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的一种新型食品,其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文章从转基因生物的生长环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标准、转基因食品的处理过程、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五个方面讨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并根据转基因生物外源基因整合的分子特征和转基因食品本身的特性,编制了一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流程。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逐渐释放,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全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检测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论述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接受程度及对转基因食品标识和政府监管方面的态度,对郑州市北大学城1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转基因食品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电子媒体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了解有关转基因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出于安全性考虑,大多数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相对比较注意食品标识标注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大学生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力度,严格转基因标识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为了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反驳转基因不是"天然的"、转基因食品无法保证100%安全、转基因食品不能吃等错误言论。通过分析政府对食品的安全管理与食品安全间的关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与其食品消费行为间的关系,论证了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并进一步通过分析"纯天然"食品和"零风险"食品的不存在,再次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说明过激的食品安全需求不能否定转基因制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7,(2):68-71
本文基于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调查数据,分析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结果表明,受访人群中有48.39%的人对转基因食品不是很了解,42.47%的人了解转基因食品,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面对价格同等的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时,65.05%的人会选择非转基因食品。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天津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国家应该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普及力度,引导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6.
孟书燕 《农学学报》2015,5(5):89-93
简述了国内外转基因食品作物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转基因食品作物存在的优点和劣势,使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初步的了解。由于转基因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文章指出不仅要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分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而且要依据“实质等同”等原则,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由此才能给消费者带来合格放心的转基因食品。同时严格的评估和监控也能促进中国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转基因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从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和缺点2个方面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对转基因食品的客观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凯芸  肖毅超  高王佳  陈文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66-12968,12970
在转基因食品高速发展的今天,其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因而其安全性也倍受争议。以成都市为例,调查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知情况及消费意愿和期望。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认知深度有待提高,多数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且当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持消极态度,受访者认为提高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主要靠加强当地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9.
<正>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引入了特定的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环境、生产和生活当中,成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和创新产业的经济新增长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96-298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呈现在公众视“,然而转基因食品安全具有不可预测性,需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有效管理。在分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如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善转基因食品检验检测标准和溯源信息标准等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型的转基因科普模式,采用综合分析相关调查结果的方法对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调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观望态度。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舆论情况是各国制定转基因食品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而科普工作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的有效方式。现阶段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舆情呈现出复杂性,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科普模式,科普工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磊  李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54-11856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目前人们既不能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面对可能存在的粮食危机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伦理问题进行阐述下,重点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存在的伦理困境,试图找出我国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欧盟转基因食品溯源管理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的可追溯性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之一,欧盟通过法规(EC)NO 1830/2003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可追溯性管理框架,并通过法规(EC)1829/2003来规范转基因食品的授权和投放市场后的监督、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管理;通过唯一标识系统法规(EC) 65/2004实现转基因食品的溯源管理,整个溯源体系体现了欧盟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从农场到餐桌”的管理理念。文章系统介绍了欧盟转基因食品溯源管理体系,为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溯源及其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转基因食品标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天津市市售食品转基因生物产品标识的基本情况,按照农业部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对天津市14家大型超市的114种产品的转基因标识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食品中有24种进行了转基因标识,9种进行了非转基因标识,转基因产品标识率为21.05%,非转基因标识率7.89%。同时调查中还发现,转基因标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而进行非转基因标识的生产企业大多未经过非转基因IP认证。今后国家应加大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监察力度,提高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率,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京郊居民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转基因市场发展以及引导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帮助国家和企业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方法】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出发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Logit模型分析。【结果】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价格敏感性与京郊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对京郊居民的态度及购买意愿会有影响;受教育程度对购买意愿影响显著;京郊居民在购买转基因产品时,除考虑价格因素外,也考虑其他因素。【结论】加强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的科普信息宣传力度,提升受众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并对其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不能单从价格方面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竞争力,而应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发既安全又具有独特功效的转基因食品;媒体作为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的信息渠道,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传播转基因相关信息;在教育方面,如课堂上、书本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相关内容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安全性,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种植应用现状。从营养学、毒理学和过敏性三个方面归纳了转基因大豆食用安全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以实验研究为手段,用数据说话,以转化体为安全评价试验的个案,以品系为安全证书申请的个案,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强食用转基因大豆营养积累、引入基因对代谢激素分泌及其对过敏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转基因标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主体及必要性,并对我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存在安全性隐患.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概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基因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