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东省胶东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2011年5月,在城阳、胶州和莱阳的3个小麦样田定期取样,在实验室内检测土壤中的小麦孢囊线虫(CCN)的孢囊、2龄幼虫和根组织内的各虫态。结果表明,2010年秋冬3地样田土壤中未检测到游离的2龄幼虫及其对根系的侵染;2龄幼虫进入土壤的始期为2011年3月初,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干旱等不利的土壤条件,2龄幼虫对根系的侵染直到4月初才发生在城阳样田中,而胶州和莱阳由于其更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侵染又向后分别推迟了约20天和30天;根系内CCN从2龄到4龄幼虫的发育,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在莱阳则出现在5月中下旬;成虫突破根系,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5月中旬,在莱阳出现在5月下旬,异常干旱强烈抑制CCN的冬后侵染。  相似文献   

2.
赵杰  张管曲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496-3503
【目的】明确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小麦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发生状况及其田间侵染规律,为陕西省CCN的综合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采用五点法随机取样、芬萘维克漂浮法(Fenwick)分离孢囊、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定孢囊线虫种类;定点定期取样,利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法对根系染色,显微镜检查根内线虫虫态与数量。【结果】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和陕北地区等24个县(市)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病的致病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麟游县的平均孢囊量最高,为32.0个/100 g土,永寿县的平均孢囊量最低,为5.5个/100 g土。调查的陕北地区县市没有发现CCN。冬小麦秋播后,土壤中CCN孢囊孵化后的2龄幼虫(J2)即可侵入根系内。翌年小麦返青,J2幼虫开始侵染,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开始出现3龄幼虫(J3),4月下旬J3开始膨大,5月初在小麦根表可见白色孢囊。【结论】麟游县、永寿县、礼泉县和武功县为CCN 新发生地区;CCN在陕西省存在秋播后与返青后2个侵染阶段,1年发生1个世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结线虫是烟草栽培中引发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移栽初期易受多种根结线虫的侵染。检测植烟土壤中病原种群、侵染动态、二龄幼虫(J2)的数量,便于有效防控该病害。【方法】2013年秋采烤烟叶结束后采集病株根系和根际土壤,通过烟株根结中雌虫会阴花纹显微观察分析花生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种群比例;利用采集的病圃土用于室内烟苗移栽,从移栽后第6天开始至21 d检测幼虫侵染入根系的动态。进一步将室内检测结果与2014年在病圃烟田移栽后检测的侵染动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株根结内检测到根结线虫3个种群:花生根结线虫(52.6%),爪哇根结线虫(31.6%)和南方根结线虫(15.8%)。移栽烟苗前田间土壤50 m L中的平均J2数量为8.4条。检测了室内和田间移栽烟苗后的6~21 d根组织内J2,室内侵染高峰期所需的时间较短,且侵染率显著高于田间试验。【结论】烟田病圃中存在3种根结线虫,移栽烟苗前病圃土壤中仍检测到J2平均8.4条/50 m L,室内与田间移栽烟苗后J2侵入根组织内的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4.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9年5~7月,在山东省13地级市61个县/区调查、采集小麦根系及根围土样本115份,在76份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CCN)的孢囊,检出率为66.1%,孢囊密度为每200mL土壤0~326个。调查结果表明,CCN在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青岛等11个地级市的47个县/区有发生,但发生状况在各地间差异很大:孢囊检出率前5位的是枣庄、聊城、青岛、济宁和菏泽,平均孢囊密度前5位的是聊城、青岛、德州、菏泽和东营;在13地级市的14个县/区未检查到孢囊,而在采自日照市和临沂市的7个县/区的15个样本中均没有检查到CCN孢囊。调查结果同时表明,CCN的远距离传播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河流的流水携带有关。有些小麦地块CCN孢囊密度很大,已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上新的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2015年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Ha)在胶东麦田的发生状况,在莱阳和即墨样田对Ha定点和定期取样,通过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中线虫染色后镜检,测定不同时期Ha各虫态群体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Ha 2龄幼虫土壤孵出量和根系侵入量上,莱阳样田均是即墨样田的1.4倍;在3龄幼虫和4龄幼虫发育量上,莱阳样田分别是即墨样田的1.8倍和1.7倍;在白色雌虫产生量上,莱阳样田是即墨样田的39倍;在Ha繁殖系数上,莱阳样田是即墨样田的6.5倍.有迹象表明,更加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是导致即墨样田Ha繁殖系数极其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番茄根结线虫分离和苗期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5年番茄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状况调查,得出蔬菜栽培地的根结线虫发病率为90%-100%。采集发病株根系及其附着的根系土,利用蔗糖高渗溶液离心法与分离筛法分离,获得病原线虫3种虫态的虫体。接种不同虫态的分离物于培养的番茄幼苗,培养56d后,调查结果显示:已分化并具有卵雏形的雌虫所产生根结和卵块团的数量极少,缺乏侵染性;接种虫卵和幼虫对苗期番茄根系具有侵染性,但形成根结时间不同,接种幼虫后10d可见根结雏形,同时接种的虫卵,16d可见根结雏形,病圃土则需17d;接种J2幼虫后,苗期番茄单株平均形成卵块团数为48.1个,虫卵和病圃土则约有4.5个,表明接种幼虫是测试植物对根结线虫敏感性的有效虫态。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蔬菜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在日光温室中的种群动态,对河北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土壤中及根系上的线虫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一年四季均可检测到2龄幼虫(J2)和卵。土壤中J2和卵的数量在7月中旬作物收获时达到高峰(450.1条/100mL土和333.4粒/100mL土),在7月19日—9月14日作物休闲季节均呈下降趋势,12月下旬秋冬茬作物收获时分别达到30.3条/100 mL和176粒/100mL土。对冬春茬黄瓜,J2大量侵入期在3~5月,高峰期在3月下旬;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和6月中下旬;根结数量在6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对秋冬茬黄瓜,J2和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均在10月中旬;4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10月下旬;12月下旬根系内雌虫数量和根结数量在秋冬茬黄瓜收获时达到高峰期。对一年两茬日光温室黄瓜,根结线虫对冬春茬的危害重于秋冬茬。  相似文献   

8.
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是中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造成小麦重大产量和经济损失。于2011—2012小麦生长季研究了北京地区禾谷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田间种群动态及侵染致病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季内有2个2龄幼虫的孵化高峰。第1个小高峰出现在11月下旬,每100 m L土壤中最多可检测到105条2龄幼虫。而主要的孵化高峰出现在翌年春季的3月下旬—4月上旬,每100 m L土壤中最高可检测到295条2龄幼虫。秋季孵化的2龄幼虫能够侵染小麦并安全越冬,但春季孵化的2龄幼虫侵染更为严重,4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内可检测到230条幼虫。尽管禾谷胞囊线虫在1个生长季内可以侵染2次,但却只能发育形成1代成虫,至5月中旬平均每株小麦根系上雌虫数量可达287头。为了明确秋季侵染小麦的2龄幼虫来源,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检测了当季新形成胞囊的孵化和侵染潜力。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保存100 d的胞囊相比保存50 d的胞囊能孵化出更多的2龄幼虫(P0.05),而在室温保存50和100 d的胞囊均不能孵化出2龄幼虫。此外,经过4℃预处理的胞囊在小麦越冬期即可孵化2龄幼虫并造成侵染,而室温保存的胞囊不具有侵染能力。说明了低温诱导对于禾谷胞囊线虫北京种群的孵化是必要的,而秋季小麦根系侵染可能是残留在土壤中2年以上的胞囊所致。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禾谷胞囊线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N发生率升高,但发生水平明显较低;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个。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山东17个地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山东分为5类地区。第1类为青岛市;第2类为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第3类为东营市、威海市;第4类为潍坊市、济宁市、枣庄市、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第5类为菏泽市。分析结果与山东的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袁奎明  宋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13-8015,8019
通过对山东"十二五"期间全省集中扶持的3 000个重点贫困村的调查摸底,汇总分析了贫困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并对这些贫困村的区域分布和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滨州5地市及沂蒙革命老区,地理环境主要为山区、库区、湖区、滩区、盐碱涝洼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致贫因素主要是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资源条件差、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公共设施不足等。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5个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落实部门分工责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强化产业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根本消除生存困难;四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辣椒主要病毒种类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PA/PB)、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通用引物(POL-F/POL-R)及已报道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的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PCR、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将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送至公司进行克隆测序。分别将所得的PMMoV、PeVYV和BWYV序列在NCBI上利用BLAST进行检索,利用DNAStar软件中的Megalign将所得序列与Gen Bank中已登录的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软件MEGA 5.05的Clustal W法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以及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系统进化树中各分支置信度(Bootstrap)进行1 000次重复分析。【结果】PMMoV、CMV总检出率分别为61.66%、60.08%;TMGMV、BBWV-2、BWYV、TMV发生也比较普遍,检出率为41.90%、34.78%、33.20%和24.90%;PCV-2、ToMV、TYLCV、PVY、MABYV、PeVYV、PCV-1、ChiVMV、AMV发生侵染现象较少,检出率分别为11.86%、9.88%、9.09%、6.72%、5.53%、3.56%、3.16%、0.79%和0.40%;未检测到Ca CV、PSV、Chi RSV、TSWV和To MMV。通过对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率高达89.92%,其中3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多,所占比例达28.63%,4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5.00%,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1.77%,5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13.31%,一个辣椒样品最多可同时感染6种病毒,侵染率为1.21%;对山东省10个地区的辣椒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辣椒上检出病毒种类最多的为临沂、济宁,检测到12种病毒,其次是烟台、聊城,检测到11种病毒,潍坊、菏泽检测到9种病毒,青岛、德州检测到8种病毒,日照检测到7种病毒,淄博检测到6种病毒,日照地区辣椒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100%,菏泽地区复合侵染率最低,为69.23%。分别根据PMMoV的部分CP基因序列、PeVYV部分Rd Rp、CP、MP基因序列以及BWYV部分CP、MP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PMMoV山东分离物SD60与中国贵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PeVYV山东分离物SDRZ31-1与意大利IT83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BWYV山东分离物SD与韩国分离物L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在山东省采集的253份辣椒样品可被15种病毒侵染,PMMoV、CMV为主要病毒种类;在山东新检测到的病毒有MABYV、PeVYV、BWYV、PCV-1和PCV-2;明确了山东省主要辣椒产区病毒病发生情况以及病毒种类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种植与养殖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近年山东省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现状,以种植业废弃物资源产生量、养殖饲料需求量、养殖业废弃物产生量、养殖废弃物农田消纳限量为依据,根据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分析山东省种植与养殖结构优化配置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现有沼气工程数量和耕地面积下,目前山东省的剩余有机废弃物农田消纳环境容量为8588万t,其中聊城市和临沂市的剩余空间较大,泰安市、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也有较大的消纳空间,德州市、日照市、东营市都超过其自身消纳能力,其中东营市更是超过其自身消纳水平的30%。说明尽管目前山东省农田对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空间,但各地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为今后山东省种养结合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黄顶菊在山东省的分布和发生情况,实地调查了毗邻黄顶菊初发地河北省的山东省西北部。结果表明,与河北省毗邻的聊城、德州、济南均见黄顶菊疫情,其中聊城灾情最重,在夏津已发现黄顶菊侵入农田。调查还发现,黄顶菊主要沿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主要干道传播,且动物和交通工具都是其传播媒介。黄顶菊在山东的分布调查,为山东黄顶菊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清单,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6》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山东省2015年农业源氨排放量为105.831万t,排放强度为6.71 t·km-2。畜禽养殖是最大的排放源,排放量为68.673万t,占总排放量的64.89%,猪和家禽是畜禽养殖排放量的最大贡献源,两者占畜禽养殖排放量的72.88%;其次是氮肥施用,排放量为30.835万t,占总排放量的29.14%;生物质燃烧、人体排放、土壤本底的氨排放量分别为2.173、2.117、1.943万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05%、2.00%、1.84%;固氮植物的氨排放量最小,仅为0.09万t,不足总排放量的1%。菏泽、德州、潍坊、临沂、济宁、聊城是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大市,氨排放量为7.910~13.662万t。研究表明,应从规范畜禽养殖规模和合理施肥两方面着手,精准施策,以减少山东省农业源氨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烟粉虱地理分布及部分地区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害虫.2006~2007年对山东省11个地市娴粉虱地理分布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烟粉虱在山东省广泛分布,然而其种群密度在不同的地区具有区域不均衡性的特点.潍坊寿光、德州临邑和聊城高唐烟粉虱发生相对严重,而济南历城、临沂沂南、临沂平邑烟粉虱发生相对较轻.探讨了影响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因素以及局部地区烟粉虱种群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实时监测耕地产能和估算耕地粮食产量的可靠手段,对山东省省级尺度的耕地产能进行估算,并分析其耕地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和产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状况,采用MODIS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非遥感数据驱动VPM模型模拟出山东省耕地NPP,通过耕地NPP与耕地作物单产之间的线性关系,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实现耕地NPP到耕地产能的转换,并评价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产能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NPP均值和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黄淮平原南阳盆地两熟区耕地生产力均值在4个农业区划中最高,菏泽、聊城、德州和济宁市的耕地NPP均值在17个地级市中属较高水平。2)利用VPM模型计算2000—2015年山东省耕地总体产能,结果表明总产能呈上升趋势,耕地产能>14 000 kg/hm2的耕地明显增多,<12 000 kg/hm2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鲁西南平原、鲁西北平原、潍坊东部、青岛中部地区的耕地产能较高,山东半岛丘陵区、鲁中南山地区的耕地产能次之,黄河三角洲周围的沿海地区耕地产能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