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的抑制机理。[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复合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机理。[结果]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复合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5.93%和78.25%;经复合发酵液处理的致病疫霉病菌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下降,但与单一发酵液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高效、低成本复合型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5.67%和93.38%;对致病疫霉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和76.80%。经处理的致病疫霉病菌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下降,表明上述两种发酵液可抑制致病疫霉菌丝体中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拮抗菌对致病疫霉生长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更为有效的致病疫霉拮抗菌并探讨拮抗菌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对峙培养法、滤纸片法测定了10个待测菌株的活体及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受显著抑制后再恢复生长的致病疫霉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活体状态下以核桃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84.50%);发酵液中以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76.68%),其次是白菜黑斑病菌(A.brassicae)。将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复配后其抑菌率达到了81.31%。受抑制的致病疫霉菌落中紧靠抑菌带边缘的菌丝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较远的菌丝易恢复正常生长;受抑制的致病疫霉体内PPO、POD、PAL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PPO活性下降了45%~68%,POD下降了27%~58%,PAL下降幅度最大,约80%~90%,这与植物受病菌抑制或侵染后PPO、POD、PAL活性增加相反。  相似文献   

4.
致病疫霉拮抗菌梨黑斑病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kikuchiana)102菌株发酵产物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Z182菌株生长的抑制效率,本研究利用涂布法和滤纸片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对梨黑斑病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28℃、自然pH、80 mL/250 mL装液量、6%接种量、黑暗培养8 d,所得发酵液对致病疫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可达85.7%。该菌株的抑制率优化后比优化前高出约15%,表明利用该菌株在抑制致病疫霉生长方面有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2株致病疫霉拮抗真菌发酵水平达到最佳效果,为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滤纸片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共培养发酵环境。结果表明,将白菜黑斑病菌1片菌饼先接入含80mL/250mL培养基中,25℃恒温黑暗静置培养24h后再以1:1的比例接入梨黑斑病菌菌饼,复合发酵6d后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最高可达87%以上。2种拮抗菌复合发酵后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单独发酵。  相似文献   

6.
利用活体微生物农药防治铁皮石斛黑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活体微生物控制铁皮石斛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黑斑病,采用测量抑菌圈的方法,通过从铁皮石斛土壤中筛选到的15种抑制菌,对显著抑制石斛黑斑病原菌的拮抗微生物进行了优选,并研究其单一发酵液和复合发酵液对石斛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细菌进行单一发酵液试验,细菌B6、B8和B10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将单一发酵液两两复合后发现,部分复合发酵液出现了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抑菌能力最高及增效作用最强的是细菌B6和B8浓度为10.0mg/mL的复合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了32.4mm,该方法简便,费用低,实验周期较短,现象容易观察,适合小型的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7.
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对致病疫霉具有显著且稳定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利用对峙培养法和滤纸片法测定了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的放线菌活体及其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显著的Sy11菌株的抑菌方式、对致病疫霉的感应性、传代稳定性以及对致病疫霉菌体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74株放线菌中有17株对致病疫霉具有拮抗作用,但其发酵液对致病疫霉均无抑制作用;Sy11菌株只有感应到致病疫霉存在时才分泌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物质;连续传代25次后,Sy11菌株的抑制率仍然保持在81%以上;Sy11菌株可导致致病疫霉菌丝体严重变形,但只是抑制其生长,并未杀死致病疫霉。这些结果表明,Sy11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并稳定放线菌NB-8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效率,利用物理与化学诱变结合的方法处理该菌株,得到了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50%以上的变异菌株9株,其中LU-160菌株的抑菌率为73.13%,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66%。该菌株连续传代35代后,其发酵液的抑菌率仍然保持在63%~70%;此外,该菌株发酵液对致病疫霉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为94%,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为40%。表明LU-160菌株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南昌地区不同土质中采得约300份土样,用平板分离法筛选得到8株放线菌,经分类鉴定,其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与紫黑吸水链霉菌形似,命名为紫黑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niger-hygroscopticus。用其发酵液对果蔬病原真菌-青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番茄灰病菌Botrytis cinere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cumerinum,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ualis,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等进行拮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2株菌株的发酵液对青椒疫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DS-1是从丹参叶片中筛选出的一株细菌,为研究其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本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DS-1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梨黑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8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S-1对这8种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0.57%;过滤处理的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3.87%,但经过高温处理的发酵液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致病疫霉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离体防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对致病疫霉菌丝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并测试其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本试验利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从常见几种茄科植物组织内分离纯化内生细菌,以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试细菌活体、无菌体发酵液和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测试菌液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81株内生细菌中,活体菌株对致病疫霉有抑制作用的有63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其中以分离自辣椒果实的LJ-6和马铃薯块茎的TD-12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24%;同时发现活体菌株抑制率达到50%以上的31株菌的发酵液原液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这些菌株菌液的抑制作用普遍优于活体菌株;TD-12菌株的菌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对晚疫病具有显著的预防及诱导抗病效果,保护率均在91%以上;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对晚疫病的防效为76.23%。这些结果表明TD-12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芦荟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石油醚、正己烷8种溶剂对库拉索芦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提取产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强而提高.以白菜黑斑病菌为测试菌,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芦荟各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当提取物浓度为10mg/mL时,各种溶剂粗提物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以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分别为71.4 %、71.3 %和62.4 %.从抑菌效果及提取产率两方面考虑,乙酸乙酯为提取芦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通过测定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4种溶剂1 %~10 %系列浓度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甲醇、丙酮、乙酸乙酯3种溶剂对各种芦荟粗提物的溶解性,确立用乙酸乙酯-水(7∶ 3,v/v)溶解各种粗提物进行生物测定,既能较好地溶解各种粗提物,又对测试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试验研究还筛选了2 ‰~1 %吐温20作表面活性剂乳化乙酸乙酯使其与所溶解的粗提物能均匀分布到PDA培养基中,保证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通过测定库拉索芦荟等7种芦荟水浸提物的抑菌活性,认为树芦荟、库拉索芦荟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五倍子(Galla chinensis)提取物中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石油醚、苯、95%乙醇、50%乙醇和25%乙醇对五倍子进行依次连续分步提取,并对各步所得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3种不同浓度乙醇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无显著差异,提取物浓度为100μg/ml时抑制率达55.95%~64.75%;而浓度为100μg/ml的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均在20.00%以下,显著低于乙醇提取物。将各浓度乙醇提取物合并,运用明胶沉淀法得到其中的单宁,浓度为100μg/ml时,单宁和非单宁成分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50.63%和0.59%;同一剂量下五倍子单宁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08.23、11.22μg/ml。[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在有机马铃薯生产中开发利用五倍子防治晚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内生芽孢杆菌LP3,LP5菌株对梨采收后果黑斑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这2个菌株对梨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LP3,LP5对9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在42.3%~87.3%和45.6%~92.6%之间;其对梨黑斑病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经LP3,LP5发酵液处理的梨果接病菌5 d后,防效分别为81.53%,88.92%;LP3,LP5处理病果3 d后,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达65.64%和72.48%;LP3,LP5能促进梨树幼苗的生长,经这2个菌株处理的梨树幼苗初生枝长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0.48%和21.83%,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5.67%,31.16%,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9.24%,20.75%。  相似文献   

15.
木霉菌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木霉T115D发酵滤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明显。发酵滤液原液对晚疫病菌孢子囊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57.60%。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相对抑制率为75%,对游动孢子萌发的相对抑制率为60.02%。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真菌镰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分离自7种植物上的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并研究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对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e060-1, e060-3,e060-4的抑制率达50%以上。这些内生真菌镰刀菌的毒素粗提液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e012-3,e060-4和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菌率达100%。毒素粗提液能明显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对离体叶片的侵染,其中菌株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制率达9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