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茶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上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极品红茶,每500克可以卖几千上万元,名优红茶如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价格也较高。而用夏暑铁观音等茶叶品种加工的普通红茶则每500克只需三、五十元。为此,个别红茶爱好者怀疑红茶有添加色素的可能,实际上红茶的红汤红叶品质是在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红茶包括工夫红茶(安徽祁门县祁门工夫、云南保山县滇红工夫、福建福安市坦洋工夫、福建政和县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茶"西游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骥 《农业考古》2005,(2):269-270
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是红茶的故乡。武夷山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小种红茶的发祥地,因此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茶叶良种对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今红茶、大宗绿茶市场疲软,效益低下、品种陈旧的茶园,迫切需要改造、优化调整茶树品种结构,以快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采用嫁接的方法就是更新品种的途径之一。嫁接换种投入少、成园快、效益高,嫁接方法中的劈接法优势最突出。视频中详细讲解了正确的劈接方法,以助茶农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是新兴的红茶生产区,拥有茶园666.667hm2,茶农队伍5万。2000年初,该乡从福建武夷山红茶产区引进红茶制作技术,现全乡各行政村都有红茶加工户,总计加工厂1000余家,加工队伍2万多人。年产干红茶7500万kg,产值超60亿元。加工大户100多家,产值大户年产红茶超亿元。红茶加工已成为该乡茶叶加工的主要产品,红茶加工收入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渠道。因而,因势利导,及时规划,大力发展赤寿红茶产业集约化生产,已渐成趋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巩志 《农业考古》2004,(4):123-125
十七纪纪,中国福建崇安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村)小种红茶的面世,开中国红茶的新纪元,十八世纪,由小种红茶演化创制了闽红工夫,再为祁门工夫……。中国红茶沿着这条发展轨迹,红遍中国,红遍世界。  相似文献   

7.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工夫红茶在国内市场上有抬头之势,也因此带动了陕南工夫红茶加工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个因子来进行鉴定,陕南工夫红茶的品质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居于上乘。  相似文献   

8.
常亚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27-7529,7532
分析了"信阳红"红茶品牌的培育模型,指出了"信阳红"红茶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如茶叶基地建设面临衰老茶叶面积较大、红茶生产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红茶质量安全保障问题、红茶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等,对"信阳红"红茶品牌的成长路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出兼具绿茶的品相与红茶内质的扁形红茶的加工工艺。[方法]通过对龙井茶与红茶加工工艺的组合研究,结合2种工艺的优势,克服不足,试制出扁形红茶。[结果]研究试制的扁形红茶,其品质与传统工艺加工的条形工夫红茶相当,部分指标优于工夫红茶;其光滑扁平的外形改变了传统红茶的单一外形,形成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红茶加工工艺。[结论]研究可为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姚永培 《农业考古》1990,(1):308-311
台湾茶业自19世纪60年代后兴起,成为最大宗出口土特产品,其茶类一直为乌龙茶和包种茶。20世纪后,印度、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所产红茶有力地冲进了世界茶叶市场,致使一些传统的绿茶生产国陷入困境,台湾茶叶更是沉闷不堪。对此,台湾于20年代末,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抓住时机兴起红茶,短短几年便使红茶成为最大宗茶类,进入了红茶时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红茶的发展沿革、生产现状、市场动态、研究进展等产业发展概况;针对红茶加工与品质特性,分别从加工原料需求、工夫红茶加工、红碎茶加工、特种红茶加工、红茶加工设备升级等方面,对红茶产业提升 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从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模式、红茶品牌系统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与社会保障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黑茶陈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茶陈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陈化"对黑茶感官品质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在水分、氧气、光照、温度条件和微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黑茶的感官品质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品质成分、香气成分在陈化过程中均发生不同趋势、不同程度的变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黑茶的品质得到提高和改善,具有"越陈越香"的趋势。深入研究黑茶陈化的实质,对于促进黑茶理性消费、黑茶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茶叶产业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年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以及国内茶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茶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增长趋势,茶叶年消费量增加,茶叶产业规模继续扩张;国内茶叶产业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茶叶产品结构继续调整,绿茶依然保持市场主导地位,红茶、黑茶仍是消费的热点,黄茶近两年产量增加的趋势较大,其他茶类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红茶以特有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在日益激烈的红茶国际竞争环境下,开展优质红茶种质资源的筛选,对提高云南红茶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以51个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鲜叶为材料,通过对红碎茶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红碎茶品质优良且内含物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可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红茶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冬茶与祁门红茶、松萝绿茶进行对比,研究不同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冬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是祁门红茶、松萝绿茶的4.11、3.88倍,冬茶的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冬茶具有不同于其他茶的独特化学性质与口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鹤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发展现状和问题,阐述了推动鹤山茶业发展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以解决种植效益低、后续人才缺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开拓新渠道。  相似文献   

17.
陈木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分析了英德市红茶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介绍了英德市旅游发展概况,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相协调发展、茶园融入文化体验型旅游元素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茶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强调科学规划、建设品牌形象、创新旅游观光元素、提升红茶文化内涵与层次。旨在探索英德市茶叶及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英德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凤琼  梁名志  王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5-7336,7339
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产出;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凸显普洱茶、红茶产品优势,提高精深产品的比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打造云茶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构建力度,提升云茶综合效益这5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九曲红梅茶是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之一。在红茶消费热兴起的环境下,如何振兴与发展杭州十大名茶中的唯一红茶——九曲红梅,成为杭州茶产业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与评价九曲红梅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九曲红梅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的茶叶市场消费的影响,因此,探讨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茶叶市场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几个县市的抽样调查,结合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总结了符合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消费特点及云南茶叶市场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南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茶叶市场消费调整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