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畜牧水产系设有畜牧、兽医、淡水渔业3个本科专业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1个专科专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畜牧专业培养从事畜牧生产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兽医专业培养从事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淡水渔业专业培养从事淡水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的增养殖生产、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渔业科技人才;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培养适应饲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技的高级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3):F002-F00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前身为农学系,始建于1935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2004年7月更名为农学院。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合理的师资队伍和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干部。经过数代农学人近70年的辛勤耕耘,至今共培养毕业生6000余人,学生遍及国内大多数省份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专职教师20人,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博士和在职博士生5人,硕士和在职硕士生10人。学院拥有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个硕士点;现有农学(含农学、种子工程2个方向)和烟草两个本科专业以及综合实验室、种子科学实验室、小麦育种实验室、作物栽培实验室、耕作实验室、经济作物实验室等6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在校研究生、本科生730余人。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省“十五”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学研究项目等共36项,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村科技二等奖等12项。农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作物种子学、耕作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推广学、种子检验、加工、贮藏及经营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学。烟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烟草科学与技术、烟草遗传育种、烟草栽培、烟草调制、烟草分级与检验、烟草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烟草生产、烟草加工、烟草经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烟草生产、烟草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育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烟草病理学、烟草昆虫学、烟草栽培学、烟草育种学、烟草调制学、烟草分级、烟产品营销学、机械学原理、烟草检验、企业经营管理。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点(与生命科学学院合建):  相似文献   

3.
农学专业以培养从事作物栽培、耕和育种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高级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除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外,还应当相应地建立较为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与特色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农机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学、机械学、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相关装备的开发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及使用维护方面的基本训练,能从事农业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教学、营销、推广与运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19,(5):279-282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应用型农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主干课程农产品贸易学的教学体系开展了多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产品贸易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农学基础扎实、农业政策清晰、国际贸易与实务素质高、农业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专业 博士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植物学 硕士专业 植物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植物遗传育种 蔬菜学 果树学 农业 昆虫与害虫防治 植物病理学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 作物学 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种植业领域) 本科专业 农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农学类主干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植保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根据新时期对植保本科人才的要求与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方式和学籍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力图从高校管理、教与学各个环节保证人才培养,为植保领域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植保人才。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产实践教学,是目前高等农业院校在教学改革中普遍重视与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我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建立《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体系的问题。即:根据农业专科教育的特点,把学生入学后的三个学年作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生产劳动课、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有机地联系起来,通盘安排,落实计划,完善制度,狠抓质量,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农业应用型技术人才。这是在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上的一个有益尝试与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农学类主干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植保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根据新时期对植保本科人才的要求与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试方式和学籍管理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力图从高校管理、教与学各个环节保证人才培养,为植保领域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植保人才。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06,(10):1-1
为鼓励高中毕业生就读农业种养技术专业,浙江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就读省内本科院校农学类专业和高职(高专)农业种养技术34个专业的本省户籍学生免缴学费,所需经费由省财政负担。实行免收学费的高职(高专)农业种养技术专业共有21个,分别是: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兼学术型的卓越农学人才是我国广大农业类高等院校的重要历史任务。本文从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目前农业类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阐述了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依托科研试验基地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级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3.
《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之一。该文根据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学的专业教育也在发展,而对于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高了要求。传统的农学专业主要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为了适应农业的发展要求,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提升为面向"三农"的人才培养,即是"种、养和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创新性农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高校所开设的实验课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农学相关的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而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尚存在众多弊 端,阻碍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拟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 新思路,以期构建较为完整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应用型创新农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而为高等学校农学及其它学科的应 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不可避免,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亟待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资格认定将成为引领我国高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前行方向之一。根据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产业的新特征及国际资格框架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学生适应智慧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原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物联网技术和管理与决策等领域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能够从事系统智能监测、决策分析、智能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2012,(10):65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一同诞生于1952年,伴随着学院60年的历史变革,现代农业工程系也由原来的农学专业、农学学科、植物科学系一路成长为现在的现代农业工程系。该系开设有种子生产与经营、植物保护和生物技术三个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高级实验师2人,聘有行业企业知名专家35人任兼职教授;拥有各类实验室15个。设备齐全。  相似文献   

18.
正安海梅,女,中共党员,1971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门源县,1993年毕业于青海省农林学校农学专业,2008年毕业于青海大学农学专业本科。现任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海北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北州种子管理站)负责人、推广研究员、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大麦青稞现代产业技术体系海北综合试验站站长、青海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作为高寒冷凉区科研带头人,她始终心系高寒农业生产的难点,致力于高寒冷凉地区农业生产品种优质、高产和多元化的研究和试验。参加工作27年以来,她一直工作在平均海拔3000m以上地区从事高寒冷凉青稞、油菜为主的作物品种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农学人才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对农业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掌握农业类专业技术的人才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农业发展要求,英语素养成为农学人才必备的语言能力。本文从提升农学本科生英语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农学本科生英语教学现状,并结合项目式学习理论探索提升农学本科生英语素养的途径,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英语素养的应用型农学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湖南省唯一的高等农业学府,肩负着全省农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任。立足本省,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对本校农学专业教师、学生和4届农学专业毕业生共500余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省农学专业本科人才面向的人才市场、人才的素质要求、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培养方式和途径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