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提出车辆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对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和适应性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汽专加速过程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PI控制方法和逻辑门限控制方法设计了油门控制系统和驱动轮制动控制系统,并设计了路面自动识别系统,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控制算法能有效抑制各工况下驱动轮的过度滑转,改善加速性能,并能准确识别路面附着的变化,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基于变速器挡位控制与发动机输出转矩联合控制的牵引力控制策略,并给出了控制流程。建立了车辆起步加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起步加速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发动机及自动变速器联合控制的TCS策略能够有效控制驱动轮的滑转率,提高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起步加速性能,为后期的控制器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Car和Simulink的主动悬架遗传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策略设计了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并通过Matlab编写了控制算法,基于ADAMS/Car和Matlab/Simulink对主动悬架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通过随机路面输入和脉冲路面输入下的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联合仿真的方法正确、可行,同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牵引力控制系统门限值压力控制策略容易产生控制超调的缺点,提出基于路面条件判断的压力控制策略.利用轮速信号进行路面条件判断,针对不同路面条件提出不同的压力控制目标,计算需要的目标压力并估算实际的干涉压力.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大大减小制动力矩与发动机驱动力矩的无谓对耗,能够有效减少压力波动及轮速波动,在对开路面上汽车的起步加速能力提高了47%.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履带车辆二自由度车体振动模型,选定状态变量,得出悬挂系统状态方程和振动微分方程。提出了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硬土路面激励下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并与被动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很好控制车体位移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防抱死系统控制问题,基于CarSim软件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设计了ABS模糊PID控制器,搭建了路面识别控制器模型,分别在高低对接路面和高低对开路面上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实验进行ABS控制策略仿真实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证明,基于道路自识别的模糊控PID制相对无路面识别固定滑移率控制的汽车缩短了制动时间和距离,提高了汽车制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集成式电子驻车系统起步辅助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汽车起步时对驾驶员驾驶技术的要求和驾驶员误操作造成的驻车制动系统寿命的缩短,在集成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基础上研究汽车起步时的辅助控制。通过对车辆起步受力工况的详细分析,归纳了车辆起步的工况,同时详细计算得出车辆起步时的阻力,为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基础。对集成式EPB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实现车辆起步控制的可行性。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集成式电子驻车系统起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实现了起步时的辅助控制,解决了车辆起步时对驾驶员技术的依赖,提高了驻车制动系统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9.
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神经网络PID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提出一种电子差速履带车辆转向转矩模拟神经网络PID(ANNPID)控制策略,由双电动机转向转矩协调控制、ANNPID控制和感应电动机转矩控制组成.通过建立双感应电动机独立驱动履带车辆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实现基于ANNPID控制的转向转矩协调分配和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的感应电动机间接磁场定向(IFOC)转矩控制.采用该策略,在不同转向半径的行驶转向工况、0.5B半径转向工况和中心转向工况下的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低速转向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农用车辆电磁制动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用车辆电磁制动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述,并建立了农用车辆电磁制动系统的整体模型,采用模糊控制完成了汽车电磁制动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并对其进行遗传算法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模糊控制方法与仿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轮滑移率的汽车防抱模糊控制方法。以某车型为例,建立了制动过程的整车模型、车轮模型、制动器模型和轮胎模型,并对这种基于滑移率的模糊防抱控制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控制方法能够达到理想的制动控制效果,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车辆ABS控制算法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车辆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逻辑门限值和滑移率ABS控制算法的不足,并提出了基于路面附着系数的ABS控制算法。设计和开发了适应于BJ2020车型的单轮防抱制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在转鼓试验台架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证实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为防抱制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进行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及控制算法研究,需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首先建立基于魔术公式轮胎模型的非线性二自由度整车模型,然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训练逼近映射汽车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最后采用模糊控制方法由车速、转向盘转角等得到转向传动比控制算法。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整车模型与样本数据较好吻合,满足研究需要。转向传动比模糊控制算法考虑了转向轻便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滑移率与不同路面附着系数关系对各种路面制动工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完善全工况类型路面农用车辆防抱制动系统仿真内容为目的,设计滑移率为控制门限值的复杂路面制动仿真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滑移率模型、复杂路面模型、滑移率控制策略模型和复杂路面仿真模型。通过设定控制滑移率门限值得到单轮农用车辆附着系数交变制动时车速与轮速曲线变化情况。滑移率变化值处在最佳滑移率预定范围内,仿真试验验证了复杂路面车辆防抱制动系统滑移率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对汽车转向过程进行分析,简化了EPS系统模型,推导出了不同控制方式时装备EPS汽车侧向加速度的传递函数。在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通过Matlab对汽车侧向加速度响应进行了仿真。比较了EPS在不同控制方式时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情况,分析了比例增益、微分增益、车速以及驱动力对侧向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该研究对汽车设计有一定的理论工程意义,并为今后研究开发EPS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基于目标控制器的汽车牵引力控制算法,设计了汽车牵引力控制软件在环仿真系统,并对后轮驱动越野汽车进行了软件在环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算法有效地消除了驱动轮过度滑转的现象,提高了车速,为目标控制器的软件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MF轮胎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影响路面附着系数的因素,详尽分析了在6种典型路面上滑移率与附着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利用轮速等汽车动力学参数便捷识别路面状态的方法。该方法在典型路面特性的基础上,将估计的路面附着系数与典型路面的特性进行比较,并给出路面的状态。最后在直线制动工况下模拟了该路面状态识别方法在分离路面和组合路面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路面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制动器试验台对路试进行模拟试验,将LabVIEW运用于汽车制动领域的研究,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LbVIEW的汽车制动器速度控制系统。系统针对实际控制系统验证范围有限等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应用于实际,以达到检测制动器性能的目的。试验证明,该汽车制动器控制系统能够描绘出汽车运行的变化规律,可以测试出汽车制动器的性能,符合最初设计目标及要求,实现了对汽车制动器工作台的模拟功能,提高了国内制动器的质量验证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利用Adams/CAR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DYC控制方法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在Matlab中建立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和与ADAMS联合的控制模块,实现ADAMS与Matlab的车辆稳定性控制联合仿真;通过调节控制系统参数,对湿滑路面的阶跃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联合仿真的结果,使控制器对车辆的稳定性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结果表明,本控制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