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刊讯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与传统乔砧密植栽培相比,以矮砧宽行密植为基础的现代苹果栽培模式,具有便于实施果园生草制、机械化作业、肥水一体化、高光效、省工省力等诸多优点,能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具有树冠小、便于机械化操作、挂果早、易丰产等诸多优点,近年渭北苹果优生区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矮砧密植苹果园实际建园效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为使矮砧密植果园真正实现早果、丰产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渭北旱塬苹果矮砧密植幼园综合管理技术,希望对生产者有所助益。1强化田间管理,促进幼树快速生长1.1科学施肥灌水,确保果树前促后控矮砧密植果园能够快速成形,实现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们从一九七九年开始进行寒地中小型苹果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证实:中小型苹果利用矮化砧木同样可以收到矮化树体、提早结果、早期丰产、改进品质的效果;选出了适于寒地应用的矮砧型号;选出了综合表现优良的砧穗组合;利用矮砧实行矮密早栽培是寒地发展中小型苹果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乔砧稀植一乔砧密植一矮砧密植。矮砧密植栽培因生长势一致、易管理、果品质量高,已成为世界现代苹果栽培发展趋势。欧美等苹果发达国家矮砧密植果园已达90%以上,然而至今我国矮砧密植果园仅占12%,山西省作为一个苹果大省,矮砧苹果面积仅占苹果总面积的5%,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增收增效。所以,大力发展矮砧密植果园已成为我国今后苹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是我国现代果园的重点推广建园模式~([1])。选择和应用适宜的矮化砧木是苹果矮密栽培成功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宜的砧穗组合搭配,搭配集约化栽培技术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的保证。砧木、品种与栽培技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最终果品产量与质量均能产生重要影响~([2~4])。本文重点从园地选择与规划、砧穗组合搭配、栽植技术、栽后管理等内容对矮砧密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黄河故道地区2016年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中早熟苹果新品种鲁丽,陆续建立了矮砧密植果园,开展引种试验和栽培研究,并总结出一套丰产优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经过5年的试验观察,该品种在当地表现优势显著。果形优美,着色鲜艳,肉甜香浓,品质极佳。早果丰产,抗性强,适应性广。免袋栽培,省工节本,商品性好,售价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已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而我国对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大力发展矮砧苹果,必须了解矮砧苹果具有"四省一优一高一早"的特点,也必须认识到其发展中存在苗木繁育时间长、建园投资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等制约因素。搞好矮砧苹果栽培,栽植要突出"四优选",即优选苗木品种、优选大苗建园、优选宽行窄株定植、优选阳光树形;管理要实现"四个化",即果园立架化、肥水一体化、病虫防治无害化、栽培机械化;常规措施要做到"四到位",即辅助授粉到位、疏花疏果到位、果实套袋到位和摘叶转果到位。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邯郸市苹果园建园普遍存在着成园难、成形难、早丰产难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亲身参与果园管理的经验,并结合苹果园的园主栗林宗先生40年的苹果栽培经验,以邯郸市姚寨乡120 hm~2苹果园建设作为示范基地,总结了邯郸市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要点。一直以来,乔砧稀植作为我国苹果栽培的传统形式,普遍存在产量低、果实品质差、费工且技术推广难  相似文献   

9.
<正>东港市在全省最早引入‘寒富’苹果进行试栽,取得成功以后开始规模化种植,目前面积超过4 500 hm~2,年产量近12万t。主要以乔砧栽培为主,树龄大多在20年左右,近年来结果能力和果实品质呈逐年下滑趋势。矮砧栽培是当前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具有结果早、优质、丰产、便于机械化作业等特点,但东港市矮砧栽培发展迟缓,仅600 hm~2左右,占总面积的13.3%。在果品市场竞争日愈加剧的形势下,已迫使老旧果园进行改  相似文献   

10.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是我国现今主推的苹果栽培技术,矮砧栽培面积约15万公顷。苹果的矮砧集约栽培己经总结岀了一套完整的省力化栽培技术,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果品品质,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苹果栽培的主推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实践,笔者已摸索出了双矮苹果树高效栽培技术,现总结出来,供广大果农参考。所谓双矮苹果树,就是矮砧(中间砧或自根砧)上嫁接短枝型品种,如中间砧为M26,接穗为首红。在平原灌区积极推广双矮栽培是灌区苹果持续发展的新方向。1双矮苹果树的优点和缺点1.1优点:早果优质高产短枝多,易成花,一般栽后2~3年开始结果,第4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光能利用率高,苹果易丰产,质量好。据在礼泉县建陵乡凉西王  相似文献   

12.
<正>苹果现代矮砧密植栽培系统引进我国以来,以其巨大的先进性迅速在全国苹果产区掀起一股热潮,成为引领我国苹果转型升级的技术核心。从苹果品种选育和评价、苗木培育和认证、果园种植和管理到苹果生产主体和形态,现代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作为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对传统苹果产业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苹果产业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相似文献   

13.
1 辽宁省苹果矮化砧木利用现状 1.1 苹果矮砧栽培现状 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开始于1965年,曾在大连、营口、葫芦岛等地尝试发展,但由于冻害、适应性及管理因素等原因,没有形成栽培规模.目前,辽宁省苹果矮砧栽培总面积约为0.97万hm2,占全省苹果栽培总面积的3.81%.其中10年生以上矮砧果园不足20 hm2,4~6年生矮砧果园0.05万hm2,3年生以下矮砧果园0.9万hm2,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及周边地区.辽宁省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有GM256、77-34、辽砧2号、MAC9、M26等,利用方式均为中间砧,基砧为山定子.嫁接方法以芽接为主,苗木为2年出圃的快苗,栽培株行距为2~3 m×3~4 m.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矮砧栽培解决了渭北旱塬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果园群体、个体密闭,光照差,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较同品种矮化园早果1~2年,667 m~2增产30%以上,优果率高20%,连年丰产,没有明显大小年,具有早果、丰产、优质高效等特点,是今后苹果生产的方向,也是现代矮化苹果栽培的重要途径。1科学建园1.1选择壮苗、大苗苗木是建园的基础,也是后期优质丰产的前提。因此,要求选优质一、二级苗,不要用半成品苗。  相似文献   

15.
正1我国发展矮砧苹果的重要性矮砧苹果集约化栽培制度不仅是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更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矮化砧木是实现苹果矮砧栽培的最主要途径。目前世界苹果主产国新建果园基本上是采用矮砧集约化栽培,大多数国家已占苹果总面积的90%以上。而我国现有苹果园90%以上为乔砧果树,果园郁闭,光照不良,管理费工,是一个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栽培模式。矮化自根砧苹果园666.7m2产量一般为4~5t。我国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矮化中间砧(矮砧)苹果繁殖技术和丘陵大面积矮砧苹果丰产栽培技术,辽宁省葫芦岛市前所果树农场果树研究所(现改名为葫芦岛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自1973年至1989年共同主持了原农垦部、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下达的“苹果矮化砧木的引种和繁殖利用及矮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矮化苹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既是一种新型栽培制度,更是一项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现代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全世界苹果主产国都在全面推行苹果矮化栽培技术)。矮化密植栽培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栽培的必然选择。1 苹果矮化密植园优点1.1 早结果、早丰产 苹果乔砧稀植一般6~7年开始结果,10年丰产,而矮化密植2~3年开始结果,6~7年丰产,具有明显的早果性、丰产性。表现早结果、早丰产,单位面积产量高。1.2 品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模式采用良砧、良种与良法配套,具有早果丰产、优质高效、轻减省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专业化分工及对环境友好等突出优点,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应用的一种省力高效栽培模式,是我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推模式。该模式区别传统栽培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矮砧大苗、宽行密株、设立支架、行间生草、树盘起垄、肥水一体、机械作业、高光效修剪、绿色病虫防控、节本省力等。  相似文献   

19.
来稿选登     
来稿选登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优质栽培技术为了获得红富士苹果早期丰产优质栽培效果,我们于1987年春在本市仓街果园建立了一个试验园,面积为2hm2(公顷);行株距为3m×2m,共栽植3330株。其中,红富士2000株,新红星830株,金矮生500株。定植...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 柏斌)笔者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获悉.今年该所将全面开展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引进与示范工作。为了整合全国苹果矮砧研究的科技资源,联合开展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和农业部行业计划项目课题组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协作组.全力推动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