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栽银耳(袋规格为50×12厘米,上打4个接种穴),一般每瓶栽培种(750毫升瓶,实际装料仅半瓶)接种10~20袋,虽有较好的产量,但接种后瓶中剩下约2/3菌种被废弃。为了经济利用菌种,我们进行了本项小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中管棚设施利用率,1997~1998年奉贤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与蔬菜技术推广站协作进行了中棚秋刀豆套种食用菌(鸡腿菇)试验,经过2年的努力,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品种及配方 蔬菜品种用黑籽长箕刀豆。鸡腿菇袋栽配方为棉籽壳42%、食用菌废料40%、玉米粉15%、尿素1%、石灰2%。对照为不套种鸡腿菇的中棚刀豆。1.2 鸡腿菇二级种制作 把上述配方按比例混合,含水量62%~64%,pH值7.2~7.5,堆制7天(d),中间翻2次,使料内大量产生放线菌。再装入17×33厘米(cm)袋中,每袋配方料重0.3公斤(kg)。1.…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少厂家出售的棉籽壳中,一般含棉籽在10~30%,为弄清棉籽对发菌及产量的影响,我们做了以下试验。(一)试验设计A.棉壳中含棉籽15%;B.棉壳中含棉籽30%;C.纯棉籽;D.纯棉壳(对照)。(二)试验方法采用瓶栽法,装瓶后于1.2~1.5kg/cm~2下灭菌1小时。2月28日接种,品种为平07,接种后在20±1℃恒温箱中培养,1个月后移至室温下发菌,按常规管理。(三)试验结果发菌速度,4个处理均较一致。现原基期,以处理D(对照)最早(3月28~28日),其次是处理A(3月26日~4月1日)和处理B(3月31日~4  相似文献   

4.
用棉籽壳料袋栽银耳,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但由于棉籽壳多绒,装袋操作效率不高,一般每人每小时只能装25袋左右,就是用装料机,三人操作每小时也仅能装130袋左右。为此,我们作了些小改革,采用一个圆柱形铁简套在袋口上进行装料(见图),取得了较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袋栽银耳的产量,降低成本,便利操作,近年来我对现行的银耳袋栽技术进行了以下改进:(一)改小口径袋为大口径袋一般袋栽银耳是用12×50cm 的聚丙烯袋,由于袋口径小,装料不方便。改用17×25cm 的筒袋,口大身短,便于装料,每袋可装干料500~600g,营养充足,长出的银耳肥大。(二)改打穴贴胶布封口为两端扎口用医用胶布封接种口,成本高,操作繁琐。改为直接装料,两端用绳打活结扎口,省工省料,降低成本,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6.
用废棉栽平菇,一般都用床架栽培,不但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管理麻烦。为此,笔者进行了周年废棉袋栽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经附近几家菇农投料千余斤扩大试验,生物效率都在150%以上,最高一户达17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废棉处理废棉可从纺纱厂、轧花厂等棉花加工厂购到。其中以破籽最好,营养齐全,不需填加其它辅料.栽培前要将废棉进行曝晒,再置0.1~0.2%的多菌灵液中浸透,然后包在布里拧干,含水量以手紧握料有1~2滴水下滴为度(约60%),切勿过高,这是废棉袋栽平菇成功的关键.(二)装袋接种采用24×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筒做袋。在塑料筒的一端加上棉塞后用线扎紧即成料袋.先在袋底部放些菌种,再装废棉至袋高的1/2,播一层菌种,继续装废棉,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袋口加棉塞用线扎紧。装袋时要将成团的废棉撕开,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平菇高产途径,我们于1987年春秋两季进行了室内外结合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简报如下:供试品种为糙皮侧耳8001(引自南京野生植物试验厂)、佛罗里达侧耳(引自湖南衡阳市食用菌所)和凤尾菇Pl 27(引自福建三明食品研究所)。试验场地有常年出菇的老菇房、桔园边的荒地(黄沙土)和菜地(腐殖土)。春栽试验试验于1987年3月23日进行。培养料为棉籽壳255公斤,加多菌灵0.1%,拌匀后含水量65+2%,pH9。培养容器为50×33厘米的聚乙烯袋,分层装料、播种,用种量  相似文献   

8.
香菇代用料室内栽培,目前常用的栽培方式有压方块(砖式)栽培、压柱块(柱式)栽培和直接脱袋(袋式)栽培三种。为了探索这三种出菇栽培方式对香菇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86年冬至1987年春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述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广香47号,引自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母种和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为蔗渣80%、麦皮20%,于1986年10月20~25日制作,采用17×33×0.06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薄膜袋作容器,每袋装干料250克。试验于86年12月25日脱袋和压块。砖式栽培规格为25×25×8厘米的木模压块,用料每块为6袋栽培种,共压制8块,耗用48袋栽培种;柱式栽培规格为高30厘米、直径12厘米,用料为3袋栽培种,共压制18个菌柱,耗用栽培种54袋;直接脱袋栽培为28袋。三种栽培方式的出菇管理相同,每潮菇采后都用浸水催蕾。  相似文献   

9.
实践表明,用塑料袋栽培猴头菇,成本低,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生物效率高,百公斤棉籽壳料可产于菇约10公斤,生物效率达100%左右。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一)调配基质配方为棉籽壳76%,米糠或麸皮20%、红糖1%、石膏粉1%、黄豆粉1%、过磷酸钙1%,先将米糠或麸皮、黄豆粉、石膏粉混匀,糖、过磷酸钙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再和棉籽壳拌匀.料水比1∶1.25。(二)装袋灭菌栽培袋规格为50×12.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筒袋,每袋装量折干料500克。袋两端用线绳扎紧,并用酒精灯火焰烧熔扎头封口。然后将料袋稍压扁,等距离打3~4个直径1.8厘米、深2厘米的接种穴,穴口贴3cm~2的医用胶布.置土蒸  相似文献   

10.
在取得木屑袋栽香菇技术成功的基础上,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以木屑、稻草、棉秆、棉籽壳三种代料袋栽香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代料配方:①阔叶木屑50公斤,麸皮10公斤,红糖750克,石膏1.5公斤,米糠2.5公斤,尿素400克(对照);②粉碎稻草40公斤,阔叶木屑10公斤,麸皮12.5公斤,石膏1公斤,红糖750克,过磷酸钙500克,尿素25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蛋白胨5克;③棉籽壳25公斤,阔叶木屑25公斤,玉米粉500克,麸皮10公斤,石膏1.5公斤,红糖750克,尿素150克;④棉秆30公斤,阔叶木屑2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粉500  相似文献   

11.
油茶果壳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小绵 《食用菌》1994,16(4):18-19
油茶在我国浙扛、江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大面积种植,每年取籽榨油后的大量果壳因无利用价值而丢弃。为了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我们进行了油茶果壳栽平菇、香菇、金针菇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菌类:平菇为佛罗里达,金针菇为三明1号,香菇为Cr-20。②培养料配方:油茶果壳晒干收藏,种菇前粉碎成直径1~2mm。A.平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石膏、石灰各1%,多菌灵0.1%;B.金针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糖、石膏各1%;C.香菇培养料:油茶果壳78%,麸皮20%,糖、石膏各1%;D.对照组培养料:分别将A、B、C中的主料油茶果壳换成杂木屑。 (二)试验方法 第一年试验是袋栽,设七个处理:A.平菇熟料袋栽,装入17×34×0.04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00g,常规灭菌:B.平菇生料袋栽,  相似文献   

12.
江都71是浙江省海盐县主栽的夏季上市的高温平菇品种,出菇温度为12~36℃,菇体丛生或单生、片大肉厚,老熟时形状、菇色与凤尾菇相似。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俏销。春、夏、秋季均可大量出菇,不脆、无畸形,盖径6~15厘米,幼菇提早采收,可作秀珍菇上市。海盐县近年来发展较快,2007年栽培16万袋,产值50万元,栽培集中在沈荡、于城、澉浦等地。预计2008年栽培量将达40万袋。根据近几年的栽培实践经验,栽培江都71须加强温湿度管理,严防虫害发生及杂菌污染。(1)栽培季节。根据江都71的特性和各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可安排在3~6月制菌袋,4~9月出菇。(2)场地选择。江都71的出菇场地可选择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闲置菜棚和废弃房舍等。要求菇棚通风良好,排灌方便,门窗、棚体四周设置40目防虫网,棚上覆盖物厚实。(3)原料选配。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一般每100千克棉籽壳加麸皮5~8千克,石灰3千克。原料应干燥无霉变,拌料前在日光下曝晒2~3天。(4)菌袋制作。可采用熟料袋栽和发酵料袋栽两种方法,以熟料袋栽为好,不宜采用生料栽培,否则极易导致生产失败。熟料袋栽菌袋的规格可选用17×38(厘米)或20×45(厘米),厚...  相似文献   

13.
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能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温、湿条件,在有限的面积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一、培养料处理:配方:棉籽壳、麦草、豆杆、玉米芯等主培养料,辅加1%石膏、1%磷肥、0.3%尿素、0.15%多菌灵。棉籽壳拌料前曝晒两天或进行堆积发酵;麦草、豆杆、玉米芯经曝晒后粉碎。二、装袋接种:菌袋规格为23~26×40~45×0.03~0.06厘米,按以上配方配制好棉籽壳培养料、豆杆培养料、麦草培养料等,置于已消毒过的房间装袋接种,分层播菌,每袋播菌四层,接种量10%。三、排袋发菌:接好的菌袋置保温性好  相似文献   

14.
此法是将发好菌的黑木耳栽培袋吊挂于向日葵行间出耳,污染少,产量高。现将具体操作规程分述如下:(一)配料可采用棉籽壳或玉米芯作主料。①棉籽壳90%,麸皮8%,石膏粉1%,白糖1%;②碎玉米芯78%,麸皮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加水140%左右(水中加入1%的石灰),边喷水边搅拌,拌好后做堆覆薄膜闷一夜,第2天再将糖溶解在少量水中加入,pH 调至7(灭菌后为6左右)。(二)装袋料调好后,立即装入17×3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中,每袋装干料300~350克,边装边适度压紧,装至袋长的3/5左右时,中间戳一个直径约3厘米粗的接种穴,上口圈,加棉塞,并包好牛皮纸。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笔者进行了黄豆秆粉栽银耳的试验。供试银耳菌种为古田02。培养料为:黄豆秆粉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对照培养料为:棉籽壳10公斤,麸皮3公斤,石膏粉400克,硫酸镁20克水13公斤。培养料拌和均匀装袋(长50厘米,  相似文献   

16.
乔德生  邵长泉 《食用菌》1994,16(6):31-32
袋栽猴头菇后期常出现畸形,究其原因与培养基含水量降低密切相关。为此,我们进行了覆土保湿培养猴头菇菌棒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经覆土的猴头菇个大形美,生物效率较对照提高50%以上。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菌种为本所筛选的优质猴头菇,培养基为100%棉子壳。培养容器为18×36cm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g,料袋一端用颈圈套口,外包聚丙烯塑料薄膜,另端线绳扎口。对照用17×33cm聚丙烯袋,按常规处理。所用的覆土材料为耕作层表土,经晒后捣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综合利用棉纺厂的废棉花,1982年我们进行了废棉花栽培草菇的研究,以探索废棉花栽培草菇的高产工艺条件。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V-20菌株,从广东微生物所引进。培养料为襄樊市棉纺厂地脚花,含有少量碎棉籽壳,无霉烂。 (一)培养料处理: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色泽深、产量偏低等问题.为解决这问题,笔者于1992年10月至1993年3月进行了袋栽金针菇用大塑料筒出菇试验.结果表明,用塑料筒出菇可改善金针菇的品质和提高产量.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一)供试材料 菌株为金针菇19号,引自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室.栽培料配方为棉子壳90%,麸皮10%,另加石膏粉1%,含水量70%,pH值自然.(二)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熟料袋栽,袋规格有两种,15×45×0.06cm的袋装干料250g,17×45×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采用锯木屑瓶(袋)栽培黑木耳已有报导。可是平原棉区锯木屑不多,而棉籽壳原料很丰富。现将棉籽壳栽黑木耳试验两则介绍如下: 塑料袋挂栽法试验采用荆州地区微生物所提供的锯木屑瓶装菌种(三明31)。用纯棉子壳12斤,另加过磷酸钙0.8%,料水比为1∶1.2,拌匀后分装13只农用薄膜袋(长30~40、直径8~10厘米),边装边用木棒捣实,装好后扎口,并在火焰上使两端薄膜熔化封口,再用直径1.5厘米的打孔器在袋上打三行孔,间距约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9年5月到10月,在海南省万宁县龙滚农场以橡胶木屑为原料进行袋栽紫木耳试验,获得成功,平均每袋收鲜耳85克。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紫木耳,引自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为棉子壳培养基。栽培袋配方为橡胶木屑63%,稻草15%,米糠20%,白糖1%,石膏粉1%。稻草切成长3—4厘米,用1%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冲洗干净,按常规加水拌料后装17×33厘米聚丙烯塑料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