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害种类进行林间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樟树病害共计14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穿孔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3种,3种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炭疽病、穿孔病发病高峰期分别为3—5月、3—4月,枝枯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建议加强抚育管理,创造有利于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条件,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樟树有害生物调查及主要种类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5年调查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已发现有害生物112种,其中病害14种、攀援植物1种、有害昆虫96种、蜱螨目1种。重度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枝枯病(Cytosporella cinnamomi),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害虫有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并对其为害特点做简要描述。首次发现肉桂双瓣卷蛾、花椒长足象、赭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ocnrolineatus以及攀援植物小叶海金沙在广东省危害樟树。  相似文献   

3.
在2002—2016年对广东省部分重要林木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气流与林木侵染性病害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广东省广泛发生的黧蒴(Castanopsis fissa)枝枯病和桉树(Eucalyptus sp.)梢枯病属于气传病害;气流运动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菌性叶枯病、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腐病、相思(Acaciasp.)根腐病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青枯病病原菌开辟了入侵通道;这些病害的防治策略可进行相应调整.气流运动导致广东省部分重要林木病害的发生,建议开展针对气传病害的试验研究来推动今后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是云南地方特色花卉,为了解和预防昆明市区云南山茶病害,选取昆明市3个山茶集中种植观赏园(中科院昆明植物园、金殿风景名胜区、丰泽源植物园)进行病害实地调查和病症比对鉴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个调查地点各园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花腐病>花叶病>炭疽病>枝枯病>煤污病;危害最重的花腐病在3个调查地点均大面积发生(中科院昆明植物园77.93%>丰泽园植物园66.67%>金殿风景名胜区62.74%)。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山茶品种‘童子面’对花腐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4.44%,可作为花腐病抗病性较好的品种进行选育;品种‘雪娇’‘靖安茶’对炭疽病的感染指数较低,分别为1.25%、1.67%,可作为炭疽病抗病品种;各品种对枝枯病感染指数均较低;品种‘童子面’对花叶病的感染指数最低,为2.78%;仅发现1株‘靖安茶’发生煤污病,其感染指数为6.25%。研究结果将为昆明地区云南山茶的病害防治及栽培品种种植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樟树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和经济用材树种。通过对樟树黄化病、溃疡病、炭疽病、烂皮病、褐斑病、赤斑病、粉实病、白粉病以及樟苗白绢病等9种樟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简要的概述,以期为樟树病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筠连县杉木种子园三种主要病害杉木叶枯病、炭疽病、赤枯病进行取样、观察研究,探讨其发病规律、流行规律,找出最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油橄榄产业在云南的发展,保障永仁县的油橄榄产量和品质,抽样调查了云南省永仁县三镇四乡的油橄榄各生长时期的病害,并依据形态对采集的病样标本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发现,永仁油橄榄主要有4种病害,分别为油橄榄根腐病(病原为Fusarium oxysporum)、油橄榄枝枯病(病原为Fusarium fusarioides)、油橄榄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油橄榄褐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油橄榄根腐病和油橄榄炭疽病发病普遍,严重影响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肉桂病害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几年我省的高要、罗定、郁南、德庆等县的肉桂发生8种病害:枝枯病、丝核菌根腐病、菌核性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粉实病、煤污病和藻斑病。并对每种病害的病原、症状、病害发生与立地环境条件的关系及防治方法分别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板栗枝干病害是板栗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省部分栗园由于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导致树势衰弱,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pa rasitica)、枝枯病(Coryneum kunzei)、细枝溃疡病(Fusicoccum castaneae)、墨迹枝枯病(Mdanconium atrutn)、膏药病(Septobasiditum spp.)等十余种枝干病害严重发生,部分栗林因病枯死  相似文献   

10.
经调查和鉴定 ,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 13种 ,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 ,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和鉴定,福建锥栗主要病害是溃疡病、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瘿袋病等13种,不同程度地为害而造成提早落叶,落花,落果、枝枯和枯株,阻碍了锥栗的生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梭梭人工林病害的调查,结果表明:梭梭人工林发生的各类病害有7种,其中:叶部病害有白粉病和枯萎病2种,枝干病害有枝枯病、瘤锈病、黑枯病和干桔病等4种,根部病害有根腐病1种.危害梭梭人工林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枝枯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至2019年采用踏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枝干有害生物危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樟树枝干病虫害共18种,其中病害3种、有害植物7种、虫害8种,樟树溃疡病Physalospora sp.和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为严重发生种类,樟树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e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 annulicornis为中度发生种类。因此应加强抗病虫品种选育研究,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将枝干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相似文献   

14.
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 pinia(Desm.)Kickx)引起的松梢枯病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已知分布地区有广州近郊,新会县圭峰山,肇庆鼎湖山,清远县艮盏林场,病害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马尾松梢枯病的主要症状有梢枯、嫩梢弯曲、溃疡、流脂、叶枯,甚至全株死亡。病原菌的特征是分生孢子双胞,褐色,大小为28.5~39.9×14—24微米(图1、2)。松色二孢菌能侵染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和火炬松。病原菌在受病的针叶、枝  相似文献   

15.
1褐斑穿孔病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病菌借助风雨传播,一般从6月开始发病,8月份为高峰期。多风多雨时发病严重。病叶初期产生紫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同心状病斑,直径3mm左右。病斑中央黄白色或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病斑脱落形成穿孔。该病多危害老叶。  相似文献   

16.
国外松枯梢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证实湖南地区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发生规律一致,均以4月开始出现病梢(芽),且逐渐增加,7月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梢(芽)。发病高峰期在5—6月。套袋试验证明病原菌的侵染关键时期为3—5月。病害发生除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当年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关。可在病原菌侵染的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林间防治以防治松梢小卷蛾危害,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木抗病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浙江省富阳县和武义县连续两年的观察试验,认为油茶春梢发生炭疽病原因是由于上年生枝端各器官组织内带有炭疽菌的菌丝延伸所致。4月下旬始现症状,5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春梢发病率虽不高,但林间病春梢的绝对数大。病春梢有较强的产孢能力,所产孢子萌芽率高,是林间炭疽病的主要侵染来源之一。春末修除病春梢(剪口位于上年生枝端以下5厘米处)是综合防治,油茶炭疽病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始发期决定于5月份降雨早晚,发病程度决定于月降雨量多少,8—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随海拔增高而逐渐减轻;百年老龄树病果率较高;石磙枣较抗病且优质丰产。5—9月每次下雨前后喷药和防治蛀果蛾等害虫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营林生产过程均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多,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对这几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