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近日,在河南省开封市召开的超级小麦育种引智10周年暨成果示范推广研讨会透露,河南省超级小麦育种引智工作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创新超级小麦优异种质资源2617份,培育超级小麦新品种43个,其中国审、省审品种6个。  相似文献   

2.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及实施条件,结合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积累和育种目标,综述了小麦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重点及主要内容,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培育超级小麦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 0 0 1年山东省科技厅在我国率先立项启动了“超级小麦育种”项目 ,这是一项类似于已取得重大突破的“超级稻育种计划”的重大科研课题 ,对大幅度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超级小麦育种既有培育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的任务 ,又有超级小麦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 ,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因此 ,需要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更需要省内外小麦科技工作者的参与 ,特别是老教授、老专家的指导。本刊与超级小麦育种项目组联合举办“超级小麦论坛” ,欢迎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就超级小麦的概念和目标、可行性分析及育种理论和技术各述己见 (文献综述 ) ,更欢迎与超级小麦有关的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研究进展报告 (科研论文 )。论文自 2 0 0 4年第 5期起计划连载 10期 ,每期刊登论文 2篇 ,欢迎来稿 ,稿件请寄 :济南市桑园路 2 8号 ,邮编 :2 5 0 10 0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黄承彦研究员收或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超级小麦育种组田纪春教授收 ,邮编 :2 710 18。  相似文献   

4.
超级小麦的育种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超级小麦育种目标、途径及超高产育种的两种模式:大穗类型和中间类型。论述了优异种质资源对小麦育种的特殊贡献,提出超级小麦育种以常规育种为主,利用远缘杂交、多亲本聚合杂交等手段创新种质,以提高育种效率,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超级小麦育种产量突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目前小麦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局限性,认为超级小麦育种应重视非叶片光合作用地位,提出了非叶片光合面积比值、非叶片光合贡献率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品种间的差异,认为植株性状的突破是超级小麦育种成功的关键,提出了实现超级小麦产量突破的育种策略与性状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推进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简要总结分析山东省实施“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认识超级小麦育种重要性和坚信超级小麦育种目标可以实现的观点。全省小麦科技工作者应团结合作,做好“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和“高值专用型”三类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带动全省小麦生产水平实现跨越性提高,同时做好产量、品质主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转化研究,为培育更高产量潜力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组“十五”期间有28个小麦新品种获国家和省审定,建立了超级小麦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初步建立了小麦分子育种研究平台,为“十一五”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超级小麦育种战线上辛勤耕耘的沈天民,现任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河南省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试验站站长。国家生物技术学会会员,作物育种分会理事,省种子协会理事,省小麦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9.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2001年山东省科技厅率先在全国启动了“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项目,在山东和全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三年来,山东省已有16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120多位育种专家参加超级小麦育种工作,并在全省范围内设置了“超级小麦新品系比较试验”和“超级小麦新品种示范试验”等三大实验。经省内外专家实打或验收,已有6个超级小麦新品系在较大面积上超过了666.7m^2产650kg的指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河南省兰考种业等单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厅受科技厅委托,邀请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组长魏义章等省内外专家,对“超级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课题组”在莱州金海种业安排的9个超级小麦新品系进行实打验收。实打验收结果表明,我省超级小麦育种又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超级麦选育问题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多抗高效的超级麦品种,本文就超级麦概念、育种方法与技术、种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提高品种的肥水利用效率、协调“库源”关系、增强“流”的畅通特性、提高育种选择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的思路,并加以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小麦生理习性从产量结构模式上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超级小麦理想株型品种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创新具有理想株型的超级小麦种质资源,为开展山西省超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史上有典型代表性的8个春小麦品种,结合高产、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分析了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特点及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克丰4号、克旱16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明显增加,达到超高产的水平。8个春小麦品种的主穗籽粒干重变化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均呈“S”曲线,其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但峰值的大小与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不同。克旱16的灌浆速率为最高,可达0.1195 mg·d^-1;而克丰4号是早熟、小粒、密植型品种,其特点是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早,开花后12.6 d时达到最大灌浆速率,保证有效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节水优质高产类型小麦系谱特点及超值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节水高产型小麦品种石4185、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高优503、高产品种邯4564等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上述节水、优质、高产3种类型的代表品种,分析了其系谱及品种特点和育种方法等,并对超值小麦品种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物超高产育种途径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3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例,阐述了作物超高产育种的概念,归纳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并从理想株形选育、高光效育种、遗传资源的发现与创新和生物技术手段4个方面分析了作物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超高产春小麦研究现状及发展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黑龙江省超高产春小麦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应用前景加以展望。并指出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目前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 10 0 0 0 kg/ hm2 。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 ,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 2 1~ 30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 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 ,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选择思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对我省现有小麦超高产材料进行分析表明 ,小麦由高产 (666 7m2 产量 50 0kg左右 )到超高产(666 7m2 产量大于 60 0kg)主要是因穗数的增加。在超高产大穗型品种中 ,对产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数 ,而多穗型品种起首位作用的则是穗粒数。在超高产材料的选育中 ,大穗型材料应该重视多穗性的选择 ,而多穗型材料则应该注重大穗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