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荆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对引起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做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测定了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经过鉴定分离的6株致病菌中3株为大肠杆菌,另外3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柠檬酸杆菌。经检测6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较严重,β-内酰胺酶抗生素/抑制剂或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恢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  相似文献   

3.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从19个省市97个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602株E.coli,进行了4大类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产ESLBs菌株进行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E.coli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602株E.coli中共有57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普遍耐受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药物.分别有35株和20株E.coli为blaCTX-M型和blaSHv型ESBLs,尚未发现blaOXA型和blaKPC型.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间同源性低,推测我国猪源E.coli产ESBLs多为零星发生或以质粒介导的形式传播.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猪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ESBLs变化趋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泰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对13株分离自泰州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中有5株被确定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8.5%.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极其严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二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2.5%,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2.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20%,产ESBLs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氨苄西林与舒巴坦(2:1)联用与单用氨苄西林相比,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至单用氨苄西林时的1/16~1/8,但对非产ESBLs菌的MIC值没有明显变化.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1:1)联用与单用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比,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MIC值均降低至单药时的1/16~1/2.结果表明,临床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来治疗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感染,也可尝试将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兽医临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自上世纪60年代研制以来,一直广泛应用,目前占全球抗生素消量的50%,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的使用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显示,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因为产生了能水解该类扰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ESBLs大多是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由于其能降低新的广谱头孢菌素的功效,造成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而体内用药无效,严重影响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菌株显著增加,成为预防和控制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障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它能水解氧氨基头孢菌素和氨曲南,但也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ESBLs产生的细菌,不仅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安顺、遵义市猪源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扩散法,调查108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比例。结果表明:遵义、安顺两市108株大肠杆菌确认有72株ESBLs阳性菌株,检出率66.7%(72/108),其中遵义市(79.6%,43/54)检出率高于安顺市(53.7%,29/54),两市猪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检测率较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48株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鸭场大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应用对鸭场环境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PCR技术,对48株大肠杆菌(包括20株病料分离株和28株鸭场土壤分离株)的ESBLs基因TEM、SHV、CTX-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EM、SHV、CTX-M型基因在病料分离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0%、25%,鸭场土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7.1%、21.4%、28.6%。不同来源的菌株均能检测出耐药基因,且部分细菌携带两种以上耐药基因;病料分离株和鸭场土壤分离株中携带的ESBLs基因均以TEM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正>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该酶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水解使β-内酰胺环打开而失去抗菌活性,类型众多,底物不同,特性各异。β-内酰胺酶包括以下几种:(1)青霉素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能被克拉维酸抑制;(2)头孢菌素酶,能水解头孢菌素,但对青霉素水解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采自内蒙古和上海地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5年推荐的初筛及纸片确认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58株和上海地区的22株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检出6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0.34%,其中,有1株菌携带TEM-1基因,有1株携带CTX-M-14型基因,而有3株同时携带TEM-1型和CTX-M-14型2种基因,只有1株菌未检出上述基因。上海地区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控制鸡大肠杆菌病的抗生素。对河南省两地区分离的11株鸡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检测并研究其对12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以便了解该两地区鸡大肠杆菌产ESBLs的流行情况,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和防止耐药菌散播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及其与抑制剂联用时对临床分离鸡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甚至耐药。但头孢氨苄/舒巴坦(2:1)、阿莫西林/棒酸(2:1)、头孢曲松/TB(4:1)、头孢哌酮/TB(4:1)配比联用时,可以恢复三株分离菌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有一株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15.
从乳房内直接采集10家养殖场的生鲜牛乳593份,通过物理和生化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残留情况,并对β-内酰胺酶阳性样品中的主要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同时测试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内源性β-内酰胺酶在生鲜乳中是存在的;正常、隐性乳房炎、休药期和乳房炎4组生鲜乳的阳性率分别是26.4%、30.9%、48.3%、31.1%,平均阳性率是28.7%;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和链球菌等主要菌种,阳性率分别是65.9%、6.47%、5.9%、4.1%,其中大肠杆菌对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是42.15%、61.98%和40.5%,克雷伯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是100%、60%,提示大肠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可能是合成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主要菌种;数据分析显示,菌落总数差异、隐性乳房炎阳性、休药期与否对于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有显著影响,组间差异、乳房炎与否对于β-内酰胺酶阳性结果无显著影响,隐性乳腺炎阳性率与β-内酰胺酶阳性率无直接相关性。研究对指导健康奶牛养殖、保护奶农利益、指导生鲜乳监督执法、强化乳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优点,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但近年来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且有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中,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最主要的.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检测β-内酰胺酶、且结果可靠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笔者对本实验室保存的猪、鸡常见致病菌,用三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β-内酰胺酶的检测,现将各种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使用管碟法,采用对青霉素类药物绝对敏感的标准茵株,利用舒巴坦特异性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加入青霉素作为对照,通过比对加入β-内酰胺酶抑制刺与未加入抑制剂的样品所产生的抑制圈的大小来间接测定样品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微生物管碟法不需做阳性确证试验,技术较为成熟,可以适用于大批量检测鲜牛奶中是否添加解抗剂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11):105-107
产β-内酰胺酶细菌是目前临床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随着产β-内酰胺酶细菌不断的增多,如何能有效治疗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与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产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辽宁省原料乳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抗生素残留,对其质量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杯碟法》检验方法对辽宁省送检的186批次原料乳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23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样品,原料乳阳性样品检出率高达12.4%。调查发现,辽宁省原料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在原料乳源头上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应加快国家标准的建立和规范管理措施,以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到126株鸡源大肠杆菌,利用PCR对CMY-2基因进行检测,其中15株呈CMY-2阳性;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JN10外,其余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CMY-2序列完全相同;采用K-B法检测15株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菌株均耐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克洛、头孢克肟、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嗯唑,其中3株(JN5、JN9和HZ9)耐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但所有菌株对头孢吡肟敏感;改良三维试验证实,15株大肠杆菌均产AmpC β-内酰胺酶,其中4株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接合试验表明,携带CMY-2基因的质粒能在大肠杆菌间传递;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排除了所有菌株来源于同一大肠杆菌克隆的可能性。本研究为探讨和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同时对了解山东地区大肠杆菌的耐药状况和耐药性散播情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