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苹果根接育苗,是利用出圃苗木的残留根或从大树上剪下的根系作砧木,进行嫁接育苗的方法。据调查,在一定范围内砧根粗细对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一般根粗在0.5~2.0cm之间都可应用。根接育苗多采用劈接或皮下接的嫁接方法,嫁接时期以11~12月为最好,接后进行沙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们在大规模品种改良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接苹果树"改接当年恢复树冠,次年开始结果,第3年丰产"的技术措施。1提早嫁接在我地每年立春过后就可开始嫁接。早接当年新梢生长量大;但此时气温较低,嫁接后必须给接穗套塑料袋。当天气暖和、接芽长到15~20cm时去袋,去袋应在早晨或晚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春季改接果树,除指头粗的小枝用切腹接外,其余大枝一般采用劈接。劈接虽然有愈合力强、牢固之优点,但操作费工,而皮下插接正好克服了这一缺点。 春季嫁接时,首先将那些粗大的枝干从基部20cm处锯掉,然后,用刀子将锯茬削去0.5cm,以防锯口处愈合慢;再用刀子在其背上面顺枝干纵划一长2cm的刀口,深达木质部,并将前端用刀子撬开;再后将削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成品苗出圃后未嫁接成活的砧木或苗木断根,于春季土壤解冻后在室内进行改接,然后栽植于苗圃内,接穗、根系同时生长,俗称“两头忙”。此法可充分利用零散砧木,加速苗木繁育,既经济又便捷,而且苗木生长健壮、质量好,符合合格苗木的要求。采用此法培育的大樱桃苗木当年出圃平均高138.7cm、粗1.84cm,最高165cm、最粗2.35cm。  相似文献   

5.
1 分段嫁接法 春季在海棠苗上嫁接一批中间砧接芽,8月份待中间砧苗生长到2m左右时,把需要嫁接的品种离基砧20cm接第1个芽,以上间隔20cm接1个芽,每株接10个芽左右,采用带木质芽接法(也可把需要嫁接的品种分段嫁接到中间砧高接树上)。  相似文献   

6.
1园地选择选择酸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块秋季对园内所有酸枣深翻树盘20~40cm,深翻过程中切忌伤根,同时每株施入尿素或磷酸二铵25g,裸根者封土埋根。根据砧苗分布情况可将树盘修整成鱼鳞坑或水平阶田,每株砧苗保持1m2树盘,选择1~3年生地径1cm以上酸枣作为砧木并标记,余下的待地径达1cm时再嫁接。2嫁接方法嫁接方法以劈接为好,劈接不成功者或细弱者可在生长季芽接。劈接时间为树液开始流动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嫁接前从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的冬枣母株上选取粗壮无病虫的1~2年生枣头或2~3年生二次枝,剪截成3~5cm的小段作为接穗备用。嫁接时先…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嫁接番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铃薯苗茎作砧木,用番茄的嫩枝作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嫁接后不仅可以成活,而且可以结出无异常口味的番茄和马铃薯.能否嫁接成活与嫁接时砧木茎粗、木质化程度有一定关系,砧木直径大于0.4 cm、小于0.8 cm、无木质化时,嫁接成活率较高.樱桃番茄的接后表现明显优于大番茄.  相似文献   

8.
1)整形。尽量选用直径小于3cm,且靠近主干的枝,锯留15~20cm,边整形边嫁接,5年生左右的树,接10~15个接穗即可。多余的枝清除,伤口涂漆。 2)嫁接方法。直径小于3cm的枝可采用腹接法。直径大于3cm的枝,早春可采用劈接法,接左右2个接穗;离皮后也可采用插皮接法,也要接入2个接穗。腹接和  相似文献   

9.
枇杷快速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十年来 ,枇杷良种苗木繁育技术在不断改进。2 0世纪 6 0年代枇杷育苗采用倒砧嫁接 ,即用近两年时间培养砧木 ,待砧木离地面 4 0cm左右径粗约1 5cm时嫁接 ,接口以下一般叶片已脱落 ,所以砧木要剪倒而不剪断。嫁接方法有切接 ,也有嵌接 ,从播种到出圃需要近 3年时间。 80年代 ,采用剪顶切接技术 ,即用近一年时间培养砧木 ,当砧木离地面15~ 2 0cm处径粗 0 6cm时 ,主干基部留数张叶片 ,剪断顶端幼嫩部分后切接。从播种到出圃需要一年零六个月 ,大大缩短了枇杷育苗周期。而现在 ,从播种至嫁接出圃 ,时间可以缩短到不足一年 ,苗木符合标准 ,…  相似文献   

10.
核桃树高接是低产树品种更新的有效措施,但采用传统方块芽接法嫁接时间晚,新梢生长量小且发育不充实,越冬不安全.而5月20-30日采用嫩枝双舌接或嫩枝劈接法,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嫁接成活新梢长度平均达40cm以上,粗度平均在1.7cm以上;嫁接时间较方块芽接提前10~20d.  相似文献   

11.
咨询服务     
怎样改接黄金梨兼答山西读者 王 杰1 砧木品种的选择 黄金梨与香水、长把、鸭梨、雪花梨等品种嫁接亲和力强,而与洋梨系统的马梨、茄梨品种亲和力差,虽能成活,但一般3~5 a(年)后衰亡,因此不宜作砧木。2 嫁接时期 嫁接早了,树不离皮;嫁接晚了,接芽长得慢。一般以3月中旬嫁接效果好。3 嫁接方法 应根据嫁接时期和树体状况选用不同的嫁接方法。①幼树。在树木未离皮前可采用劈接、腹接、切接等方法;树木离皮后可采用皮下腹接和插皮接;对于比较细的枝条则应采用舌接。②老树。枝头要采取皮下接或劈接;树冠前中部有嫁接枝组的可采用单芽…  相似文献   

12.
盆梅的上盆、管理与老梅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苗木培育。盆栽梅花苗木,要求株矮、茎干粗、基本定形、花枝形成,在苗圃培育3~4年。嫁接后于苗高30cm~40cm时进行剪顶或摘心定干,以控制高度,促进主干增粗,增加分枝,分枝后留150cm~20cm摘心或短截,以增加侧枝,形成花枝,可实现上盆后早开花。  相似文献   

13.
我在日本研修期间实习过黄瓜嫁接。现在日本温室黄瓜的嫁接率达90%以上,嫁接方法有靠接和串接,由于靠接具有要求南瓜和黄瓜的下胚轴的茎粗一致,育苗时很难掌握,接后还要缠条上夹子,接活后还得切断黄瓜根和解除接口的缠条和夹子,接位低或断根不利索枯萎病菌仍可侵染黄瓜等缺点,近几年来日本菜农越来越多地使用串接法嫁接黄瓜,串接后枯萎病菌不易侵染,成活率高又不必缠条和上夹子,值得我国学习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繁殖果树苗一直采用春秋嫁接,第2年秋冬出圃。1990年初夏,我们采用套接和腹接法,实现了桃苗当年培育砧木当年出圃嫁接苗效果。 具体做法是:4月初移植6片叶以上的毛桃实生苗,每m2栽植 53株, 6月11日开始分组采用套接、腹接两种方法嫁接,6月18日嫁接完毕,接后于接芽上方保留2~3个副梢短截去砧,1周后可将砧木全部剪去,12月后挖苗出圃。 据调查,腹接成活率为93.3%,出圃苗占 63.3%,套接成活率为83%,出圃苗占56.3%,其中一级苗占40%,平均苗高74cm,基部粗0.8cm,并具有2个以上粗壮副梢。两种方法相比,腹接比套接操作简便、速度快、伤面小,…  相似文献   

15.
以假苹婆和苹婆为砧木,分别采用切接和皮接两种嫁接方法进行了苹婆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假苹婆为砧木,采用半木质化嫩枝为接穗的切接成活率达到了75.56%,与苹婆砧木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抽芽时间16.61d,与苹婆砧木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嫁接成活后第一轮新梢长度3.09cm,粗0.42cm,与苹婆砧木嫁接苗无显著性差异。假苹婆为砧木,采用皮接的成活率比苹婆砧木高,抽芽时间比苹婆砧木短,第一轮新梢生长量比苹婆砧木大;假苹婆砧木及苹婆砧木的嫁接口均愈合良好,嫁接苗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1990年4月15日在20年左右的橙树上用切接法高位嫁接黄皮桔。共嫁接6株,其中3株在接后用新的薄膜把各个嫁接部位进行全封闭绑扎,另外3株作对照。嫁接部位均为副主枝级,平均砧木直径在4~6cm之间。每株嫁接20穗左右。接后一个月后(5月15日)进行全部解膜,分别检查嫁接成活率和新芽嫩梢有无烫伤、烫死现象。检查结果:经处理的3株共嫁接63穗,成活57穗,成活率90.43%;作对照的3株嫁接55  相似文献   

17.
枣树根据嫁接的季节,主要采取劈接和皮下接两种方法进行引进新种嫁接,结果早,丰产,经济效益好.现将其嫁接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果农参考. 1 嫁接方法 1.1 劈接 在发芽前15~20d选适宜的嫁接部位,直径1.5cm以上的枝条采1~2年发育枝或3~4年生结果基枝进行嫁接.  相似文献   

18.
采用插接和劈接2种方式,分别以3个地方品种丝瓜1号、4号、5号作为砧木,与蓝山苦瓜进行嫁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砧木与苦瓜劈接后成活率均达90%以上;插接成活率低于劈接;嫁接明显促进了苦瓜植株的生长,株高、茎粗及生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嫁接后苦瓜增产明显,增产率达131.6%~258.5%,以丝瓜4号砧木嫁接后苦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核桃绿枝嫁接,是核桃生长季嫁接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劣质低产树高接改优。1接穗选择与贮藏.接穗采集应在接前约20d。从优良母树上采集1年生营养枝,要求生长充实、芽饱满、无病虫害,接穗剪下后随即剪掉叶片,保留叶柄1.5-2.0cm,采后在低温0-5℃窖内湿沙贮存,或捆成捆放入冰箱中冷藏。接前2-3d取出放在常温下催醒促其离皮。  相似文献   

20.
冬枣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金丝小枣归圃苗作砧木,0.5-1.0cm粗的冬枣发育枝作接穗。4月底至5月初插接,接后加强管理,嫁接苗当年平均高80cm以上,嫁接部位平均粗度1.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