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五味子(S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并比较了索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的抑菌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法中随着五味子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增强,微波提取法中功率400 W,料液比5:70,反应时间5 min时五味子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2.
番茄茎叶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平行提取,以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瓜类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番茄不同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液对特定病菌都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白腐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对其它病菌也都有很好的活性。番茄茎叶的水提取液对供试8种病原菌的综合抑制效果最好,对葡萄白腐病菌、葡萄黑痘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高达100%,对瓜类枯萎病菌抑菌效果最差也为67.74%。,因此,水应作为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的首选溶剂,石油醚可作为有机溶剂提取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物质的溶剂。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健康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Bv1-4。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序列分析,将菌株Bv1-4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腐皮和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54%、68.28%和66.87%;进一步的抑菌谱测试表明Bv1-4对菜豆壳球孢、齐整小核菌、细极链格孢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Bv1-4后,丹参茎叶和根系鲜重较无菌水对照组均有显著提升,提升率分别为70.97%和70.37%;Bv1-4分别与丹参根腐病三种病原菌先后混合接种后,调查发病等级计算防效均可达80.00%以上。综上,Bv1-4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较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靶标菌,测定了63株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除1株未表现出抑菌活性外,其余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其中有6.3%的菌株抑菌带大于10 mm,7株细菌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菌核形成,1株细菌可完全抑制菌核萌发;此外,结合生物测定结果,从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生防菌株Em7,其无菌培养滤液对温室苗期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7.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于接种病菌前后不同时间喷施菌株Em7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均有防治效果,但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以接种病菌前24 h喷施防效最高。原液及不同稀释度无菌培养滤液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及病害防治的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与发育会产生明显影响,可致使菌丝畸形、皱缩及细胞质外渗。  相似文献   

5.
用乙醇温浸法提取瑞香狼毒根的活性物质,对11种常见植物病害的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液中存在抑菌活性物质,对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其他几种病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并从中筛选玉米病害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培养法从玉米根际分离得到1584株细菌,分别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以玉米大斑菌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162株具有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1株抑菌效果最强,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对4种玉米病害病原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且含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其脂肽类物质粗提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81.56%。总体来看,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防治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8.
吴慧芳  蒙耀  石晖琴  魏琳  沈硕 《植物保护》2024,50(3):111-120
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干腐病是影响马铃薯贮存期间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治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药剂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为病原菌, 测定分离自马铃薯块茎的菌株2-1-9-CJK-2的抑菌活性。该菌株发酵液、无菌发酵液、菌悬液、胞内组分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对腐皮镰孢均具有抑菌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3.37%、61.92%、80.82%、44.01%和49.16%。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马铃薯切片试验和马铃薯块茎试验表明, 当菌株发酵液浓度为1×109 cfu/mL时, 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除此之外, 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具有溶磷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但不具有溶血性, 并且对供试的其他6种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2-1-9-CJK-2抑菌谱广, 具有生物安全性, 对腐皮镰孢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可为马铃薯干腐病生防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防菌株YB-8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生防菌株YB-8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并测定了该菌株盆栽防病效果及抑菌谱,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YB-81菌株。结果表明:YB-8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作用强,抑菌带和抑制率分别为15 mm和80.5%;盆栽防效较好,发酵产物稀释10倍的预防效果达到77.5%,治疗效果不及预防效果;YB-81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YB-8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高效拮抗丹参根腐病病原菌的生防菌株,该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对丹参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47株放线菌中,成功筛选得到了10株具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其中zyzx-001、zyzx-013、zyzx-124抑菌效果较好,其抑菌率超过60%。通过滤纸片法对10株生防菌株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这10株生防菌的发酵液均可对丹参根腐病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说明这10株菌株均可产生抑制丹参根腐病病原菌的活性物质。综合比较,菌株zyzx-001抑制作用最强。经鉴定,菌株zyzx-001属于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11.
水稻对恶苗病的抗性与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鉴定了411个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1个(Te70),抗病品种12(TR9等),其余为感病品种。籼稻比粳稻感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初选10个鉴别品种对湖南收集分离的5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进行测定,表明恶苗病菌致病性存在分化,50个菌株分属4个群11个小种。小种I1为湖南的优势小种。抗病品种的锌、酚类物质含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则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12.
用浸根接种法测定了国内外62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older et al.)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127个,中抗品种210个,中感品种189个,高感品种96个。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国际水稻(IR系统)品种较为抗病,而斯里兰卡水稻(BG系统)品种较为感病。用来自四个省的10个水稻菌株和2个玉米菌株(E.chrysanthemi pv.zeae)在20个水稻品种上人工接种测定,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菌株并无致病性分化现象;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玉米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3.
辣椒、番茄细菌性疮痂病及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3年,从北京、山西、内蒙、新疆和云南等地的辣椒和番茄病株上分离到19个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和细菌学鉴定,确定这19个菌株为甘蓝黑腐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oidge) Dye,1978)。供试19个菌株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其中,3个菌株为番茄小种1(XcvT race1),仅存在于北京地区,其它16个菌株均属于辣椒-番茄小种3(XcvPT race3),分布广,为我国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4.
作者叙述了1980和1981年对谷子品种抗粟瘟病鉴定研究工作。明确了419个国内优良谷子品种的抗病性,其中27个为高抗品种,79个为抗病品种;从241个国外引进谷子品种中初步看出日本、朝鲜的谷子抗病品种较多,且有利用价值。同时,观察到谷子品种抗病性与品种原产地生态条件关系密切。研究了谷子品种不同发育阶段抗瘟性的相关性。初步看出苗期与穗期、孕穗期(叶期)与穗期的抗瘟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东北地区龙胆草斑枯病的调查,明确了斑枯病是龙胆草上发生最普遍,为为最重的病害之一。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致病性及寄入范围的测定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的测定结果表明,龙胆草斑枯病菌有SeptoriamicrosporaSpeg.、S.gentianaeThum.和S.gentinicolaBaudysetPicb.。其中S.micropsora为害性最强,是主要病原菌,S.gentian  相似文献   

16.
四季豆枯萎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宁市郊11个病区采集的四季豆枯萎病株标样,经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 Kend & Syd)。此病在南宁于4月上中旬四季豆初花期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盛花至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用滤纸碟法进行药效试验的结果,40%灭病威300-500倍液的抑菌圈最大,田间灌根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可用种子重量的0.5%多菌灵可湿性粉拌种。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秋抗19号和秋抗6号较抗病。  相似文献   

17.
从南宁市郊11个病区采集的四季豆枯萎病株标样,经分离培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证明其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 Kend & Syd)。此病在南宁于4月上中旬四季豆初花期开始发生,5月中下旬盛花至结荚期为发病高峰期。用滤纸碟法进行药效试验的结果,40%灭病威300—500倍液的抑菌圈最大,田间灌根防治也有一定效果。可用种子重量的0.5%多菌灵可湿性粉拌种。品种间抗病性有显著差异,秋抗19号和秋抗6号较抗病。  相似文献   

18.
柑桔黄龙病病原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合成了中国柑桔黄龙病病原的一段DNA片段。将此片段插入到pUC18的EcoRI位点,并转化进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DH5α菌株中。通过PCR鉴定,限制性内切酶(EcoRI)酶切分析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均表明克隆成功。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片段与已知相应序列间同源性达98.6%。该研究为制备柑桔黄龙病病原DNA分子探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脚腐病是柑桔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四川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发病率轻者为10%—20%,重者达80%以上。该病不仅削弱树势,降低产量,而且会造成植株大量死亡。对其病原菌,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左华清等(1985)认为是以镰刀菌为主,鲁显道(1984)、游标等(1987)认为是疫霉菌。1986—1989年,作者对该病原菌作了系统研究,现将部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荸荠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荸荠茎腐病是荸荠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新月弯孢霉被证明为该病的病原菌。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是:温度为28-33℃,酸碱度为pH6-8,相对湿度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