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下水埋深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2009年夏玉米地下水位埋深试验资料,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夏玉米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地下水补水量、夏玉米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水位埋深加大而降低;夏玉米植株高度在抽雄前期受地下水埋深影响较大,到开花期则基本无影响;同时试验表明地下水位埋深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在拔节前期地下水位埋深大于60 cm或在拔节后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0 cm将影响玉米总穗粒数和百粒重,导致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2.
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菌源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关中地区,小麦办霉病菌源主要来自上年残留的田间玉米残杆。因此,分析该地区玉米残杆及所带病菌严重度的分布型有利于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及其田间传播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油菜菌核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关中和陕南地区784个油菜田块的3 920个样点的冬季菌核数、早春子囊盘数和春季病株率,发现关中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达到52.11%,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高达4.09个;陕南地区田块菌核平均出现率为43.40%,玉米前茬田块平均每样点菌核数为3.90个,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块均未发现菌核。子囊盘数在前茬为玉米的田块为14.20枚/m2,而前茬为水稻的田内未见子囊盘。病株率调查结果显示,前茬作物种类、油菜品种、地域对发病影响很大,表现为玉米前茬田发病率明显高于水稻前茬;绵油、秦油和蓉油系列品种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感病品种。另外,不同地区之间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及规律,2016—2019年对山西省大同市5个县(区)玉米种植区开展相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中,诚信16和龙生1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县(区)立地条件与玉米茎基腐病发生密切相关。调查3县(区)低洼地发病率和病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立地条件,旱坡地最低;不同栽培模式下,轮作1年玉米茎基腐病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13.6%、10.35,连作4年时茎基腐病的平均发病率达到33.50%,病指为30.54,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模式;不同生育期玉米茎基腐病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成熟期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38.70%,病情指数达40.40,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新型杆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捡拾率低、捡拾机构缠膜率高、脱膜困难等残膜回收难题,设计了一种集条残膜捡拾打捆机的杆齿滚筒式残膜捡拾机构,可同时完成残膜捡拾与脱膜作业。捡拾机构采用双曲柄工作原理,建立了捡拾机构的余摆线运动方程,通过对相邻杆齿产生的挑膜盲区分析,确定了相邻伸缩杆齿安装角为45°、圆周排列为8组,设计了两组交错排列的连杆来确保机构运动的稳定性。样机田间试验表明机具作业速度为1.7 m·s~(-1)、杆齿轴转速为60 r·min~(-1)、杆齿入土深度为40 mm情况下,机具平均捡拾率为90.66%,平均清杂率为82.14%。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相似文献   

7.
芦笋茎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经对14科43属49种大田作物和其他植物人工接菌,均未发病,该菌只寄生芦笋。因此。彻底清除病残体对减轻芦笋茎枯病有重要意义。从大田调查证明,冬春清除病残体做得彻底的比清残差的发病率下降54.1—79.3%,病情指数下降50.31—59.8,茎秆枯死率下降28.1—29.4%;夏季进行第二次清残的比未清残的发病率下降32.5—56.9%,病情指数下降25.2—52.8,茎秆枯死率下降25.6—32.1%。施用药剂结合清残则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茎秆枯死率。  相似文献   

8.
泾阳县三渠公社三渠大队位于泾惠灌区中游,全系水地,一般地下水位较高,主产棉花、小麦、玉米。棉田面积1,605亩,占总耕地54%,连作棉田为5%。主要倒茬方式为:小麦——玉米——棉花,两年三熟。该地区历年来枯萎病发生较严重,死  相似文献   

9.
樊春珍 《植物保护》1988,14(2):54-54
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近8年来,玉米纹枯病在我县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1987年6月至8月雨日多达54.9天,比过去26年的同期平均39.9天多15天,湿度比历年的同期平均73%高5%,全县18.49万亩玉米,发生纹枯病8万亩,其中成灾1.5万亩,7月下旬调查,包括杂交品种和地膜覆盖栽培在内的所有玉米田普遍发生纹枯病。平均发病率98.5%,高者100%。平均病情指数51.4,最高达64.8。为了摸清玉米纹枯病对其产量的损失情况,我们进行了纹枯病各级病株损失率的调查,采取随机分级取样,将  相似文献   

10.
金惠生 《植物保护》1982,8(3):10-10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区春玉米的主要病害。1978年起,我们组织力量,协作攻关,积极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81年全区综合防治面积达46万亩,发病株率全区平均1.27%,四年累计共保产玉米2431万多斤,价值218万多元。基本上控制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主要体会如下: 一、建立组织,协作攻关,掌握规律,办好样板。1978年初,成立了地区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小区不同菌核量的按种试验,明确了早杂协优49对纹枯病菌核量的敏感区是20~40万粒/亩,即菌核量在20万粒/亩以下发病轻,达到或超过40万粒/亩发病重;常规品种泸红早1号的敏感区是10~20万粒/亩,即菌核量在10万粒/亩以下发病轻。同时明确,协优49由于本田分蘖数较少、叶片直立,而表现为相对抗病,并建立了早杂协优49分蘖盛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病丛率与病株率、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供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鉴于隆林县大部分玉米种植在山坡上,水源缺乏的实际情况,1991年上半年我们在隆林县桠杈镇纳贡村采用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的98%巴丹原粉,进行了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治玉米铁甲虫幼虫试验,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和方法 1.1 试验设计:98%巴丹原粉:设亩用50克加混草木灰20公斤撒施和兑水60公斤喷雾;20%速灭杀丁亩50克兑水75公斤喷雾;喷施清水作对照共4个处理。 1.2 试验方法:试验选择铁甲虫发生严重、玉米长势一致的地块进行。小区面积0.1亩,重复三次,试验地共1.2亩。田间设计随机排列,各处理只用药一次。 1.3 调查方法:施药前及药后6天按每小区定点调查12株玉米的幼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3年阳谷县玉米蚜大发生于之庆(山东阳谷县植保站,252300)我县种植玉米53万余亩,其中夏玉米52万亩。1993年夏玉米上的玉米蚜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5万亩。据调查,蚜株率达100%,“黑穗”率高达95%~98%,一般单株蚜量2750~352...  相似文献   

14.
关中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0余的的气候资料和病情数据,以逐步判别分析法将关中麦区各县(市)划分为三大气候区。长安、户县等13县(市)为有利病气候区,岐山、凤翔等5县(市)为过渡区,蒲城,富平等8县为不利发病气候区。气候条件对发的有利性在关中盆地自西向东渐次降低。在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地下水位与发病率的回归关系,进一步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小麦赤霉病流行区。结果表明,203个乡镇为赤霉病严重区,111个为中度区,143个为轻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肥料减施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玉米、大豆单作及二者间作下施以标准肥料750 kg/hm~2和减半肥料375 kg/hm~2,于作物生长期调查田间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在收获期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在施用标准肥料下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8.33%、85.35%和38.71%,而在施用减半肥料下则分别显著增加90.91%、135.73%和33.33%;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单作玉米百株籽粒重显著降低22.45%。与单作大豆相比,在施用标准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49.47%和11.54%,在施用减半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94%、50.51%和17.39%;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百株籽粒重分别显著降低65.02%和65.73%,使间作下大豆的百株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14%和17.39%。与单作相比,间作均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和大豆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还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大豆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虫害发生,但对大豆生产不利,而间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小。建议在田间生产中可将夏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更有利于通过生态学方法控制田间害虫发生和增加作物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6.
稻谷在储藏期对玉米象的抗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用抗、感各类的水稻品种(品系)22个,就所考察的13个稻谷物理化学因素彼此相互影响,刚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稻谷在储藏期对玉米象的抗虫机制。结果表明,稻谷开裂率愈大,千粒重越重,则品种就愈有利于玉米象取食;开裂率愈大,谷粒愈宽,谷粒表面颊毛数愈少就愈有利于玉米象的产卵;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开裂率越大,品种的抗生性就愈低,愈有利于玉米象生长发育;相反,品种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越高,就愈不利于玉米象的生长发育。其它被测试的6个稻谷物理化学因素:谷粒长,谷粒长/宽,谷壳表面突起数,谷壳内、外颖壳厚度和总糖含量对稻谷在储藏期对玉米象的抗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256个病株样本分析,依据株粒重损失,采取偏等差分级法,制订了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经株粒数、株粒重、株高、雌穗长等项数量指标验证,符合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实际应用时,依据株粒数结合株高进行严重度分级,既不失真,又简便易行。运用苗期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6159+1.0306X),进行发生程度和产量损失预测,对于指导大田防治更有实际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粗缩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盾壳霉是核盘菌的重寄生真菌,在菌核病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生防潜力。为了明确盾壳霉与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料混合施用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盾壳霉对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的敏感性。结果发现,低浓度的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1.5和7.5 mg/mL)对盾壳霉菌丝生长、菌落及菌丝尖端形态和分生孢子萌发等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对盾壳霉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一定影响,在饱和浓度(560 mg/mL)条件下的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24 h盾壳霉孢子的萌发率为0.83%,然而在96 h时萌发率可达到95%;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对盾壳霉产孢和寄生致腐菌核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寄生菌核30 d后,致腐指数均在5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可以与油菜长效专用配方肥料混合施用,达到轻简化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玉米产区玉米旋心虫发生严重近年辽宁新民、西丰和兴城等地玉米旋心虫(ApophyliaflavovirenbFair)严重发生。1993年新民和西丰两地一些玉米田幼苗受害株率约60%。1994年兴城玉米受害面积达2000亩,受害株率高达70%,部分...  相似文献   

20.
田埂玉米是近年来我省农田深度开发的内容之一,我区1991年立项推广16万余亩,相当于玉米规范化栽培14.4万亩的30%,平均单产365公斤/亩。然而,田埂玉米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肥力足、边际效应好、成熟期早于旱地连片种植,是农田害鼠在夏季首要为害的主要对象之一。1989年在垫江县抽样调查,鼠害株率6.73—91.45%,平均38.46%,损失十分惨重。鉴于目前未见这方面报道,我们将1989—1990年在垫江县的调查与防治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与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