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不同诱捕器悬挂高度两个方面进行测试,比较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芯Ⅰ的总诱蛾、日均诱蛾量以及最高单次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诱芯;诱捕器底部与水稻叶面齐平或者诱捕器底部低于水稻叶面10 cm引诱效果最好。稻纵卷叶螟诱芯Ⅰ搭配倒圆锥形诱捕器可用于福建闽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与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闽北乌龙茶区最佳悬挂密度及其对后代幼虫的防治效果,设置每667 m2茶园放置2套、4套、6套诱捕器和不放置诱捕器等不同处理,调查各处理下灰茶尺蠖成虫诱集数量和后代幼虫种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悬挂密度下诱捕器平均诱虫数量为(14.33±5.24)头/周,4次调查诱捕害虫总数达到102头;其中,以每667 m2放置4套诱捕器为闽北乌龙茶茶园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悬挂密度,最佳悬挂密度处理区内的第一代幼虫种群数量最低,平均为(2.00±0.58)头,而CK为(4.33±1.86)头。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推广应用的暗黑鳃金龟性诱剂的诱芯和诱捕器,对自主研发的四种诱芯和金龟甲型诱捕器的田间诱捕效果做了评价,为性诱剂防治蛴螬技术提供依据和参考。无纺布诱芯在每天更换的条件下,在整个成虫交配期平均单日单个诱捕器诱虫数283.4头。储藏瓶型诱芯在储存120d后诱虫效果无显著性变化。以药用淀粉和β-环糊精作为主要载体制备缓释型诱芯对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均具良好的缓释作用;两种缓释型诱芯的持效期分别达19d和30d以上。自制金龟甲型诱捕器和常规漏斗型诱捕器均适用于暗黑鳃金龟的诱捕,其中自制金龟甲型诱捕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豆"症青"发生面积的逐步扩大,点蜂缘蝽已引起了大豆科研工作者与生产者的高度重视。为探讨高效的点蜂缘蝽诱捕技术,本研究于2019年8月份在安徽省当涂县用不同诱芯、诱捕器及其组合评价聚集信息素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方差分析表明:诱芯、诱捕器及其互作间诱捕效果差异都达极显著水平。缓释包诱芯1-2和PVC诱芯2-2显著高于橡胶塞诱芯3-x和空白对照。小船型诱捕器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显著高于通用桶型诱捕器和绿色粘虫板。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最佳,但小船型诱捕器底部组件粘虫板会粘住点蜂缘蝽导致点蜂缘蝽死亡。缓释包诱芯1-2、PVC诱芯2-2和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的组合效果次之,且其能诱捕到点蜂缘蝽完整活体,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试虫。对诱捕到的昆虫种类分析表明:试验期间诱到的蛾类昆虫相对较多,特别是橡胶塞诱芯3-x对蛾类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不同诱芯、诱捕器都只诱到少量蜂类昆虫;绿色粘虫板较其它诱捕器粘到显著更多的瓢虫类昆虫。PVC诱芯2-2、缓释包诱芯1-2和小船型诱捕器、双向倒漏斗型诱捕器组成的4种组合能引诱到较多点蜂缘蝽,且其它昆虫较少,说明有较高的专一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发基于(S)-(-)-小蠹烯醇诱捕橡胶小蠹虫的安全高效诱捕技术,系统开展了不同(S)-(-)-小蠹烯醇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和无纺布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最好,整个试验周期内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69.16头和66.22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3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60 d后显著下降,1~6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分别为75.22~120.45头和70.69~112.22头。储藏瓶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24.85头,田间诱捕效果先逐渐增加,至10 d时达到高峰,而后又逐渐下降,至30 d后显著下降,1~30 d的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为48.53~64.66头。上述3种诱芯对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效果尤为显著,对粒材小蠹和循胸材小蠹的诱捕数量占诱捕害虫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6%和47.89%、46.89%和40.48%、40.45%和40.24%。1~90 d的淀粉颗粒状缓释型诱芯和环糊精糊状缓释型诱芯对橡胶小蠹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性变化,平均单日单个诱芯诱捕器诱捕虫数均在10头以下,诱捕效果差。上述结果表明,自制的(S)-(-)-小蠹烯醇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和储藏瓶型诱芯均可广泛用于有效绿色监控橡胶小蠹虫,海绵诱芯、无纺布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60 d,储藏瓶型诱芯的田间有效期为30 d。  相似文献   

7.
在厦门市同安区的林间160个松墨天牛诱捕点悬挂诱捕器同时设置诱木。通过观察诱捕器引诱松墨天牛雌成虫数量与在诱木上产卵刻槽数量的关系。了解其发生规律及诱捕器的引诱效能,结果表明:松墨天牛产卵高峰期集中在5、6、7月份;雌成虫数量与产卵刻槽比值呈逐月增大趋势。在悬挂诱捕器同时设置诱木的诱虫点。约有1/5的雌成虫没有进入诱捕器。而飞到诱捕器旁的诱木上产卵。平均每根诱木有卵9粒。诱木可以作为诱杀松墨天牛的辅助手段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文简称中茶所)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茶园主要害虫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活性组分,与此同时中茶所进一步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了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产品,经6省15个县市的试验示范取得了理想的诱捕效果。长期以来,茶园主要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常被作为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来认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灰茶尺蠖是茶尺蠖的近缘种,此后中茶所陆  相似文献   

9.
有关棉铃虫性诱剂使用的几个问题张廷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1棉铃虫性诱剂的使用效果棉铃虫性诱剂是指根据棉铃虫雌蛾性信息素组分,通过人工合成的、具有较强引诱雄蛾能力的化学物质。它通过载体(如橡皮塞)形成诱芯,与诱捕器配套使用,既可作为测报...  相似文献   

10.
几种性诱剂、性诱器诱捕棉铃虫成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性诱剂在棉铃虫测报中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筛选理想的、使用简单、诱捕效果高的诱捕器和性诱剂,笔者进行了筛选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盆诱捕器+橡皮头诱芯等具有较好的诱蛾效果,且设施简单易行,调查方法简便,值得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诱芯与诱捕器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诱芯和诱捕器,笔者对4家生产厂家生产的诱芯和2类诱捕器产品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诱芯具有一定的诱集效果,稻纵卷叶螟诱芯的诱集效果很差;4家诱芯产品中荷兰诱芯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宁波诱芯;2类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好于三角于诱捕器。结果还显示,不同厂家诱芯的诱蛾量变化曲线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棉铃虫不同类型性引诱剂与不同诱捕器的组合对棉铃虫成虫的诱蛾效果,根据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的安排,作者于2009年6~9月进行了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茶毛虫性信息素对茶毛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贵州湄潭茶场和平坝茶场研究了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大面积诱杀茶毛虫的效果,结果表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以B型效果最好,42天内两地每盆每晚平均可诱到3.41头和7.51头,最高可诱到198头,大面积使用区内茶毛虫雌蛾怀卵量比对照区减少93.50%,卵块减少85.21% ,幼虫数量减少81.15%,说明茶毛虫性信息素引诱剂诱蛾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茶蚜刺吸茶树嫩梢,致茶叶减产和品质下降,已成为许多茶区的主要害虫.秋季短日照诱导茶蚜雄蚜、雌蚜的产生,二者交尾产受精卵越冬.本研究使用分别携带3种茶蚜性诱剂、3种植物源引诱剂的素馨黄粘板,以及油菜花黄、芽绿和素馨黄粘板诱捕深秋时节的茶蚜雄蚜,以减少雌-雄交尾机会而压低越冬基数.结果表明:①性诱剂色板的诱效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色板的诱效,后者诱效又优于色板的诱效;②3种性诱剂诱效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以荆芥内酯与荆芥醇1∶9比例的性诱剂的引诱力最强;③植物源引诱剂诱效之间有明显差异,以反-2-己烯醛、正戊醇、2-戊烯-1醇、正己醇、顺-3-己烯-1-醇和顺-3-己烯乙酸酯1∶1∶1∶1∶5∶25比例的引诱剂诱效最佳;④3种诱虫色板诱效之间有差异,以油菜花黄诱效最好.深秋使用携带茶蚜性诱剂(荆芥内酯:荆芥醇=1∶9)的油菜花黄粘板可有效诱捕雄蚜而压低越冬基数,有效地控制春茶至夏茶前期这段时间茶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剂量、不同保存期的性诱剂和几种常见诱捕器进行了田间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诱芯所含的性诱剂的剂量以300 μg为宜;在低温条件下保存1年对其诱蛾效果影响不大;泥盆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不理想,粘胶诱捕器的诱蛾效果也不及水盆诱捕器,但操作较为方便;在田间设置时,其适宜高度需随水稻高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几种性诱剂和色板对茶毛虫雄蛾诱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联用昆虫性信息素与色板诱捕茶毛虫雄成虫。用茶毛虫性信息素主要组分10,14-二甲基十五碳异丁酸酯为基本组分,加入适宜的茶梢挥发物如乙酸-Z-3-己烯酯等,以增加诱效,制成性诱剂。将性诱剂与粘胶色板组合成茶毛虫性诱器,大小40cm×20cm,下底边与茶梢平齐,诱捕器间距8m×8m。诱捕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海龙镇对利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成虫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二化螟诱捕器共诱杀二化螟成虫927头,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田白穗率为0.36%,对照田白穗率为0.85%。二化螟性诱剂田间防治效果为57.6%,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原因为二化螟性诱剂释放面积太小。  相似文献   

18.
茶天牛食物源引诱剂的筛选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发生危害严重影响茶树寿命和茶叶产量,如何高效地防治茶天牛已成为近年来有机茶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糖醋酒液、白糖和蜂蜜为食诱剂成分,筛选出蜂蜜20倍稀释液最适合用于诱集茶天牛成虫,高峰期每7βd的平均诱虫量可达(60.3±15)头,且雌虫数量是雄虫的2倍;应用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农药对搭配水盆诱捕器的食诱剂无显著增效作用,诱捕器的悬挂高度以平行或高于茶棚30βcm为宜,雨天食诱剂对天牛成虫的日诱集量会下降86%以上。本研究筛选出的食诱剂效果显著、成本低、使用方便,可用于今后茶园茶天牛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蛾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诱蛾性能均较强、持效期长、防效佳、操作简便;6-9月试验区A、B、C三种诱芯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达112头、89.6头和299.5头,分别是20 W频振式杀虫灯的15.9,12.7和42.5倍;相对防效分别为75.50%,70.25%和82.28%。  相似文献   

20.
性诱芯对棉铃虫的测报及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设置棉铃虫性诱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棉田使用性诱芯,不仅可以预测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及发生规律,而且对棉铃虫成虫有明显的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