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低磷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甘农10号、WL358HQ、WL343HQ、WL363HQ、WL354HQ、金皇后9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结合鲜重和干重,WL343HQ品种生长速度较其他品种快;9个苜蓿品种的磷含量排序为:甘农10号>WL354HQ>WL343HQ>WL358HQ>WL363HQ>金皇后>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WL343HQ磷吸收效率最高,为1.32 mg/pot,金皇后最低,为0.58 mg/pot,总体表现为WL343HQ>WL358HQ>甘农5号>甘农9号>WL363HQ>甘农10号>甘农3号>WL354HQ>金皇后;甘农3号磷利用效率最高,为0.84 g/mg,甘农10号最低,为0.53 g/mg.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WL343HQ、WL358HQ、WL354HQ和甘农5号为低磷土壤条件下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适宜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为干旱荒漠区的民勤县选择优良种植材料,共引进7个紫花苜蓿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观测返青时间和密度、越冬死亡株数、倒伏性能、叶面积、三茬苜蓿鲜重和干重、总产量、鲜干比、营养物质等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其性能。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的越冬性顺序为:赛特>北极熊>大富翁>前景>巨能401>阿迪娜>甘农3号|生产性能依次是:前景>赛特>巨能401>北极熊>甘农3号>阿迪娜>大富翁|综合各类营养物质排序为:赛特>甘农3号>大富翁>巨能401>阿迪娜>北极熊>前景,其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阿迪娜、巨能401和大富翁,无氮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的是北极熊、赛特和甘农3号|粗脂肪含量较高的是赛特、巨能401和大富翁|粗灰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有赛特、甘农3号和巨能401。综合排序结果是:赛特>甘农3号>阿迪娜>前景>巨能401>北极熊>大富翁。7种苜蓿的适应性、生产性和营养成分含量排序不同,应根据生产目的选择不同的苜蓿品种。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生产性能|灰色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3.
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南玛曲七种主要饲草的干草产量、高度、常规养分(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进行测定,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干草产量为2882kg/hm2,比新疆大叶苜蓿、甘农l号苜蓿、红豆草和箭(苫)豌豆高,比绿麦、燕麦和垂穗披碱草低,牧草营养价值为甘农1号苜蓿>绿麦>箭(苫)豌豆>垂穗披碱草>新疆大叶苜蓿>燕麦>天然草地>红豆草.  相似文献   

4.
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优良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3个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性、持久性、越冬率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于呼市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适宜于呼市地区种植的、综合性状最好的苜蓿品种为中苜1号和甘农3号。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甘农2号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 ‘Gannong No. 2’)与3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最佳混播组分和混播比例,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混播组分,副区为混播比例。试验测定了3个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品种绿箭1号(‘Lvjian No.1’)、绿箭2号(‘Lvjian No.2’)、绿箭431 (‘Lvjian 431’)与甘农2号小黑麦在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混播组分间,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混播时的干草产量较高,营养价值较好,综合评价值最高(0.941 6);混播比例间,50:50混播处理混播效果最佳。交互作用表明,绿箭431和甘农2号小黑麦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1.15 t·hm~(-2)),粗蛋白含量为13.25%,营养适中,综合评价值最高(0.832 1),混播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甘南高寒牧区禾–豆混播草的科学建植和管理,抗灾保畜、提升草地生产力和生态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2个苜蓿品种在甘肃永登地区的生产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2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甘肃永登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测定了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最高的是甘农4号(17 537.0kg/hm2),其次为德宝(16 610.8kg/hm2)、甘农5号(16 356.7kg/hm2),陇中苜蓿(10 220.0kg/hm2)最低;平均株高最高为驯鹿(88.1cm),其次为阿尔冈金(84.6cm)、中苜1号(83.7cm),最低的是陇中苜蓿(65.2cm);生长速度较快的是驯鹿(1.39cm/d)、阿尔冈金(1.33cm/d)、中苜1号(1.31cm/d),最慢为陇中苜蓿(0.99cm/d);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三得利(18.51%),其次为北极星(18.24%)、驯鹿(17.77%),最低的品种为柏拉图(15.3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太阳神(33.38%),其次是苜蓿王(33.40%)、皇后(33.58%),最高的是甘农1号(40.0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为陇东苜蓿(41.6%),其次是甘农3号(41.9%)、太阳神(42.5%),含量最高的是甘农8号(48.7%);粗灰分含量最高是驯鹿(11.39%),其次是甘农3号(11.29%)、中兰1号(11.17%),含量最低的是皇后(9.64%);粗脂肪含量最高为北极星(2.41%),其次为中苜1号(2.34%)、太阳神(2.33%),含量最低的是甘农1号(1.77%)。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22个品种中,甘农4号、德宝、甘农5号、阿尔冈金、陇东苜蓿、皇后、中苜1号品种产草量高、品质好,综合评价较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于在甘肃灌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选育出适宜哈密地区两县一市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05~2007年对引自国内外的9种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通过物候期、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各个指标的观测得出: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产量较高,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次之,中牧一号苜蓿最低;三得利和美国WL232苜蓿茎叶比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最低;综合评价:9个苜蓿品种中,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草质好,适宜哈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河谷地区豆科牧草种植的发展需求,试验研究了21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以鲜草产量为评价指标,德宝、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4个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以种子产量为评价指标,阿尔冈金最优.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考虑,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德福在高海拔河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以提供优质蛋白饲草来源.  相似文献   

9.
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引种试验和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半干旱的陇东中部地区,对2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和抗逆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各品种当年生育期差异不显著,次年国产品种和WL系列品种返青早,不同品种显蕾初花期差异显著;大多数国外品种的抗旱、抗寒性不如甘农1号等国内品种。2)在3年干草产量中,有14个苜蓿品种比陇东苜蓿增产6.4%~25.2%,达显著水平;根据层次分析法,可将22个品种的生产性能分为4个等级,其中,皇冠、甘农1号综合评价最高。3)结合增产幅度,可以认为,甘农1号、皇冠、阿尔冈金、牧歌、巨人等品种,增产极显著、抗旱抗寒性强,稳产性好,综合评价靠前,适宜在庆阳全市大面积种植;甘农2号、苜蓿王、新疆苜蓿、甘农3号、三得利,增产显著,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各地可根据生态条件、品质特性和种植目的,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0.
李德明  张少平  耿小丽  张榕  刘乾 《草业科学》2018,35(6):1472-1479
为了确定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性能的大小和营养价值的高低,在兰州国家区域试验站,连续两年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综合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含水量、无氮浸出物、钙、磷含量8项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苜蓿在不同茬次时株高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内随着收割茬数的增加,株高和干草产量不断减小,中苜3号、甘农3号、甘农5号、中苜5号和康赛的植株较高,甘农5号、甘农3号和阿迪娜的干草产量较高;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甘农5号、中苜3号最优,甘农3号、中苜5号、康赛次之。从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甘农5号、中苜3号、甘农3号、中苜5号和康赛生产性能优异、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根芽比先升高后降低:PEG浓度为5% 时最大,分别为甘农1号6.91、新疆大叶苜蓿3.68、中苜1号4.54和中天1号6.04,0% 时次之;与PEG浓度为0% 时相比,PEG浓度为5% 时,中天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5% 时,新疆大叶苜蓿的发芽率和中天1号的抗旱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萌发期综合抗旱性为甘农1号>中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天1号.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甘肃省河西地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在甘肃省高台县对引进的9个国内优质苜蓿品种进行了定量灌溉、无追肥模式的区域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和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苜蓿品种在高台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育期差异不明显;3年平均株高甘农3号最高,为94.3 cm,草原3号最低,为82.5 cm,中苜1号、甘农3号3年平均株高均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苜1号最高,为238.41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200.08 kg/100 m^2,中苜1号、新牧1号3年平均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甘农8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认为,供试9个苜蓿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均较好,适宜在甘肃高台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2013-2015年,在庆阳南部的宁县引进10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与当地品种陇东苜蓿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及营养成分测定,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三得利、55V48、哥萨克、甘农5号优点突出,其中,55V48、甘农5号、三得利具产量优势,3年平均干草产量分别达15.92、15.35、15.25t·hm~(-2),比对照陇东苜蓿依次增产7.35%、3.51%、2.83%;哥萨克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为最高,达到15.21%,茎叶比最低,低于对照17.1%;三得利抗旱性较好,2015年的干草产量达15.11t·hm~(-2),仅次于对照。这4个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对庆阳南部的气候比较适应,可重点示范推广。2)55V12、甘农3号、皇后、甘农4号优点不同,总体性状良好,综合表现与对照陇东苜蓿类似,可针对其优势示范推广。3)甘农1号和新疆大叶优点不明显,稳产性和品质都较差,综合性状一般,应慎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次单株选择法进行甘农6号紫花苜蓿(长穗苜蓿类型)新品种的选育.从原始材料中选择穗长8cm以上的优良植株,采取扦插繁殖建立无性株系产生种子,经多次单株选择建立株系,并进行株系比较、品系比较和品种比较.结果表明,甘农6号生育期与对照德福、甘农1号一致,其株高、生长速度、再生强度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种子千粒重低于对照,是具有种子高产潜力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明确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试验连续两年测定11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农6号连续两年的株高最高(65.18 cm);中兰1号的茎粗表现最高(1.905 mm);甘农3号的茎叶比最低(0.89);阿尔冈金连续两年的干草产量最高;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阿迪娜的粗蛋白(24.35%)和干物质(89.25%)含量最高;苜蓿王的粗脂肪(2.49%)含量最高;甘农5号的钙含量(1.90%)和粗灰分含量(10.29%)最高;苜蓿王的酸性洗涤纤维(25.60%)和中性洗涤纤维(29.20%)最低;中兰1号的磷含量(0.28%)和相对饲料价值(199.0)均表现最高。研究表明,苜蓿王、中兰1号、阿尔冈金、阿迪娜、甘农5号和甘农3号的生产性能优、营养价值高,综合性状突出,适宜在陇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筛选优异苜蓿育种材料,为晋北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取15个苜蓿品种对其9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变异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15个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以鲜草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粗脂肪(EE)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可知,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FV)、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苜蓿产量、品质性状74.142%的数据信息量,且在15个苜蓿品种中,评分最高的为甘农1号295.85。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15个苜蓿品种可以聚为3个类群,第一类有甘农1号、中苜3号、阿迪娜、德国大叶、甘农7号、中苜1号、6010、金皇后、宁苜1号,第一类苜蓿品种的RFV最低,但产量和得分情况最高;第二类有甘农6号、巨能2号、皇后、甘农8号、陇东,其各性状除了EE含量最低,其他性状均在中间水平;第三类为太阳神,其产量和评分最低,但RFV最高。研究表明,第一类苜蓿品种更适合晋北农牧生态区种植,太阳神虽产量不佳,但品质表现突出,可在今后苜蓿育...  相似文献   

18.
以2个优良品系及6个审定品种为材料,对果实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并基于以指标变异系数赋权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波罗蜜果实品质、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和评价波罗蜜优良品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平均单株产量等指标差异极显著;8个品系综合评价排名为:33号>324号>2号>327号>45号>408号>28号>20号。以果实大小评判,则大果类型324号产量较高,中果类型33号产量较高,2号品质、风味最优,45号次之,小果类型28号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9.
供氮水平对不同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兰州秦王川地区以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Longdong’)为材料,设置3个供氮水平处理N0(0),N1(51.75kg.hm-2)和N2(103.50kg.hm-2),对其产量、株高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探讨供氮对紫花苜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对紫花苜蓿综合影响明显,供氮能显著提高其产量,且产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N2水平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最高,甘农3号的最高鲜草产量为51005kg.hm-2、干草产量为14856kg.hm-2,陇东苜蓿鲜草产量为35486kg.hm-2,干草产量为11217kg.hm-2,甘农3号明显优于陇东苜蓿;供氮还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株高,株高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甘农3号表现更佳;供氮也改善了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显著降低2个品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提高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因此,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最佳施氮量为103.50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不同土地类型(山地、塬地、川地和沙滩地)的株高、枝条数、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质(CP)含量、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干物质(DMD)和相对饲料价值(RFV)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甘农 2 号小黑麦种植的最佳土地类型,从而为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结果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 4 个土地类型的鲜、干草产量分别在 46.02、17.34 t/hm~2以上,但以川地最高,川地的鲜、干草产量分别为 53.14、22.71 t/hm~2;在 川 地 的 CP 含 量和 RFV 最高,分别为 10.35%和 109.81,NDF 含量最低,为 54.00%;在塬地的 DMD 最高,为 63.74%,ADF 含量最低,为 32.30%。 综合评价表明,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川地的表现最优,其次为塬地、山地和沙滩地。 因此,甘农 2 号小黑麦在平凉市的不同土地类型均适宜种植,但最适宜在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