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Müller)是淡水产的双壳类经济贝类,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作者经过5年的艰苦刻苦攻关,河蚬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现将人工繁殖技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暗纹东方Tun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暗纹东方Tun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选择、催产、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以及在人工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用LRH-A与鲤鱼脑垂体(PG)对1对野生河Tun以及4对人工养殖河Tun进行混合催产,催产率100%,受精率为80%,孵化率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开展三角鲂人工繁殖试验的探索、改进和创新了人工繁殖布巢收卵和孵苗技术工艺,总结了一套实用的规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较好繁苗育种效果,为福建推广省内江河、库区等大水域增殖提供3000多万尾三角鲂苗种。其人工繁殖布巢孵苗技术在三明市辖区12县(市)推广,广泛应用于三角鲂、团头鲂、建鲤等粘性卵鱼类的人工繁殖生产中,为粘性卵鱼类规模人工繁苗生产,  相似文献   

4.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属鲤科、鳊亚科,鲂属,俗称三角鳊,为水体中下层的杂食性鱼类。笔者1989年从湖北金沙河水库引进三角鲂夏花鱼种,经池塘保种培育亲鱼,从1993年起进行规模人工繁殖,10年共培育苗种3200万尾,供应推广省内江河、水库、电站库区等大水域增殖效果良好。现将三角鲂人工繁殖育苗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凌明亮  张霞  冯毅  李艳 《水利渔业》2004,24(4):34-35
鲥鱼是名贵鱼,为典型的溯河性鱼,长江、珠江、钱塘江鲥鱼资源已严重衰退,甚至绝迹。从鲥鱼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特性出发,对鲥鱼的人工繁殖与池塘养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就如何保护这一名贵的水产资源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2人工繁殖在南方大口鲶的人工繁殖中,优质亲本是基础,培育成熟是关键,提高鱼苗成活率是难点。不少地方失败的厚因就在于,所用亲本种质不纳或未达成熟年龄,或亲本培育不力,致使发育不良。ZI亲本选留亲本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可根据当地实际具体确定。2.11从江河、外湖的渔  相似文献   

7.
“河蚬人工育苗技术”于1995年列入苏州市苏科农(95)154号科研项目,经三年努力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于1996年10月22日通过专家鉴定。该课题获得平均每平方米1.97万只幼蜕的成绩,基本解决了河规的人工繁殖及现苗、规种培育的整套技术,开展的太湖放流增殖也取得了开创性成效。对增加河蜕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吴县市“河蚬人工育苗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吴县市水产局!江苏  相似文献   

8.
<正>河鲈是新疆额尔齐斯河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且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合深加工,是深加工的好原料,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自2002年就该鱼进行繁殖及养殖开发至今,技术逐渐成熟,本文详细介绍了2011~2015年间五家渠试验基地河鲈人工繁殖、夏花发塘情况及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敬群 《水利渔业》1987,(6):F003-F003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在亚洲东部沿海的大陆架栖息肥育。每年的7~8月由海进入江河繁殖。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中华鲟生殖洄游通道的阻隔,引起普遍的关注。葛洲坝工程管理局,在宜昌市小溪塔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进行人工繁殖和培育幼鲟放流,为保护中华鲟资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吻鮠养殖技术讲座(二)第二讲人工繁殖1.亲鱼人工繁殖用的亲鱼来源有三:一是在繁殖季节从江河天然产卵场及其邻近江段选购渔民用网具或小滑钩捕获的,体重在3千克以上的鱼,根据其性腺发育情况、伤势轻重和当时的水温、气候条件,能催产的立即催产,不能催产的可在...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2005年开始引进河鲈,连续开展池塘健康养殖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证明其适宜山东省淡水水域环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化暗纹东方是人工驯化养殖的产物,它是指野生暗纹东方繁育的F1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获得的F2代及其子代。随着近十年来对暗纹东方繁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野生暗纹东方的人工繁殖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而家化暗纹东方的全人工繁殖技术虽有一定的进展,但整个技术过程还处于摸索探讨阶段。笔者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家化暗纹东方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全部工作,现将家化暗纹东方全人工繁殖的有关技术简介如下。所谓全人工繁殖,是指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其一生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幼鱼、…  相似文献   

13.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宝应县子婴河乡特种水产养殖户毕文彩12年来专事龟、鳖、鳝的养殖,并勤于钻研技术,对龟、鳖、鳝的生活习性、人工繁殖及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江和珠江正面临着中华鲟的繁殖保护问题。随着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筑拦河犬坝,阻挡了中华鲟的溯河产卵洄游通道,因此,开展鲟鱼的人工繁殖和鱼苗的增殖放流,乃是巾华鲟的繁殖保护措施之一。现将美国开展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经验介绍如下,为我国今后开展中华鲟的增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鳖的繁殖技术是发展规模养鳖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里所讲的人工繁殖其概念与家鱼人工繁殖是不相同的,鳖的人工繁殖是指亲鳖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行交配、产卵,然后经人工采集,在室内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应该说鳖卵的孵化过程较之禽蛋的孵化,无论在设备上或者技术上要简单得多,这主要是鳖卵在孵化过程中允许温度的变幅较大,现就鳖的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省经过10年的刻苦研究,鲻鱼人工繁殖苗种获得成功。其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推动了国内外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开展。特别是对鲻鱼亲鱼的培育、激素诱导及仔鱼培育等方面,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经验。为了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推动我国其它地区开展鲻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现将台湾鲻鱼人工繁殖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钟麟(1915—1996),鱼类养殖学家,家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创始人。他在1958年创造了“生态生理催产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池养家鱼全人工繁殖,结束了我国淡水养鱼依赖从江河捕捞天然鱼苗的历史。他为第三世界国家培训人才,为发展各国淡水养鱼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熊炎成 《内陆水产》2007,32(3):23-24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从美国引进匙吻鲟,先后在湖北、四川、北京、广东等地试养,现已有一大批匙吻鲟进入性成熟阶段,可以作为亲本进行人工繁殖。然而,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在进行匙吻鲟的人工繁殖,而且大多处于探索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匙吻鲟的人工繁殖确实对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生产单位难以承担;二是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匙吻鲟繁殖对催产药物、孵化设施、水质条件和开口饵料等有特殊要求,人工繁殖的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三是少数经营者为了达到“炒种”的目的,利用人们对匙吻鲟繁殖技术了解不多的情况,故意将其神秘化,故弄玄虚,说得高深莫测,从而使很多有匙吻鲟亲本的单位畏难却步,放弃了匙吻鲟的人工繁殖,致使匙吻鲟苗种长期依赖进口,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现将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重要经济鱼类暗纹东方(Takifuguobscurus)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通常依靠捕捞自然成熟的野生亲鱼,通过人工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但往往由于收集来的野生亲鱼性腺发育欠佳,直接催产不但无法保证高而稳定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而且会造成亲鱼死亡。这也是每年虽有众多厂家进行河人工繁殖,但只有极少数几家能上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收集的野生暗纹东方进行驯化培育,使其摄食鲜活饵料,增加营养,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后再进行催产,受精卵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苗种生产稳步增长。本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