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牛肢蹄病主要有四肢疾病、蹄部疾病、骨营养不良疾病。常见的四肢疾病主要有跗关节、腕关节有炎症或者囊肿;蹄部疾病主要有趾蹄糜烂、脚趾间有增生、蹄冠发炎有红肿、蹄角质剪状体、翘尖蹄、翻卷蹄等;骨营养不良疾病主要有趾骨骨折或者出现变形、蹄角质粉化。该文主要分析乳牛肢蹄病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多数牛的跛行是由蹄病引起,已提出过许多病因,这些病因单独或协同作用,引起牛指(趾)的病理变化。将近5%的牛跛行病例是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当感染波及到指(趾)节和指(趾)关节时,后果极为严重,往往不得不截去患指(趾)。本文报导了由化脓放线菌 Actinomyces pyo-genes(以前名为化脓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pyogenes)与坏死杆菌 Fusobacteriumnecrophorum 混合感染引起的一例肉用母牛趾的骨髓炎和脓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荷兰种母牛29头37只蹄患蹄底疾患,其中局限性蹄皮炎31例,感染性蹄皮炎4例,白线病2例。对15例支跛特别严重的病例在患肢指(趾)下面装着大致同形的 TECHNOVIT6019木制块(厚2-3cm,下略为 TECHNOVIT),保护创面,游离患侧蹄作治疗试验,其余22例不装作对照。开始治疗后,隔日处理患指(趾)并换绷带一次。患部能充分负重、步行正常时作为治愈。  相似文献   

4.
正牛常见骨与关节疾病有退行性关节病、髋关节脱臼、骨折、远指(趾)间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主要影响髋关节和后膝关节;髋关节脱位常为上方脱位;各龄段的牛都可发生骨折;远指(趾)间关节感染主要经过三个主要位点。1退行性关节病本病主要影响髋关节和后膝关节,特点为关节软骨的退化、软骨下骨致密化、关节渗出及关节囊的纤维化或钙化。  相似文献   

5.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马属动物腓神经麻痹时有发生,用药物治疗较为棘手。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采用针刺穴位与患畜后退法治疗该病40例,效果十分显著。1症状患畜站立时,趾关节过度屈曲,以蹄前壁着地,患肢提举伸扬时,趾关节不能伸展,蹄前壁着地拖拽前行(民间称软蹄),跗关节的屈肌和趾关节  相似文献   

7.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8.
孟俊英 《养猪》2008,(3):75-76
1膝盖和蹄损伤 膝盖和蹄损伤是新生仔猪最常见的两个腿脚问题.一旦其表皮组织被磨破、割破或擦伤(通常5~7天),产房存在着的众多微生物就有可能进入其蹄组织,也包括腿上部的关节腔(骨髓关节炎或关节炎)和/或关节周围的腱鞘(腱鞘炎).  相似文献   

9.
韦海飞  郭锷锋 《广东奶业》2004,(1):18-19,2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后肢髋关节由于摔伤引起脱位存在不稳定因素,而且发病率不高,这里不阐述。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有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发病居多。珠江奶牛场2002年,肢蹄病的发病率及引起的淘汰达到历史高峰,泌乳牛月发病率为7.8%,全年因肢蹄病而淘汰占总淘汰牛的17%,2003年1月份起,我们调查了跛行牛282头牛的肢蹄病发生情况,旨在摸索肢蹄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第四季度的月发病率降至3%以下(占成母牛),因肢蹄病引起淘汰共4头。现将我们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肢蹄病实际上是肢和蹄部许多疾病的总称。肢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脱位、韧带损伤及肢部挫伤。蹄的疾病包括趾间皮炎、蹄叶炎、趾间蜂窝织炎、蹄裂、蹄底溃疡、变形蹄及异物损伤等。本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本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为30%-40%,严重的农场发生率为50%以上。有人在国内南方地区的牛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本病发病率高达60%-80%。  相似文献   

11.
用绵状壳聚糖或壳聚糖混悬液共治疗牛损伤性疾病260例,其中感染性蹄皮炎144例、趾间腐烂41例、脓肿43例、外伤17例、关节周围炎12例和关节炎3例。250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蹄叶炎常并发于如腹泻,过劳性肌肉病,疝痛,胎衣不下及过食谷物等情况。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跛行,趾(指)动脉博亢进,肢远端水肿和蹄底疼痛。蹄侧面X线照像能查出第三指(趾)节骨转位或下沉。急性蹄叶炎的治疗包括使用氟胺烟酸葡胺,乙酰普马嗪和支持蹄叉与第三指(趾)节骨的蹄绷带。慢性蹄叶炎可通过切除坏死的蹄组织和和精心装配一心形蹄铁治疗。蹄叶炎治疗的目标是预防蹄骨转位,此是早期未作出诊断和开始末进行合理治疗的情况下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为了帮助判断预后和判断对治疗的反应,Obel设计了一个为蹄叶炎患马跛行程度分类的标准。 Obel 一度:驻立时,马频频抬蹄,数秒一次,以转移其负重。迈步时无跛行,但小跑时步幅短缩呈紧张步样。 Obel 二度:马乐意步行但步态有些强拘,叩击蹄没有反抗。 Obel 三度:马不愿步行,叩击蹄强力反抗。 Obel 四度:躺卧,除非驱赶将不可能运动。  相似文献   

13.
屈腱挛缩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屈腱变短,造成指(趾)关节掌屈,妨碍肢蹄运步和负重的一种疾病。幼驹和成年家畜都有发生。站立时,患肢好象较短,腕关节伸展不充分,球关节不下沉,系部直立,蹄踵不着地,以蹄尖负重。甚者出现滚蹄,球关节和蹄前壁着地,蹄底后翻。几年来遇到8例,用小宽针治疗1~2次,均愈。  相似文献   

14.
牛的跛行,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病。在牛的跛行中,蹄病的发病率则占绝对比重,一般要占85—92%(Allenstein,1981;Prentice 等,1972;Russell 等,1982),并给予养牛事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牛的蹄病往往为慢性经过,多数不致引起患牛的急性死亡,所以过去一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研究得较少,对于蹄病的命名和认识尚存在不同意见,甚至有混乱的现象:(1)一个病有多少个名称,例如指(趾)间增殖,就有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隙穹窿部组织增殖等7—8  相似文献   

15.
奶牛腐蹄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腐蹄病是一种以蹄角质腐败,趾间皮肤和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成母牛发病率高达5%~10%。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消炎粉和补蹄膏合用,结合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和抗菌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1临床症状病初奶牛蹄间裂,从后部腐烂,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运动时呈支跛。多蹄发病时,因站立和行走困难而卧地不起,长时间可引起褥疮。患蹄从蹄冠、蹄球至整个蹄底部腐烂分解,引起蹄冠蜂窝组织炎,病变进一步可侵害至系部、球部、腱、腱鞘、韧带、骨和关节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化脓性炎症。重者可引起蹄匣角质分…  相似文献   

16.
奶牛肢蹄病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糜烂、指(趾)间赘生、蹄叶炎、关节炎和腕前粘液囊炎等. 1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肢蹄病实际上是肢和蹄部许多疾病的总称。肢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脱位、韧带损伤及肢部挫伤。蹄的疾病包括趾间皮炎、蹄叶炎、趾间蜂窝织炎、蹄裂、蹄底溃疡、变形蹄及异物损伤等。本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本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为30%~40%,严重的农场发生率为50%以上。有人在国内南方地区的牛场进行了调查,发现本病发病率高达60%~80%。1流行情况近年来本病的发病数和淘汰数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19.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滚蹄是马骡常见的一种变形蹄,以骡发生最多,马次之;后蹄比前蹄发生多;常为一蹄发生,偶尔也有两后蹄同时发生的。滚蹄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为了客观地反映滚蹄发生的内部规律,了解趾(指)部骨骼和关节的变化以及判定治疗对滚蹄矫正的可能性,笔者对13例马骡滚蹄(共14个患蹄)进行了较详细的临床检查、X线摄影检查和装削蹄矫正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