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玉米田蚜虫种群的数量消长及空间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焦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筛选具有抗虫性的玉米种质资源,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3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定期、定点、定株的田间系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为害部位和龄期,明确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分布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抗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抽雄期种群数量达到最高,随着果穗成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同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大体一致,但发生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生育期,幼虫种群在玉米上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喇叭口期为害上部心叶,抽雄期及以后为害雌穗及其苞叶。草地贪夜蛾种群在玉米抽雄期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自然因子引起,其他生育期呈均匀分布,总体上呈聚集-扩散-聚集的趋势。受害最轻的品种瑞白6号与受害最重的品种TR151之间的虫情指数相差3.5倍以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玉米抽雄期;不同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石林县草地贪夜...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庆麦田中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 。  相似文献   

4.
2014年5月20日-10月7日系统地调查了核桃玉米套作园和玉米单作园的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洱源县炼铁乡核桃玉米套作园瓢虫主要为异色瓢虫,它是控制玉米蚜危害的优势天敌种,约占该地区瓢虫总数的82%。瓢虫的种群动态与蚜虫的数量有跟随反应。相对于玉米单作园,核桃玉米套作园中瓢虫和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不同的聚集指标对玉米蚜种群的空间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蚜在玉米田始终成聚集分布 ;选择受密度影响较小的聚块性指标 M/X 的值 ,描述了玉米蚜种群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 ,表明玉米蚜聚集强度有明显的规律 ,呈现高—低—高的趋势。综合玉米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环境因子的变化等信息 ,对其空间图式及其时序动态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宁夏中宁县麦蚜种群空间分布与蚜茧蜂的跟踪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景观结构下麦蚜及僵蚜田间分布型变化和时间动态进行分析与模拟。发现当地蚜茧蜂10种,蚜小蜂1种。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僵蚜在时空上呈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强。麦长管蚜聚集程度受田块景观复杂程度的影响显著,麦二叉蚜则不显著。2种蚜虫空间格局表现为扩散-聚集周期性变化,但周期性变化不尽相同。僵蚜分布与蚜虫分布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对麦长管蚜跟踪明显高于对麦二叉蚜的跟踪。用Blackith种群聚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蚜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当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平均密度分别大于5.57、8.26/株时,聚集程度取决于本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对麦蚜种群数量具有显著性跟踪关系的蚜茧蜂主要有燕麦蚜茧蜂、烟蚜茧蜂及四川蚜茧蜂。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地区玉米叶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叶螨是5种叶螨的混合发生种群。1991年在石河子和沙湾调查表明,其优势种群截形叶螨于4月中旬在杂草上出现,6月上中旬玉米长出毛叶时开始向玉米植株上迁移扩散,8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中下旬转入土缝中以桔红色雌螨集结越冬。合理布局作物、选育抗虫品种及保护天敌,是综合防治玉米叶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提出根据公式λ=1.7156[-ln(1-p)]1.0921,由有虫株率估计麦蚜种群密度,并给出了以有虫株率来确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9.
 用Lloyd 的平均拥挤度(m) 和平均聚块性指标(m/m)、Taylor 幂法则、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苹果糠片盾蚧种群空间分布型,3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即糠片盾蚧在苹果树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且4至6月糠片盾蚧呈现出扩散-聚集-扩散-聚集-扩散的规律性。7月份以后,随着虫口密度降低,糠片盾蚧呈现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杨粕片盾蚧1龄若虫在小叶黄杨1年生枝条上聚集与扩散交替发生,在当年生枝条上则持续扩散。其整个种群在较大时空范围内亦呈现持续扩散趋势。种群个体间有相互吸引作用,以个体群存在,在生境空间呈聚集分布;其在植株内不同部位中以阴面上部聚集程度最高,而在植株间则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12.
食肉质果鸟类笼养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1种食肉质果鸟类的喜食性、食量、取食行为等笼养观察。鸟类通常是几种食物交是食。食果肉鸟类食果后20-30min排粪,食虫后需30-40min开始排粪;松鸦食肉质果常是(灰喜鹊有时是)啄食果肉后,种子丢弃而入口;两类鸟同笼饲养时,食种子鸟食食果肉鸟粪中的种子,而食果肉鸟能吃被食种子鸟啄去了种子剩下的果肉;文中还讨论了食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纳豆激酶溶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纳豆激酶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实验、纳豆激酶体内血栓溶解实验对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做了较全面的研究。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纳豆激酶均能显著地降低血浆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显著地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地增加纤维蛋白裂解产物的含量,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溶解性,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纤溶性大于后者;体内血栓溶解的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可明显地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减少股动脉的长度及湿重并明显提高血栓的再通率、显著减少肺内血栓的形成,表明纳豆激酶具有较强的体内溶栓作用,且同等剂量的纳豆激酶和尿激酶相比,前者的溶栓作用高于后者。显示了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溶栓作用,且起效快、药效长,有望成为一代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几种附红细胞体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原核生物,多数为环形、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2.6μm,大小不等,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部分附红细胞体尚见有一至数根细长的细丝结构。附红细胞体通过这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产生小而深的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不同采摘方法对茶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对类似地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氮肥对草坪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肥在草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影响草坪的地上部表观质量、地下部根系发育、草坪的抗逆性及种子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草坪的氮肥营养,有利于提高草坪质量、研制开发适宜的草坪专用肥料,从而弥补我国相关领域的不足,推动我国草坪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认为,中央财政对农业科技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以来财政科技投入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支持的重点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章提出做好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措施: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管理和服务机制;二要珍惜、节约使用经费,合理配置资源;三要加强管理,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