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菊  张婵娟  辛萍萍  李娜 《农学学报》2023,13(9):94-100
柴达木盆地区域东西狭长,因降水差异突出,农牧业区以中东部为主。试验与分析不同播期下气象条件及藜麦生长的差异,以期为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干旱区藜麦推广种植奠定基础。以柴达木盆地东部乌兰开展的10个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为基础依据,分析播期对生长期及各期内气象条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全生育期135~157 d,所需≥0℃积温1913.6~2188.3℃;灌浆至成熟期≥0℃的积温在774.2℃及以上。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与播期、期间≥0℃积温呈明显负相关。t1株高、千粒重及产量最高,t2有效分枝数及茎粗最高,试验整体表现为农艺性状及产量与播期呈负相关,全生育期积温与茎粗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灌溉使降水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减小,但与开花期呈正相关,与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及有效分枝数呈显著负相关,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光照时长与有效分枝、株高、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较好的光照有利于缩短作物生长期。播期偏晚(t9与t10)未成熟。试验结果为大面积推广藜麦种植及灾后补种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辽西北地区气象条件明显影响谷子的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探讨谷子生育期适宜温度降水指标,为"三农"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提供较为准确的本地温度降水指标。方法:采用谷子分期播种法,试验小区随即排列,分8期播种,每期2次重复,对谷子生育期温度、降水、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进行对比观测,选用临近的乡镇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期播种,使谷子不同生育期所处温度降水条件不同,统计分析谷子各生育期适宜温度降水指标为:苗期适宜温度16.6℃,适宜降水量36.2mm;拔节期适宜温度23.3℃,适宜降水量90.6mm;抽穗期适宜温度24.0℃,适宜降水量74.0mm;成熟期适宜温度25.1℃,适宜降水量52.6mm。结论:辽西北地区杂粮谷子全生育期间活动积温达2 400℃以上,谷子才能正常成熟。谷子全生育期间降水量达200mm以上,才能满足谷子正常生长需求。谷子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220mm以上,全生育期间活动积温达2 650℃以上,才能使种植的谷子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藜麦在永昌的适宜性和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理2017—2019年永昌藜麦生育期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土壤养分实测资料,用对比分析法分析藜麦的生育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和造成藜麦减产的原因。结果表明:永昌藜麦全生育期为139天,整个生育期内所需的平均积温为2363.9℃,4月下旬是藜麦的最佳播种期;种植藜麦后的土地,氮、磷、钾的减少幅度较大,对耕地质量存在不良影响;播期推迟、连阴雨天气、种植土地未进行倒茬都是造成藜麦减产的原因;藜麦的种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播期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对区域气候条件的响应,在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乌兰县开展10个分期播种试验,自4月28日起每5 d设1个播期,分析藜麦生长期、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各播期下藜麦完熟全生育期为136~158 d,播期偏晚(晚于6月2日)不能正常成熟。从播种至完熟所需≥0℃积温为1 913.6~2 188.3℃,灌浆至成熟期≥0℃积温≥774.2℃;分枝期、现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与≥0℃积温和播期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0℃积温与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占比和茎粗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有效分枝数和株高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全生育期和≥0℃积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所测营养成分与播期和气象因子相关不显著。由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播期明显影响藜麦的生育进程、有效分枝数、株高和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试验地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影响及藜麦对气候条件的响应,以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在土壤肥力等级Ⅱ级的油茶林下布设2(D1) —8月(D7)共计7个播期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播期的藜麦皆能正常成熟,播期≥10 ℃有效积温为1 410.8~2 310.0 ℃,生育期89~139 d,随播期推迟,呈长—短波浪式滚动趋势。不同播期藜麦农艺性状相差较大,以D6、D7播期植株高度最高、主穗最长、生物量最大。不同播期藜麦产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以D6、D7播期产量最高。其中,D1、D2播期苗期受低温影响,生长不佳,成熟期受雨季影响,穗部腐败,无产量;D3播期生育期处于降雨期内,营养生长受影响,灌浆不饱满,成熟期部分籽粒腐烂发芽,产量低下;D4、D5播期出苗期逢连续降雨,幼苗生长不良,缺株严重;D6、D7播期生育期处于全年干旱季节,D7播期成熟期虽受低温轻度危害,但对产量影响不大。通过对生育期降雨量和有效积温气象因子分析表明,生育期降雨量及有效积温与藜麦产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是影响试验地区藜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藜麦种植应尽量避开高湿、高温气候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试验区域藜麦种植的宜播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要注重播种时与苗期的水分管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播种时间对藜麦生长发育、产量等的影响及在天祝县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藜麦的适宜播期,以陇藜1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年4月17日(A1)、4月28日(A2)、5月9日(A3)、5月20日(A4)、5月31日(A5)和6月11日(A6)在天祝县分6期进行播种,收获后测定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A2、A3、A4的株高、茎粗、主穗长均明显优于A1、A5、A6,且株高、茎粗、主穗长均以A2最高;各处理藜麦千粒重由高到低依次为A4A1A3A2A5A6;藜麦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3A2A4A5A1A6,其中A2、A3、A4的产量显著高于A1、A5、A6。说明藜麦播种日期在4月28日至5月9日时,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明显优于其他播期,故天祝县藜麦种植的适宜播期为4月28日至5月9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以实现藜麦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7.
海拔和播期对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拔、播期对藜麦品质指标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陇藜1号"为材料于2017年6月10日、9月10日、11月10日在云南省芒市市区(海拔916 m)和河心农场(海拔1800 m)分3期进行播种,收获后分别测定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结果】在低海拔地区,温度越高,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E含量相对较低,表明这几种成分在高温条件下不利于合成和积累;总氨基酸、抗坏血酸、直链淀粉、矿质元素铁含量则相反,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积累较多;而可溶性糖、支链淀粉,矿质元素镁、锌和钙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表明这5种品质指标的生物合成及积累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高海拔地区,大部分指标的生物合成和积累受播期的影响不大。【结论】高海拔地区最适宜藜麦生长,低海拔高温环境不利于藜麦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宜的播期和种植海拔来改善藜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林芝市2010—2014年春油菜产量性状与其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的关系表明:春油菜荚果主要由有效分枝数,籽粒重与千粒重、实际产量有关,实际产量又与生育期的主要气象要素有关;气温对春油菜播种、出苗时间的早晚有一定的影响;5月份日均气温多在10℃以上,对春油菜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如果在冷冬年份,日均气温在10℃以下,则不利于春油菜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春油菜灌浆成熟期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大,使千粒重处于上下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藜麦在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利用引进的藜麦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适应性试验,对其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对比。结果表明,藜麦在伊犁河谷生育期为125 d左右,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株高、茎粗、有效分枝数等均存在差异,理论产量差异达极显著,LM2(株距15 cm)较LM5(株距30 cm)处理产量增加31.96%。研究初步认为,伊犁河谷地区藜麦种植密度为0.67万~1.33万株/hm~2时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临夏州2011年、2012年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月5日至5月5日播种的各个期次,日平均气温在13.0~17.4℃,热量条件适宜,特别是4月10—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茎粗、果穗长、果穗粗等生长量增加显著,整体生长状况优良,双穗率高,后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播种处理,从而确定临夏州玉米最适宜播种期,为趋利避害和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搜集到的近百篇与气象条件有关的猕猴桃研究文献和出版书籍,对猕猴桃生长与气象条件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的影响指标、猕猴桃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气象条件指标。猕猴桃种植气候适宜性指标:(1)年平均气温为10~18℃,最适宜温度为13~17℃,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19℃,极端最高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29℃,年无霜期在210~290 d最为适宜,≥10℃积温为3 500~6 000℃·d,最适宜的≥10℃积温为4 500~5 200℃·d;(2)年降水量至少为800 mm,最适宜年降水量为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为60%~80%;(3)年日照时数在1 100以上,年日照百分率40%~45%。猕猴桃主要物候期气象指标及条件为(1)萌芽期的日平均温度大于10℃;春梢生长的下限温度为10℃,适宜温度为15~20℃;(2)从芽膨大起0℃积温达800~840℃·d才开始开花。开花期的下限温度为12℃,平均气温为15~20℃最适宜,开花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光照时数为70 h左右;(3)开花到坐果适宜的平均气温为15~23℃,相对湿度为70%左右,日照时数为70~80 h;坐果到成熟需≥10℃积温为2 300~2 800℃·d;(4)气温低于10℃时开始落叶,温度降低到7℃以下开始休眠。猕猴桃生长期气象灾害主要有冻害、大风、洪涝、日灼等。主要病害溃疡病、花腐病、根腐病等与气象条件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藜麦在北京地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70g。综上结果,藜麦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尤其在房山大安山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表现较好;其适宜播期在4月底。  相似文献   

13.
藜麦品种冬春季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藜麦在昆明地区冬春季种植的适应性,对引进的2个藜麦品种(雨琪六号和黑种一号)进行生育期、株高、产量、田间表现观察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山地种植的生育期较水田种植长,株高和产量较水田种植高,山地种植株高分别为1.02 m、0.74 m;产量较水田高,亩产量分别为150.75 kg、100.51 kg;雨琪六号的生长势较黑种一号整齐,黑种一号种源杂合度高。综上所述藜麦适宜在昆明地区冬春季种植,施肥对藜麦高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在格尔木地区进行试种的6个藜麦品系种植表现,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评价。试种藜麦株高范围为179.5~203.4 cm,生育期范围为157~159 d。不同藜麦品种(系),因表现性状不同,适应能力有高有低,通过对6个藜麦品种(系)在格尔木的种植,观察它们在本地的生育期、适应性及抗逆性,筛选增产潜力大、性能表现优良的藜麦品种(系),在格尔木地区以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不同发育期适宜温度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精准的广西马铃薯不同发育期适宜的温度区间以及最适宜的温度,采用2年24期的分期播种试验,通过观测每期马铃薯发育进程、同期的平均温度以及各播种期的产量,对各发育期平均温度与产量进行曲线分析,获得马铃薯各发育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以及最适宜的温度。结果表明,广西马铃薯播种-出苗期的适宜温度为12~17℃,最适宜温度为15℃;出苗-结薯期适宜温度为8~15℃,最适宜温度为13℃;结薯-成熟期适宜温度为9~14℃,最适宜温度为1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了河套灌区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适宜播种时期,并根据对应气候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食用和油用两类向日葵品种播种越早,出苗期和生育期越长,积温也越高.食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其适宜播种范围在4月6日-4月30日,油用向日葵适宜播种农业气象指标为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其适宜播期范围在4月19日-5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得出了大理地区秋季适宜种植鲜食玉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播种期,7月中旬为次适宜播种期.在最适宜播种期内光、温、水均适宜秋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7,8月是大理地区降水高峰期,雨量多、气温低、光照少,7月中旬以后,播种越迟,气候条件越差,产量越低;用回归分析得出,秋鲜食玉米的产量与苗期至拔节期气温、3叶至7叶期日照、抽雄至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与苗期至拔节期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的辣椒种植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飞  梁平  谷晓平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157-160
为分析辣椒不同发育时段的适宜气象条件,研究辣椒种植适宜的生长时段,采用了5期分期播种试验,开展辣椒生育期、气象条件及产量观测,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夏2季播种的辣椒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辣椒整个发育期逐渐缩短、总积温逐渐减少,小区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温度满足辣椒生长条件下可适时早播。辣椒进入采摘期以前各发育期的长短与发育期内的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关系,降水过多易导致辣椒渍害发生,辣椒进入采摘期以后,采摘期长短与同期降水量呈现正相关,降水量过多影响果实成熟和正常采收。辣椒齐苗到移栽期、始花到始摘期、始摘到末摘期与其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对辣椒叶片数生长、辣椒花期授粉及果实产量形成、果实的着色和采收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红土晒烟适宜的气候环境,设置不同的移栽时间,通过连续2年的试验,比较不同移栽时期烟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品质表现,结果表明:红土晒烟大田生育期的低限温度和烤烟相近,移栽后生长前期日均温若低于18℃,产量将受到影响;大田生长中、后期日均温若低于20℃,对外观品质有不利影响.成熟调制期日均温应高于20℃,适宜温度是22℃~28℃左右.成熟调制期日照时数如少于210h,降雨超过30mm则可能对调制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甘肃武威市凉州东南部祁连山区种植的品种或育种材料,本试验以14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主成分进行分析,继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藜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藜麦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程度高低依次为:单株有效穗数、有效分枝数、穗长、主茎粗、粒径、株高、生育期、千粒重。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358%,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株高、主茎粗、穗长、生育期等指标,大部分与株型有关;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粒径、单株产量和产量,大部分与籽粒及产量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5时可分为三大类群,其中Ⅰ类可作为特异种质保存;Ⅱ类在实际生产中可作为依靠群体增产的藜麦种植;Ⅲ类特征为生育期较长,株高、主茎粗、有效分枝数、穗长以及单株有效穗数的值均较大,可作为高产品种(系)进一步筛选利用或作为高海拔藜麦杂交育种的优质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