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未知特性的农家旱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粒长、粒宽和脱粒性分析,稻米断裂面和稻壳染色,淀粉含量测定来确定该品种的籼、粳或糯特性。结果表明:旱稻籽粒细而长,长宽比为3.83,与籼稻相近;旱稻较易脱粒,与籼稻和糯稻相似;采用碘和碘化钾溶液染色稻米剖面后,发现南粳41和金优458染色后都变为蓝色,而盐糯12和旱稻颜色都变为红褐色;用苯酚溶液对稻壳染色,发现粳稻南粳41和盐糯12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旱稻和籼稻金优458颜色均变为黑色;盐糯12和旱稻中支链淀粉含量高达总淀粉含量的80%以上,高于粳稻和籼稻。该农家旱稻品种属于籼糯型。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不同水稻品种胚乳发育过程的异同。【方法】以日本晴(粳)、扬稻6号(籼)、武育糯16号(粳糯)和扬辐糯4号(籼糯)4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精确标记颖果受精后的发育天数,观测颖果的生长;采用碘-碘化钾、TTC染色法观察胚乳细胞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积累和生理活性的变化差异;采取树脂包埋法制作半薄切片,用光镜详细观察水稻内胚乳细胞和糊粉层细胞在颖果发育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差异;用扫描电镜研究水稻成熟籽粒断面的超微结构,并使用能谱仪对其相关部位元素组成的差异进行探测。【结果】粳稻与籼稻颖果长、宽、高的变化存在明显区别,二者粒型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糯性并不影响颖果的外形发育。供试的4种水稻颖果中,2个籼稻品种,扬稻6号与扬辐糯4号发育要快于粳稻品种;2个糯稻品种,武育糯16号与扬辐糯4号有着近乎一致的干重增长曲线;随着细胞内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充实,内胚乳细胞在发育的中后期会发生核变形而衰亡;细胞核衰亡以后,胞内淀粉体仍可膨大生长。4种水稻内胚乳细胞所含淀粉体均为复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非糯品种,其胚乳淀粉充实程度高;2个籼稻品种的糊粉层细胞体积要大于2个粳稻品种;粳糯品种武育糯16号P、K、Mg、S等矿质元素含量低于其他3个供试品种;籼糯品种扬辐糯4号糊粉层含有少量单粒淀粉体,O元素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结论】水稻颖果胚乳发育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核的死亡并不影响胚乳同化产物的积累,淀粉体在内胚乳细胞内都是以复粒淀粉形式存在。以上这几点,供试的4个品种水稻之间几乎没有区别。而在总体发育进程、分化、细胞形态、活性变化、同化产物积累、淀粉体形态大小及在不同部位的分布上,4种水稻品种各自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与联系。粳稻2个品种与籼稻2个品种间差异更多体现在颖果发育进程上;而糯稻与非糯稻的区别则更多体现在淀粉体的形态与灌浆的充实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次试验再次证实了烯效唑具有延缓稻苗生长,提高苗素质的作用。但它的作用效果在不同品种上表现程度不同、糯稻品种,籼稻品种对其较敏感,而粳稻品种次之。  相似文献   

4.
利用籼粳稻特异InDel标记分析云南糯稻品种的籼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根据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基因组序列设计的34对特异性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采自云南省7个地州17个县的181份糯稻品种进行籼粳性分析。通过对这些糯稻品种DNA样品在这34个InDel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确定各个糯稻品种的籼、粳性。结果表明:141份测试品种被鉴定为典型籼稻,18份为籼稻,8份为典型粳稻,13份为粳稻,1份为偏粳稻。主成分分析表明,云南糯稻籼粳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5年粳糯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63-64
2015年进行粳糯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枞阳县实际情况,糯稻品种皖垦糯二号、粳稻品种武运粳31的抗逆性、丰产性较好,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枞阳县一季粳糯稻主要种植在大面积圩畈田,40%左右为一稻一麦,长期种植的太湖糯等品种,不但茬口安排受影响,且品种老化单一,对提升粮食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尽快遴选适应枞阳地区种植特点的粳糯稻品种已势在必行。2015年通过开展新引进的镇糯19、光明糯1号、绍糯215、皖垦糯2号等4个晚粳糯新品种同近几年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晚粳糯品种:太糊糯、嘉糯65、普糯3号、澄糯218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糯19、澄糯218、皖垦糯2号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建议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糯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桐城市生产实际的高产、高抗的优质一季糯稻良种,促进一季糯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开展了一季糯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于桐城市高产栽培的糯稻品种有镇糯19、宣粳糯1号和光明糯1号。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浙江省糯稻品种的演变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1)50、60年代,代表品种为农家品种红壳糯;(2)70年代,代表品种为引入品种京引15;(3)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品种为杂交选育的双糯4号;(4)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代表品种为祥湖系列;(5)90年代末,代表品种为绍糯119等。近20年来浙江省育成的晚粳糯品种,其主要亲本来源为农虎6号、矮粳23、测21等3大晚粳品种,且全部是以农垦59为基础进行品种间杂交的衍生品种。超高产、多样化品质选育和早籼糯、早粳糯的开发研究是糯稻品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夏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33-34
该文以大窑圩种植太湖糯为例,介绍了枞阳县粳糯稻种子生产情况,并开展了皖垦糯1号、澄糯218、镇糯19、太湖糯2号和太湖糯等5个粳糯稻品种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太湖糯综合表现良好,适宜在枞阳县示范种植推广;太湖糯2号和镇糯19表现中等,但在枞阳县种植时间较短,有待继续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HFwxA/N2R)。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获得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具有生产应用前景。杂交糯稻新组合的生育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总结,对杂交糯稻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蒲粳糯0528、蒲粳糯0529、太湖糯3个粳型糯稻在湖北省黄冈市进行试验示范,初步确定蒲粳糯0528适宜于在黄冈市作为直播稻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王之勤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33-134
田间试验表明,中粳熟粳糯稻2402,糯886、盐糯12等3个品种(品系)综合性状较好,在沿淮稻区有很好的推产前景。  相似文献   

13.
西粳糯五号是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西粳一号与秋筱糯 (日本品种 )杂交选育的优质粳型糯稻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 ,品质好 ,产量高 ,适宜陕西关中稻区及黄淮稻区麦茬种植。  相似文献   

14.
糯米杂谈     
在水稻籼、粳、糯三种类型中,从野生稻最先演化而来的是籼稻,接着是粳稻,最后才出现了糯稻。根据古藉资料,我国到了汉朝初期,才有糯稻的记载,不过那时还称呼它为秫稻,形容它是“粘性稻”的意思。直到《说文解字》一书出版时,才真正用上了“糯”字。这至少表明,糯...  相似文献   

15.
水稻“籼糯间种”,是指杂交籼稻与糯稻栽培的一种配置方式,即选用中秆型杂交籼稻与高秆型糯稻良种,并利用杂交籼稻宽窄行中的宽行,按一定带幅、行比和宽度增种单行糯稻的种植方式,构成同田内杂交籼稻与糯稻的复合体.是根据立体农业原理,利用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熟期、不同株高的特点,进行间作栽培,使温光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实用增产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盐稻10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优、糯性强、高产稳产,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镇糯19号是以武运粳21号与武香糯240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没有生产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状,适宜沿江、苏南等周边地区作为高产、广适性糯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秋风糯”是我站育成的一个穗重型新品种,组合来源“泗87—2566”/“02428”//“武育粳7号”///“秋香糯”(“苏御糯”辐射),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遗传背景较为复杂,选育期间分别有粳稻、籼稻、糯稻品种参与,实为一个籼粳杂交的亚种间后代,期间还有广亲和材料的参与,具有较强的优势,结实率高。该品种在参加江苏省品比试验的同时,分别对其进行了不同密度、肥料水平的研究,基本了解了其主要特性及产量构成。笔者结合其特点,因地制宜地就三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宜迟播晚粳糯镇糯2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在迟播生产条件下实现高产稳产、糯性佳、综合抗性好的品种需求,综合运用亲本SSR标记组群划分、系谱分析、抗病基因功能标记世代监测、聚合品质微效基因等育种技术,培育出迟熟晚粳糯新品种镇糯20号(审定号:苏审稻20170015)。试验结果表明:镇糯20号的比较优势与双亲适度的遗传距离和丰富的遗传背景有关;与对照武运粳23号相比,镇糯20号区域试验增产3.60%,早熟1.9 d,综合抗性水平相当;镇糯20号为优质糯稻,宜迟播。并讨论了常规糯稻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单季杂交稻在江西省上高地区产量和群体特征的差异.[方法]以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和4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2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等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穗型大、穗数足、结实率与千粒重保持正常水平,籼粳杂交稻生长中后期具有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的特点.[结论]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可供江西省上高地区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538和甬优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