验中豆粕对碱解氮含量提升效果最好,海藻对CEC提升效果最好,鸡粪对pH提升效果最好,与培养试验结果相一致。但各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pH和CEC差异不显著。施用虾肽能显著提高冬瓜产量,其余处理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原料商品有机肥培肥土壤的能力受到有机肥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增产效果与其钾含量高低有关,施用虾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冬瓜产量。短时间的田间试验无法体现商品有机肥的肥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营养液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适合湖南典型浓香型产区"低温寡照"条件下漂浮育苗的营养液,以云烟87烤烟品种为材料,探索了不同氮素形态和浓度以及不同种类铵盐与硝态氮的配比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硝态氮营养液有利于烟苗根系伸长和叶绿素的合成,但烟苗的叶片、茎围、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不及硝态氮与铵态氮各占50%的营养液中生长的烟苗;氮素浓度为500 mg/L或700 mg/L营养液培育的烟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优于超出该氮素浓度范围的烟苗;采用磷酸氢铵与硝态氮混配的营养液培育烟苗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优于硝酸铵配制营养液培育的烟苗,并且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以1∶1为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用乙醇浸提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温度70℃、乙醇浓度(v/v)70%、料液比为1:16、每次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2次.该工艺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541%.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提取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游  余盛禄 《大豆科学》2012,31(2):320-323
大豆异黄酮具有预防癌症与心血管疾病,减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大豆异黄酮主要采用传统溶剂加热、超声波、微波辅助等方法进行提取。文章对近年来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异黄酮作为保健食品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豆卵磷脂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卵磷脂是以大豆油脚为原料提炼的卵磷脂,含有胆碱、维生素、矿物质、亚麻酸及次亚麻酸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在许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技术原因,高纯度卵磷脂的生产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阻碍了其在医药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此,对近年来大豆卵磷脂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和分析,以期为高纯度大豆卵磷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乳液胶粘剂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以石化原料合成的胶粘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采用可再生资源,如大豆蛋白合成环保胶粘剂已成为趋势.以尿素和亚硫酸钠改性大豆蛋白,与醋酸乙烯酯等复合单体在过硫酸铵引发下进行接枝共聚,合成了醋酸乙烯醣一大豆蛋白接枝共聚乳液胶粘剂.并通过金属盐、聚合物树脂、异氰酸酯、偶联剂与乳液共混改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改性剂对乳液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金属盐改性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异氰酸酯则应溶解于适当溶剂或使用其加成产物,以延长胶粘剂的适用期.  相似文献   

14.
乙醇改性大豆蛋白制豆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乙醇改性大豆蛋白对木材用豆胶的胶粘性能的影响.乙醇可使大豆蛋白发生部分变性,使蛋白分子中疏水性基团暴露出来,以提高豆胶的耐水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条件:乙醇浓度30%,蛋白与水质量比1:9、改性时间45 min、改性温度75℃.将上述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豆胶施在胡桃木样品上,经三个循环的48 h水浸泡和48 h空气干燥后剪切强度由未浸泡前的81.6 MPa降至73.9 MPa,仅下降了9.4%.结果表明:乙醇改性后的豆胶的粘接强度和耐水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豆浆为原料,比例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进行大豆酸乳的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提高牛奶中豆浆的比例驯化发酵菌种,使菌种逐步适应豆浆中的发酵环境。以接种量、发酵时间、营养因子、豆浆固形物含量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进行感官打分。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为6 h、胡萝卜汁的添加浓度为15%、豆浆固形物含量为7°Bx。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胶粘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改善大豆胶黏剂的耐水胶合强度,采用表面活性剂θ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制备胶粘剂,研究了配方及热压温度对大豆胶的胶合性能的影响,利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别分析了大豆胶的热学性能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SPI/水(质量比)为1/10、0的添加量为SPI的0.5wt%、热压温度为160℃时,胶粘剂表现出最佳的胶合强度;大豆胶胶合过程中主要的热反应在160℃以下完成;经表面活性剂θ处理后,胶粘剂结构中的O-H和N-H键减少,大豆基胶黏剂的耐水胶合强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用大豆异黄酮干预10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组移植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坏死较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大豆异黄酮组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降低;VEGF、VEGFR2和HIF1α的蛋白表达降低;TGF-β1及MMP2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大豆异黄酮对小鼠H_(22)移植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豆糖蜜上清液中除大豆低聚糖(蔗糖、棉子糖和水苏糖)外,还含有色素、无机盐、含氮组分和有机酸等杂质。本文主要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脱色糖蜜上清液过程中去除杂质的机理并优化了纯化工艺。结果显示:脱色上清液中主要的含氮组分有5种游离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酪氨酸)和1种二肽(谷氨酸-酪氨酸)。用离子交换树脂直接处理脱色上清液的效率很低,含氮组分在3倍柱体积处理量时穿透;而离子交换树脂对纯含氮组分的吸附能力很强,处理量约为40倍柱体积。因此,无机盐(Na~+、K~+和Cl~-)和有机酸(柠檬酸)成为了树脂吸附含氮组分的制约因素。用电渗析法脱除无机盐后,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含氮组分的吸附效果显著改善,处理量升高到35倍柱体积;继续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阳离子树脂流出液中的有机酸,即可获得高纯度的大豆低聚糖。同时通过拟合Thomas方程,分别计算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含氮组分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柠檬酸的最大固相吸附浓度。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其是否对雄性生殖系统产生副作用仍存在争论.文章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动物生殖性能的影响,包括对生殖器官、生殖激素以及性行为等的影响,为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以及为人类合理、健康、安全利用大豆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广泛存在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的抗营养剂,主要有Kuntiz型和Bowman-Birk型两种,为了得到高品质的产品,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将其灭活或去除。通过研究大豆糖蜜上清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鉴定抑制剂的种类,采用超滤法将其去除。经测定,固形物含量约10%的大豆糖蜜上清液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约为5.05×105TIA·g-1蛋白,约为鲜豆奶的5倍。用截留分子量3 k Da的超滤膜将大豆糖蜜上清液中的大分子蛋白富集,通过还原-Tricine-SDS-PAGE分析,截留部分在图谱上显示为分子量约10 k Da的模糊的条带。通过用2%巯基乙醇还原再用NEM封闭游离巯基的方式处理样品,使得截留部分在电泳图上显示为分子量约7~8 k Da的两条清晰的条带。综合判断,大豆糖蜜上清液中主要含有Bowman-Birk型胰蛋白酶抑制剂。通过对比超滤效果,选择用截留分子量10k Da的超滤膜截留胰蛋白酶抑制剂,能够得到无抑制活性的透过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