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5,(5):63-67
本试验研究以延长球孢白僵菌粉剂储存条件为目标,拟从温度和化学因子展开,对粉剂进行孢子萌发率、玉米螟幼虫毒力和Pr1蛋白酶活性三方面检测。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剂最佳配方是5号:95%白僵菌高孢粉+2%麦芽糖+3%蛋白胨,最佳储存温度是-20℃4℃室温。麦芽糖和蛋白胨是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必要营养成分,对球孢白僵菌孢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和松毛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3~5龄幼虫进行了室内、室外感染试验和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竹节虫卵孢白僵菌粉剂对舞毒蛾蛾致病力更强,比松毛虫卵孢白僵菌高8,2%;使用活孢子含量为50亿/g的菌粉2g/m^2,施菌16d可使舞毒蛾3~5龄幼虫室内外感染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8,9%和85,0%;野外施竹节虫卵孢白僵菌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感染率达80%以上。确定野外防治舞毒蛾的施茵量为30kg/hm^2,防治时期为雨季。  相似文献   

3.
应用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混合进行喷烟防治青海云杉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1.2%苦.烟乳油与0号柴油的配比在1:9以上,用药量13.3ml hm-2以上进行喷烟防治,梢斑螟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0%。  相似文献   

4.
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梢斑螟在大通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幼虫为害云杉嫩梢,在大通县景阳、青山突发成灾,对云杉生长造成很大影响,该文介绍了云杉梢斑螟年生活史、生活习性,采用人工和地面喷药等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2019年4月26日—5月2日,在牡丹江市林口林业局曙光经营所红松纯林采集带有危害状的枝条和球果,解剖收集了幼虫形态相似且常伴随发生的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5龄幼虫各20头,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浸泡至死后,利用徕卡显微摄像系统(Leica Microsystems(Switz-erland)Ltd,DMC4500型)观察幼虫形态特征,分析两种梢斑螟幼虫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外部形态有显著区别.①冷杉梢斑螟幼虫体表淡红色或红褐色,赤松梢斑螟幼虫体表灰黑色;②冷杉梢斑螟没有黑色刻点,赤松梢斑螟每体节上有黑色刻点;③冷杉梢斑螟头壳与体宽基本相近,赤松梢斑螟头壳显著窄于体宽;④冷杉梢斑螟前胸背板褐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窄而直,赤松梢斑螟前胸背板黑色,左右两背板间中缝宽,且中部宽两端窄;⑤冷杉梢斑螟前胸气门毛片形状为弹头形,赤松梢斑螟则为肾形.以上5点形态差异显著,且便于观察,易于掌握,可为两种害虫的准确识别、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迪  董振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4,(3):131-131,133
通过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洒孢子球孢白僵菌150亿个/g,验证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量.以及对后期玉米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150亿个/g乳粉剂防治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玉米生长安全,对有益生物安全,具有推广价值,推荐使用剂量为2250-300g/hm2,在玉米的心叶末期使用。  相似文献   

7.
云杉梢斑螟发生与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杉梢斑螟在大通地区危害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纯林、低密度林分和人口高密度区云杉梢斑螟的虫口密度、有虫枝率高,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表明,生物农药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显著,施药14d的防效达80%以上,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和有益生物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  结论  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三种低毒农药防治云杉梢斑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低毒质量分数为3%的高渗苯氧威乳油、质量分数为1.8%的阿维菌素乳油、质量分数为1%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发生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关山森林公园的青海云杉上的食叶性害虫(云杉梢斑螟)进行药效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洒孢子球孢白僵菌150亿个/g,验证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用药量,以及对后期玉米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150亿个/g乳粉剂防治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玉米生长安全,对有益生物安全,具有推广价值,推荐使用剂量为2 250~3 000 g/hm2,在玉米的心叶末期使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对甘蔗蛴螬的防效,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单一施用与8%毒辛颗粒剂菌药混合施用,甘蔗蛴螬的田间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甘蔗蛴螬的防效为54.29%~78.57%,对蔗根保护的防效为73.36%~82.77%;球孢白僵菌粉剂+8%毒辛颗粒剂、绿僵菌粉剂+8%毒辛颗粒剂菌药混合施用的防效明显高于球孢白僵菌粉剂、绿僵菌粉剂单一施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评价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在田间林木使用后其药效如何,特采用不同时间、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三因素五处理试验对防治美国白蛾进行最佳的药剂筛选。结果表明,4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美国白蛾效果最佳,用药7 d后防效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对松果梢斑螟有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本研究分离培养了采自秦皇岛北戴河区的感染松果梢斑螟幼虫病原物,结合菌种形态特征及 ITS 序列分析鉴定明确了其主要致病菌种,测定了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球孢白僵菌(编号 Gq-Bb 菌株),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从 1×104孢子 /mL 逐步提高到 1×108 孢子 /mL时,其对各虫龄松果梢斑螟幼虫的致病性逐渐增强。当浓度为 1×108孢子 /mL 时,其 1 龄和 2 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 100%,3 龄、4 龄和 5 龄幼虫的分别为 96%、90% 和 77.33%。1 ~ 5 龄幼虫的 LC50值分别为1.26×103、1.90×103、2.99×103、2.12×104、2.12×105孢子/m L,LT50分别为4.34~2.57、4.91~2.78、5.19~2.78、5.73 ~ 2.99和 6.44 ~ 3.64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湿度下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温度、相对湿度、幼虫龄期对白僵菌的致病力具有显著的影响,24~27℃是球孢白僵菌感染甜菜夜蛾的最适宜温度;相对湿度大于90%,甜菜夜蛾的幼虫虫龄越低,越有利于球孢白僵菌对幼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冰  袁盛勇  田学军  孔琼  朱文禄  陆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53-20654
[目的]利用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分生孢子液对2龄和3龄甜菜夜蛾幼虫致病性测定。[结果]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2龄甜菜夜蛾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82%,LC50为2.269×104个/ml,LT50为4.186 d;而对3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76%,LC50为2.429×104个/ml,LT50为4.492 d。[结论]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性高于对3龄幼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宁夏天牛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壤和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分离培养了13 种( 菌株) 天牛病原真菌,利用其中12 个菌种( 菌株) 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初步筛选出了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等5 个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具有较强致病力的菌种( 菌株) ,其中球孢白僵菌最高致病死亡率达100 % ,金龟子绿僵菌致病死亡率为70 % .利用球孢白僵菌和引进的日本布氏白僵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成虫进行致病力测定,日本布氏白僵菌致病死亡率达78 .3 % .利用无纺布培养布氏白僵菌,网箱内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试验显示,带菌无纺布枝挂法对成虫的感染率为12 .5 % .影响其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湿度、无纺布上菌种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是影响感染试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进行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药效研究,结果表明: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粉炮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效果非常显著,药后14 d虫口减退率达92.3%,且对林间害虫的天敌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于2008年进行了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天擒)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WP20g/667m2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球孢白僵菌防效达88.83%;药后20d,防效达98.35%,与目前大面积使用的40%三唑磷EC(螟施净)等药剂防效相当,却具有安全、速效,且持效期长等优点,可以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药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